• 带盗字的成语 (63个)

    1

    不饮

    成语拼音:
    bù yǐn dào quán
    成语解释:
    比喻为人廉洁。
    成语出处:
    《尸子》:“(孔子)过于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2

    穿窬之

    成语拼音:
    chuān yú zhī dào
    成语解释:
    穿:指穿壁;窬:通“逾”,从墙上爬过去。从墙上爬过去。指钻洞和爬墙的贼。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其犹穿窬之也与!”
    3

    藏贼引

    成语拼音:
    cáng zéi yǐn dào
    成语解释:
    藏:隐藏;引:勾引。包庇小偷,勾引强。形容与坏人狼狈为奸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3回:“其中夜静人稀,趁便藏贼引,什么事情做不出来。”
    4

    窃国

    成语拼音:
    dà dào qiè guó
    成语解释:
    窃:取。形容坏人窃取国家政权
    成语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5

    打家劫

    成语拼音:
    dǎ jiā jié dào
    成语解释:
    劫:抢夺。指到人家里抢劫财物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杏林庄》第二折:“但凡打家劫,杀人夺财,都是俺两个当先。”
    6

    铃掩耳

    成语拼音:
    dào líng yǎn ěr
    成语解释: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同“钟掩耳”。
    成语出处:
    清 伤时子《苍鹰击 戕藩》:“你看他铃掩耳欺天下,卖国甘心作帝皇,有甚商量。”
    7

    名暗世

    成语拼音:
    dào míng àn shì
    成语解释:
    :窃取;名:名誉、名称;暗:黑暗。在黑暗时代窃取好的名誉。指奸佞之人在乱世乘机骗取声誉。
    成语出处:
    《荀子·不苟》:“是奸人将以名暗世者也。”
    8

    名欺世

    成语拼音:
    dào míng qī shì
    成语解释:
    窃取名誉;欺骗世人。
    成语出处:
    荀况《荀子 不苟》:“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将以名于暗世者也,险莫大焉。”
    9

    嫂受金

    成语拼音:
    dào sǎo shòu jīn
    成语解释:
    以之为因小眚而遭谗被疑的典实。
    成语出处:
    《史记 陈丞相世家》载,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臣闻平居家时,其嫂;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于是汉王疑之。
    10

    食致饱

    成语拼音:
    dào shí zhì bǎo
    成语解释:
    比喻以不正当手段获益。
    成语出处: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省事》:“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或有喧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以此得官谓为才力,何异食致饱,窃衣取温哉!”
    11

    玉窃钩

    成语拼音:
    dào yù qiè gōu
    成语解释:
    玉:贵物。钩:贱物。比喻一切大小窃取之事。
    成语出处: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清吏条陈》:“盛宣怀不过邮传部大臣耳,倘使处于总协理大臣地位,则玉窃钩,何事尚不可为。”
    12

    亦有道

    成语拼音:
    dào yì yǒu dào
    成语解释:
    也有强的一套道理;做强的人;有时也讲道义。
    成语出处:
    庄周《庄子 胠箧》:“跖之徒问于跖曰:‘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
    13

    怨主人

    成语拼音:
    dào yuàn zhǔ rén
    成语解释:
    比喻奸恶的人怨恨正直的人。同“憎主人”。
    成语出处:
    汉 刘向《说苑 敬慎》:“怨主人,民害其贵,君子知天下之不可盖也。”
    14

    钟掩耳

    成语拼音:
    dào zhōng yǎn ěr
    成语解释:
    窃;钟:古代一种乐器。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
    成语出处:
    《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15

    憎主人

    成语拼音:
    dào zēng zhǔ rén
    成语解释:
    主人:物主。贼憎恨被他所窃的物主。比喻邪恶的人憎恨正直的人。
    成语出处: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五年》:“憎主人,民恶其上,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16

    跖之物

    成语拼音:
    dào zhí zhī wù
    成语解释:
    跖:人名,传说是先秦时起义军领袖,封建社会称之为跖,代指坏人;物:物品。指贼抢劫来的东西。
    成语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8回:“这银子是我们江南这几个人的,并非跖之物,先生如何不受?”
    17

    阿世

    成语拼音:
    ē shì dào míng
    成语解释:
    阿世:曲从迎合世人的欢心;名:窃取名誉。用欺骗的手段骗取世人的欢心来窃取个人名誉
    成语出处:
    清 梁启超《新民说》第18节:“才智之士,既得此以为阿世名之一秘钥,于是名节闲检,荡然无所复顾。”
    18

    鸡鸣

    成语拼音:
    gǒu dào jī míng
    成语解释:
    ①比喻具有微末技能。②比喻偷偷摸摸。
    成语出处:
    金·元好问《示怀祖》诗:“狗鸡鸣皆有用,鹤长凫短果如何?”
    19

    鸡啼

    成语拼音:
    gǒu dào jī tí
    成语解释:
    见“狗鸡鸣”。
    成语出处:
    明·陆采《明珠记·江会》:“函关脱离,又何须狗鸡啼?”
    20

    鼠窃

    成语拼音:
    gǒu dào shǔ qiè
    成语解释:
    像鼠狗那样的贼。比喻成不了气候的反叛者。
    成语出处:
    汉·荀悦《汉纪·惠帝纪》:“今明主在于上,法令具于下,安得有反贼乎?此真狗鼠窃耳!”
    * 盗的成语,带盗字的成语,包含盗字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