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缕字结尾的成语 (14个)

    1

    筚路蓝

    成语拼音:
    bì lù lán lǚ
    成语解释:
    筚路:柴车;蓝:破衣服。坐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后用以形容创业的艰苦。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筚路蓝,以启山林。”
    2

    荜路蓝

    成语拼音:
    bì lù lán lǚ
    成语解释:
    :破衣服。坐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成语出处:
    宋·司马光《和王介甫巫山高》:“嗟嗟若敖、蚡冒,荜路蓝空辛勤。”
    3

    密针细

    成语拼音:
    mì zhēn xì lǚ
    成语解释:
    :线。缝制得十分细密。比喻考虑事情极为周到
    成语出处:
    茅盾《夜读偶记》:“曹雪芹的这种密针细、曲曲折折表达出来的向前看的态度,在后四十回中却被高鹗发挥为相反的一面。”
    4

    衣冠蓝

    成语拼音:
    yī guān lán lǚ
    成语解释:
    :破烂。衣帽破烂
    成语出处:
    宋·洪迈《夷坚丁志·奢侈报》:“为晟教幼子,衣冠蓝,身寒欲颤,月得千钱。”
    5

    衣屩蓝

    成语拼音:
    yī juē lán lǚ
    成语解释:
    屩:用麻与草做的鞋;蓝:破烂。衣服鞋子破烂
    成语出处:
    唐·薛用弱《集异记·刘惟清》:“先是东平有术士皇甫喈者,落魄不仕,衣屩蓝,众甚鄙之。”
    6

    不绝如

    成语拼音:
    bù jué rú lǚ
    成语解释:
    绝:断;:细线。似断未断;像只有一根细丝维系着。比喻情势危急。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也形容声音微弱;但未中断。原作“不绝若线”。
    成语出处:
    宋 苏轼《前赤壁赋》:“馀音袅袅,不绝如。”
    7

    半丝半

    成语拼音:
    bàn sī bàn lǜ
    成语解释:
    :线。半根丝,半线。形容数量少,价值极其微小的东西。
    成语出处:
    清 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恒念物力维艰。”
    8

    分丝析

    成语拼音:
    fēn sī xī lǚ
    成语解释:
    喻明察入微。
    成语出处:
    明·徐渭《代江北事平赐金币谢表》:“分丝析,不以善小而弗旌。”
    9

    间不容

    成语拼音:
    jiān bù róng lǚ
    成语解释:
    同“闲不容发”。
    成语出处:
    宋·苏轼《奉诏祷雨诸庙祝文》:“民之祸福,间不容。”
    10

    千丝万

    成语拼音:
    qiān sī wàn lǚ
    成语解释:
    :线。千根丝;万条线。形容两者之间密切而复杂的联系。
    成语出处:
    宋 辛弃疾《蝶恋花》:“会少离多看两鬓。万千丝,何况新来病。”
    11

    千条万

    成语拼音:
    qiān tiáo wàn lǚ
    成语解释:
    形容条繁多。
    成语出处:
    宋·欧阳修《渔家傲》词之十:“天与多情丝一把,谁厮惹,千条万萦心下。”
    12

    身无寸

    成语拼音:
    shēn wú cùn lǚ
    成语解释:
    谓身上没有一寸线。形容极其穷困。
    成语出处: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43出:“大雪下身无寸,投古庙泪珠涟涟。”
    13

    细针密

    成语拼音:
    xì zhēn mì lǚ
    成语解释:
    针线细密;缝制精致。比喻周到细致。
    成语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这位姑娘虽是细针密的一个心思,却是海阔天空的一个性气,平日在一切琐屑小节上本就不大经心。”
    14

    衣衫蓝

    成语拼音:
    yī shān lán lǚ
    成语解释:
    衣服破烂。
    成语出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以启山林。”
    * 最后一个字是缕的成语,缕字结尾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