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个字是十的成语 (23个)

    1

    得五

    成语拼音:
    bá shí dé wǔ
    成语解释:
    想选拔个,结果只选得五个。指选拔人才不容易。
    成语出处:
    《新唐书 张九龄传》:“夫吏部尚书、侍郎,以贤而授者也,岂不能知人?如知之难,拔得五,斯可矣。”
    2

    一于千百

    成语拼音:
    cún shí yī yú qiān bǎi
    成语解释:
    指亡多而存少。
    成语出处:
    语出晋 陆机《叹逝赋》:“顾旧要于遗存,得一于千百。”
    3

    归一

    成语拼音:
    guī shí guī yī
    成语解释:
    谓有条有理。
    成语出处:
    白诚仁、何纪光《小红军》:“你看他,又背红缨枪又拿手榴弹,收拾得归归一,真像个久经锻炼的红军战士了。”
    4

    春光

    成语拼音:
    jiǔ shí chūn guāng
    成语解释:
    :90天;春光:指春天。指整个春天
    成语出处:
    五代·南唐·陈陶《春归去》:“九春光在何处?古人今人留不住。”
    5

    知九

    成语拼音:
    jǔ shí zhī jiǔ
    成语解释:
    列举出的件事情中,通晓的就有九件。比喻学识渊博。
    成语出处:
    唐 张说《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神道碑》:“圣人之所志,闻一而反三;君子之所能,举而知九。”
    6

    二变

    成语拼音:
    qī shí èr biàn
    成语解释:
    变化多端的策略、手法和方法
    成语出处:
    毛泽东《矛盾论》:“神话中的许多变化,例如《山海经》中所说的‘夸父追日’,《淮南子》中所说的‘羿射九日’,《西游记》中所说的孙悟空七二变……”
    7

    二行

    成语拼音:
    qī shí èr háng
    成语解释:
    泛指各行各业。
    成语出处:
    陶行知《自动学校贺诗》:“有个学校真奇怪,小孩自动教小孩。七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
    8

    而立

    成语拼音:
    sān shí ér lì
    成语解释:
    指人在三岁前后有所成就。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吾有五而志于学,三而立。”
    9

    六策,走是上计

    成语拼音:
    sān shí liù cè,zǒu shì shàng jì
    成语解释:
    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了事
    成语出处:
    《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10

    六策,走为上策

    成语拼音:
    sān shí liù cè,zǒu wéi shàng cè
    成语解释:
    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成语出处:
    《南齐书 王敬则传》:“檀公三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11

    六行

    成语拼音:
    sān shí liù háng
    成语解释:
    旧时对各行各业的通称。
    成语出处:
    清·李渔《玉搔头》:“三六行,行行相妒。”
    12

    六计,走为上计

    成语拼音:
    sān shí liù jì,zǒu wéi shàng jì
    成语解释:
    原本指无力与敌人对抗;最好是避开。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成语出处:
    《南齐书 王敬则传》:“檀公三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13

    六着,走为上着

    成语拼音:
    sān shí liù zhāo,zǒu wéi shàng zhāo
    成语解释:
    着:下棋落子,比喻计策或手段。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了事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娘道:‘我儿,三六着,走为上着,只恐没处走。’”
    14

    年河东,三年河西

    成语拼音:
    sān shí nián hé dōng,sān shí nián hé xī
    成语解释:
    年前风水在河的东面,而三年后却在河的西面。比喻世事变化,盛衰无常。
    成语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六回:“大先生,‘三年河东,三年河西’!就像三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优势,我是亲眼看见的。”
    15

    三天

    成语拼音:
    sān shí sān tiān
    成语解释:
    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成语出处:
    《胜鬘宝窟》卷下:“此言三三天者,中国言悉怛梨余恶卫陵,此中唯取怛梨二字为忉利天也。怛梨,忉利,彼国音不同耳。”
    16

    五五

    成语拼音:
    shí shí wǔ wǔ
    成语解释:
    ①谓个一群,五个一组。形容错乱不齐。②谓每里五里。
    成语出处:
    《乐府诗集·艳歌·何尝行》:“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五五,罗列成行。”
    17

    步笑百步

    成语拼音:
    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
    成语解释:
    败逃五步的人讥笑败逃一百步的人。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重或轻的区别。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步而后止。以五步笑百步,则何如?”
    18

    道百

    成语拼音:
    wèn shí dào bǎi
    成语解释:
    犹言问一答
    成语出处: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只是口嘴快些,凡向人前,说成篇,道成溜,问一答,问道百。”
    19

    八般兵器

    成语拼音:
    yī shí bā bān bīng qì
    成语解释:
    泛指各种兵器。
    成语出处:
    元 关汉卿《哭存孝》第一折:“你放下一八般兵器,你抡不动那鞭、简、挝、锤。”
    20

    妄九

    成语拼音:
    yán shí wàng jiǔ
    成语解释:
    形容说话虚妄不实。
    成语出处: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三折:“咱则道舌刺刺言妄九,村棒棒呼幺喝六。”
    * 第二个字是十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