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个字是指的成语 (33个)

    1

    测渊

    成语拼音:
    cùn zhǐ cè yuān
    成语解释:
    以一寸之而测深渊。比喻浅学不能探明深理。
    成语出处:
    《孔丛子·答问》:“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以测渊,蒙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2

    划脚

    成语拼音:
    diǎn zhǐ jí jiǎo
    成语解释:
    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多形容说话放任不拘,或轻率地点、批评。同“点手划脚”。
    成语出处: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小道人]只见来到肆前,果然一个少年美貌的女子在那里点划脚教人下棋。”
    3

    裂肤

    成语拼音:
    duò zhǐ liè fū
    成语解释:
    堕:落下;裂:分裂。手冻掉,皮肤冻裂。形容天气严寒
    成语出处:
    明·袁宏道《瓶花斋集·答王百谷》:“一室之内,堕裂肤,谇语漫骂,不肖若不闻也者。”
    4

    咬舌

    成语拼音:
    dàn zhǐ yǎo shé
    成语解释:
    成语出处:
    5

    眦裂

    成语拼音:
    fà zhǐ zì liè
    成语解释:
    头发向上竖起;眼眶也裂开。形容极度悲伤;愤怒。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瞋目视项王,头发上,目眦尽裂。”
    6

    嚼舌

    成语拼音:
    jǐ zhǐ jiáo shé
    成语解释:
    :伸出食、中人;嚼舌:咬破舌头。形容愤怒之极
    成语出处:
    鲁迅《华盖集 “碰壁”之余》:“或则戟嚼舌,喷血而亡。”
    7

    怒目

    成语拼音:
    jǐ zhǐ nǔ zhāng
    成语解释:
    着人,瞪着眼。形容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
    成语出处:
    马辂《国共和谈演义》第六回:“张学良还要解释,蒋早气得七窍生烟,戟怒目。抗日,抗日,等我死了以后,你再去抗日好了!”
    8

    气使

    成语拼音:
    mù zhǐ qì shǐ
    成语解释:
    用眼神和气色示意以使人。形容态度骄横傲慢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说苑 君道》:“今王将东面目气使以求臣,则厮役之材至矣;南面听朝不失揖让之礼以求臣,则人臣之材至矣。”
    9

    曲谕

    成语拼音:
    páng zhǐ qǔ yù
    成语解释:
    从侧面委婉启发晓谕。
    成语出处:
    宋·王禹偁《故商州团练使翟公墓志铭》:“知属吏过失,未尝面言,必因公宴引数十年前事,曰某人尝为某过得某罪,旁曲谕,微警戒之。”
    10

    而数

    成语拼音:
    qū zhǐ ér shǔ
    成语解释:
    屈:弯曲。形容数量很少,扳着手头就能数过来
    成语出处:
    《清朝野史大观·曾静吕留良文字之狱》:“我朝扫清寇氛,与民休养,六十余年,民安物阜,即考羲皇以来,史册所纪,屈而数。”
    11

    可数

    成语拼音:
    qū zhǐ kě shǔ
    成语解释:
    扳着手就可以数清楚。
    成语出处:
    唐 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自期殒命在春序,屈数日怜婴孩。”
    12

    一算

    成语拼音:
    qū zhǐ yī suàn
    成语解释:
    屈:弯曲。扳着头一算
    成语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四回:“匆匆过了中秋,雯青屈一算,那天正是出场的末日。”
    13

    垂涎

    成语拼音:
    rǎn zhǐ chuí xián
    成语解释:
    形容急欲攫取,十分贪馋。垂涎,流口水。
    成语出处:
    《元史·郝经传》:“病民诸奸各持两端,观望所立,莫不凯觎神器,染垂涎。”
    14

    于鼎

    成语拼音:
    rǎn zhǐ yú dǐng
    成语解释:
    鼎:古代用青铜制成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把手伸到鼎里蘸点汤。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
    成语出处:
    《左传 宣公四年》:“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于鼎,尝之而出。”
    15

    诸掌

    成语拼音:
    rú zhǐ zhū zhǎng
    成语解释:
    《论语·八佾》:“或问褅之说。子曰:‘子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其掌。”后用“如诸掌”比喻对事情非常熟悉了解。
    成语出处:
    《论语·八佾》:“或问褅之说。子曰:‘子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其掌。”
    16

    大动

    成语拼音:
    shí zhǐ dà dòng
    成语解释:
    有美味可吃的预兆,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的样子。
    成语出处:
    《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动。”
    17

    脚划

    成语拼音:
    shǒu zhǐ jiǎo huá
    成语解释:
    成语出处:
    18

    连心

    成语拼音:
    shí zhǐ lián xīn
    成语解释:
    十个头连着心。表示身体的每个小部分都跟心有不可分的关系。比喻亲人跟自身休戚相关。
    成语出处:
    明 汤显祖《南柯记 情尽》:“哎也!焚烧十连心痛,图得三生见面圆。”
    19

    气使

    成语拼音:
    yí zhǐ qì shǐ
    成语解释:
    颐:腮帮子;挥;气:神气;使:使。用腮帮子来挥人;用神气来支使人。
    成语出处:
    唐 元稹《追封李逊母崔氏博陵郡太君制》:“今逊等有地千里,有禄万钟,颐气使,无不随顺,所不足者,其唯风树寒泉之思乎!”
    20

    点点

    成语拼音:
    zhǐ zhǐ diǎn diǎn
    成语解释:
    给人点化或背后评论人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3回:“贾芹走进书房,只见那些下人点点,不知说什么。看起这个样儿,不象宫里要人。”
    * 第二个字是指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