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个字是无的成语 (278个)

    101

    影,去

    成语拼音:
    lái wú yǐng,qù wú zōng
    成语解释:
    踪:脚印。来时去时都看不见踪影。形容出没极为迅速或隐秘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1回:“拿着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来影,去踪。”
    102

    边际

    成语拼音:
    máng wú biān jì
    成语解释:
    辽阔浩渺而边际
    成语出处:
    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 在矿井里》:“钱花光了,没钱买火车票,父亲急得在湖岸上来回转圈,望着茫边际的湖水发愁。”
    103

    边际

    成语拼音:
    màn wú biān jì
    成语解释:
    漫:不受约束;随便;边际:边缘;界限。大水广阔;一望际。形容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或指谈话、写文章等没有中心;离题很远。也作“茫边际、渺边际。”
    成语出处: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24章:“只向黎说了一些海阔天空、漫边际的话。”
    104

    边际

    成语拼音:
    miǎo wú biān jì
    成语解释:
    渺:邈远的样子。际的样子
    成语出处:
    郭沫若《苏联纪行·6月25日》:“向机下展望,一望青黄色的草原,渺边际。”
    105

    惭色

    成语拼音:
    miàn wú cán sè
    成语解释:
    惭:羞愧。脸上没有一点羞愧的神色。
    成语出处:
    《新编五代史平话 唐史》:“若以爱民惜库物,遭大王杀死,仆见先王于地下,面惭色矣。”
    106

    端绪

    成语拼音:
    máng wú duān xù
    成语解释:
    头绪,纷乱缺乏条理
    成语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五》:“男子不知何自来,亦识者,研问邻里,茫端绪。”
    107

    法纪

    成语拼音:
    mù wú fǎ jì
    成语解释:
    不把法律放在眼里。形容胡作非为,
    成语出处:
    巴金《家》:“今天要检查日货,明天又捉商人游街,简直目法纪。”
    108

    噍类

    成语拼音:
    mín wú jiào lèi
    成语解释:
    噍类:指能吃东西的动物,特指活人。老百姓没有活路了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尝攻襄城,襄城噍类,所过不残灭。”
    109

    人迹

    成语拼音:
    miǎo wú rén jì
    成语解释:
    很少看见人的脚印,形容空旷寂静
    成语出处:
    沙汀《淘金记》:“从大道上望去,却就像一座~的黄土荒山。”
    110

    人色

    成语拼音:
    miàn wú rén sè
    成语解释:
    脸色没有一点血色。形容恐惧到极点或非常虚弱。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将军列传》:“会日暮,吏士皆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
    111

    人烟

    成语拼音:
    miǎo wú rén yān
    成语解释:
    一片渺茫,没有人烟
    成语出处: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47回:“不上一月,将淮北千里,扫荡个渺人烟。”
    112

    人踪

    成语拼音:
    miǎo wú rén zōng
    成语解释:
    很少看见人的踪影,形容空旷寂静
    成语出处:
    王汶石《大木匠》:“田间是静悄悄的,大路上也是静悄悄的渺人踪。”
    113

    三尺

    成语拼音:
    mù wú sān chǐ
    成语解释:
    不把法制放在眼里。形容违法乱纪,胡作非为。三尺,指法律。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
    成语出处:
    清·王士祯《居易录续谈》:“光天化日之下,岂容奸孽余党,胆大泼天,目三尺。”
    114

    所知

    成语拼音:
    máng wú suǒ zhī
    成语解释:
    一点也不知道
    成语出处:
    鲁迅《书信集 致姚克》:“关于秦代的典章文物,我也茫所知。”
    115

    头绪

    成语拼音:
    máng wú tóu xù
    成语解释:
    茫:形容水或其它事物很多;没有边际;头绪:复杂纷乱的事情中的条理。形容一点头绪也没有;或事情摸不到边;不知从何而起。
    成语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8回:“这几天抚台正为这事茫头绪,得了这个信,便传两司来商议。”
    116

    王法

    成语拼音:
    mù wú wáng fǎ
    成语解释:
    不把国家法律放在眼里。形容胡作非为,
    成语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3回:“关系朝廷体统,他如何敢拿了去,要起赎身的价银来,目王法已极。”
    117

    下尘

    成语拼音:
    mù wú xià chén
    成语解释:
    下尘:下风,比喻地位低下的人。眼睛不往下看。形容态度高傲,看不起地位比自己低下的人。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那宝钗却又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下尘,故深得下人之心。”
    118

    遗策

    成语拼音:
    móu wú yí cè
    成语解释:
    谓谋划时没有遗漏的计策。形容谋划周密。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钟会传》:“蜀之豪帅,面缚归命,谋遗策,举废功。”
    119

    遗谞

    成语拼音:
    móu wú yí ér
    成语解释:
    遗谞:才智不足之处。所设计谋没有不足之处。形容计谋周密,十分稳妥。
    成语出处:
    晋·陆机《辩士论》:“骆统、刘基强谏以补过,谋遗谞,举不失策。”
    120

    涯际

    成语拼音:
    máng wú yá jì
    成语解释:
    辽阔浩渺而边际。亦作“茫边际”。
    成语出处:
    瞿秋白《〈饿乡纪程〉跋》:“如今幸而见着心海中的灯塔,虽然只赤光一线,依微隐约,总算能勉强辨得出茫涯际的前程。”
    * 第二个字是无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