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个字是母的成语 (13个)

    1

    恩勤

    成语拼音:
    fù mǔ ēn qín
    成语解释:
    指父养育子女的恩惠和辛劳。
    成语出处:
    《诗经 豳风 鸱鸮》:“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2

    成语拼音:
    fù mǔ guān
    成语解释:
    旧时对州县官的称呼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且莫说我是父官,即使平交,也不该如此!”
    3

    成语拼音:
    fù mǔ guó
    成语解释:
    指祖国
    成语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万章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国之道也。’”
    4

    遗体

    成语拼音:
    fù mǔ yí tǐ
    成语解释:
    人是父所生,指自己的身体
    成语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祭义》:“身也者,父之遗体也。”
    5

    之邦

    成语拼音:
    fù mǔ zhī bāng
    成语解释:
    指祖国。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之邦。”
    6

    之国

    成语拼音:
    fù mǔ zhī guó
    成语解释:
    自己出生的国家。指祖国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大鲁,坟墓所处,父之国,国危如此,二三了何为莫出?”
    7

    木公

    成语拼音:
    jīn mǔ mù gōng
    成语解释:
    金:五行之一,西方属金;木:五行之一,东方属木。指仙人东王公和西王。比喻年高有才德的人
    成语出处:
    清·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所云意马心猿,金木公《西游记》中作‘金公’、‘木’,比喻孙悟空和猪八戒。”
    8

    三迁

    成语拼音:
    mèng mǔ sān qiān
    成语解释:
    孟轲的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成语出处:
    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三迁之教。”
    9

    进饭

    成语拼音:
    piāo mǔ jìn fàn
    成语解释:
    :在水边漂洗衣服的老妇。指施恩而不望报答。
    成语出处:
    唐·李白《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鲁姑弃子,以却三军之众;漂进饭,没受千金之恩。”
    10

    目虾

    成语拼音:
    shuǐ mǔ mù xiā
    成语解释:
    《文选 郭璞〈江赋〉》:“璅蛣腹蟹,水目虾。”李善注引《南越志》:“扞水呴无耳目,故不知避人。常有虾依随之。虾见人则惊,此物亦随之而没。”后因以“水目虾”喻人没有主见,人云亦云。
    成语出处:
    《文选·郭璞〈江赋〉》:“璅蛣腹蟹,水目虾。”李善注引《南越志》:“扞水呴无耳目,故不知避人。常有虾依随之。虾见人则惊,此物亦随之而没。”
    11

    良妻

    成语拼音:
    xián mǔ liáng qī
    成语解释:
    见“贤妻良”。
    成语出处:
    鲁迅《坟·寡妇主义》:“在女子教育,则那里候最时行,常常听到嚷着的,是贤良妻主义。”
    12

    投杼

    成语拼音:
    zēng mǔ tóu zhù
    成语解释:
    指曾参的亲听到“曾参杀人”的传闻接连三次,便信以为真,投杼而走,谓流言可畏。
    成语出处:
    《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其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不能信也。”
    13

    相权

    成语拼音:
    zǐ mǔ xiāng quán
    成语解释:
    :古代称钱币重的为,轻的为子。比喻轻重并行,维持一定的平衡
    成语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周语》:“货币之重者、大者为,轻者、小者为子。币轻物贵,推行重币以市贵物,称权子;币重物轻,推行轻币以市贱物,亦不废重,称之权。”
    * 第二个字是母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