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个字是而的成语 (200个)

    101

    不滓

    成语拼音:
    ní ér bù zǐ
    成语解释:
    不黑。比喻洁身自好,不受坏的影响。泥,通“涅”。染黑。滓,通“缁”。黑色。
    成语出处: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不滓者也。”
    102

    乐道

    成语拼音:
    pín ér lè dào
    成语解释:
    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
    成语出处:
    《论语·学》:“子贡曰:‘贫无谄,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乐,富好礼者也。’”
    103

    无谄

    成语拼音:
    pín ér wú chǎn
    成语解释:
    谓虽然贫穷却不巴结奉承。
    成语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贫无谄,富无骄,何如?”
    104

    不党

    成语拼音:
    qún ér bù dǎng
    成语解释:
    群:合群。与众合群,不结私党。
    成语出处:
    《论语·卫灵公》:“君子矜不争,群不党。”
    105

    代之

    成语拼音:
    qǔ ér dài zhī
    成语解释:
    夺取别人的地位、权利代替他。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代也。’”
    106

    后工

    成语拼音:
    qióng ér hòu gōng
    成语解释:
    旧时认为文人越是穷困不得志,诗文就写得越好。
    成语出处:
    宋 欧阳修《序》:“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后工也。”
    107

    后可

    成语拼音:
    qiǎng ér hòu kě
    成语解释:
    强:硬要,迫使。经强求后才答应。
    成语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良曰:‘请复之。’强后可,一朝获十禽。”
    108

    望归

    成语拼音:
    qǐ ér wàng guī
    成语解释:
    企:踮起脚后跟。踮起脚后跟盼望归来。形容殷切地期望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吏卒皆山东之人,日夜企望归。”
    109

    易举

    成语拼音:
    qīng ér yì jǔ
    成语解释:
    轻:轻松;举:向上托。很轻松很容易地举起来。形容做事情毫不费力。
    成语出处:
    《诗经 大雅 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宋 朱熹注:“言人皆言德甚轻易举,然人莫能举也。”
    110

    之他

    成语拼音:
    qù ér zhī tā
    成语解释:
    去:离开;之:往。离开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去
    成语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去之他。”
    111

    不犯

    成语拼音:
    róu ér bù fàn
    成语解释:
    犯:侵犯。指性情柔和,但不容侵犯。
    成语出处:
    《后汉书 胡广传》:“柔不犯,文有礼,忠贞之性,忧公如家。”
    112

    不费

    成语拼音:
    shī ér bù fèi
    成语解释:
    给人以恩惠利益,自己又耗费不多。亦作“惠不费”。
    成语出处:
    《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利之,斯不亦惠不费乎?”《史记·吴太伯世家》:“广不宣,施不费。”
    113

    不化

    成语拼音:
    shí ér bù huà
    成语解释:
    吃了没有消化。比喻对所学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没有吸收成为自己的东西。
    成语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姑妄听之六》:“然读书以明理,明理以致用也。食不化,至昏愦僻谬,贻害无穷。”
    114

    不悔

    成语拼音:
    sǐ ér bù huǐ
    成语解释:
    悔:悔恨,懊悔。就是死了也不懊悔。形容态度坚决
    成语出处:
    唐·赵蕤《反经·是非》:“自与杀身成名,若季、路、仇、牧,死不悔也。”
    115

    不僵

    成语拼音:
    sǐ ér bù jiāng
    成语解释:
    即使死了也不僵硬。形容坏势力等不容易被清除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古人有言:‘百足之虫,死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
    116

    不见,听不闻

    成语拼音:
    shì ér bù jiàn,tīng ér bù wén
    成语解释:
    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注意。
    成语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知北游》:“终日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也。”
    117

    不漏

    成语拼音:
    shū ér bù lòu
    成语解释:
    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成语出处:
    《老子》:“天网恢恢,疏不失。”《魏书·任城王传》:“天网恢恢,疏不漏。”
    118

    不朽

    成语拼音:
    sǐ ér bù xiǔ
    成语解释:
    指身虽死言论、事业等长存。
    成语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古人有言曰:‘死不朽,何谓也。’”
    119

    不作

    成语拼音:
    shù ér bù zuò
    成语解释:
    只是阐明前人的成说;自己并无创新之见。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述不作,信好古。”
    120

    弗见,听弗闻

    成语拼音:
    shì ér fú jiàn,tīng ér fú wén
    成语解释:
    视:看。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听到了当作没听见
    成语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鬼神之为德其咸乎,视之弗见,听之弗闻。”
    * 第二个字是而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