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个字是一的成语 (523个)

    121

    低人

    成语拼音:
    dī rén yī děng
    成语解释:
    比别人低个等级
    成语出处: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卷:“在这个家庭中,他从小就处于‘低人等’的地位!”
    122

    荡然

    成语拼音:
    dàng rán yī kōng
    成语解释:
    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全都毁坏,消失尽净。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
    成语出处:
    《宋史·杨偕传》:“且州之四面,属羌遭贼驱胁,荡然空,止存孤垒,犹四肢尽废,首面心腹独存也。”
    123

    独善

    成语拼音:
    dú shàn yī shēn
    成语解释:
    同“独善其身”。
    成语出处:
    唐·白居易《新制布裘》诗:“丈夫贵兼济,岂独善身?”
    124

    独树

    成语拼音:
    dú shù yī zhì
    成语解释:
    单独打起面旗号。比喻风格新奇;自成家。也比喻自立门户。
    成语出处:
    清 袁枚《随园诗话》:“所以能独树帜者,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
    125

    独竖

    成语拼音:
    dú shù yī zhì
    成语解释:
    同“独树帜”。
    成语出处:
    清·袁枚《随园诗话》:“所以能独竖帜者,正为不袭盛唐窠臼也。”
    126

    定于

    成语拼音:
    dìng yú yī zūn
    成语解释:
    尊:指具有最高权威的人。旧指思想、学术、道德等以个最有权威的人做唯的标准。
    成语出处:
    《史记·秦始皇本纪》:“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尊。”
    127

    二而

    成语拼音:
    èr ér yī
    成语解释:
    演化为二,二合成为。指同事物可以演化为对立的两种现象,对立的两种现象可以找到同根源
    成语出处: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0章:“我回答说:‘这是二而的事情,并不矛盾。’”
    128

    耳目

    成语拼音:
    ěr mù yī xīn
    成语解释:
    听到、看到的跟以前不同;感到新鲜。形容事物的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
    成语出处:
    北齐 魏收《魏书 河南王传》:“齐人爱咏,咸日耳目更新。”
    129

    二童

    成语拼音:
    èr tóng yī mǎ
    成语解释: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后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
    130

    奋臂

    成语拼音:
    fèn bì yī hū
    成语解释:
    奋臂:高举手臂。高举手臂,大声呼喊
    成语出处:
    《魏书·卢玄传》:“洞庭、彭蠡,竟非殷固,奋臂呼,或成汉业。”
    131

    法出

    成语拼音:
    fǎ chū yī mén
    成语解释:
    谓法律统,前后致,不能随意变通。
    成语出处:
    《艺文类聚》卷五四引晋杜预《奏事》:“法出门,然后人知恒禁,吏无淫巧,政明于上,民安于下。”
    132

    佛高尺,魔高

    成语拼音:
    fó gāo yī chǐ,mó gāo yī zhàng
    成语解释:
    原为佛家告诫修行者,要警惕外界诱惑。佛,指佛法;魔,指魔法。后用以比喻方势力(多指正义的)增长,与之对立的另方势力(多指非正义的)则加倍增长。
    成语出处:
    明 李贽《与梅衡湘书》:“‘佛高尺,魔高丈。’昔人此言,只要人知有佛即有魔,如形之有影,声之有响,必然不相离者。”
    133

    反戈

    成语拼音:
    fǎn gē yī jī
    成语解释:
    反:反转;调转;戈:古代的种兵器;尖头横刃;长柄;像矛。调转矛头;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比喻掉转方向;对自己阵营的坏人坏事进行斗争。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吾与杨军反戈击之。”
    134

    风靡

    成语拼音:
    fēng mǐ yī shì
    成语解释:
    靡:倒下;风靡:风行。随风边倒。形容事物在个时期内非常流行
    成语出处:
    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个人主义,渐得势力,所谓民约说、人权论等,渐风靡世。”
    135

    浮生

    成语拼音:
    fú shēng yī mèng
    成语解释:
    浮生:世事无定,人生短暂。指人生就像短暂的梦幻
    成语出处:
    唐·李咸用《早秋游山寺》:“至理无言了,浮生梦劳。清风朝复暮,四海自波涛。”
    136

    风行

    成语拼音:
    fēng xíng yī shī
    成语解释:
    风行:象刮风样流行。形容事物在个时期内非常盛行。
    成语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三回:“不是弟妄下雌黄,只怕唐兄印行的《不息斋稿》,虽然风行时,决不能望《五丁阁稿》的项背哩!”
    137

    风行

    成语拼音:
    fēng xíng yī shì
    成语解释:
    个时期在社会上盛行。
    成语出处:
    胡適《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只有那‘明心见性,不立文字’的禅宗,仍旧风行世。”
    138

    反咬

    成语拼音:
    fǎn yǎo yī kǒu
    成语解释:
    原指没有抓住兽类,反而被它咬了口。比喻遭到指责的人强词夺理反过来攻击指责他的人
    成语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9回:“拿奸拿双,拿不住双,反咬口,就受不得了。”
    139

    付之

    成语拼音:
    fù zhī yī jù
    成语解释:
    付:交给;之:它;炬:火把;炬:把火。给它把火烧光。指用火烧毁。
    成语出处:
    唐 杜牧《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楚人炬,可怜焦土。”
    140

    付诸

    成语拼音:
    fù zhū yī jù
    成语解释:
    炬:火把。把火全部烧了。同“付之炬”。
    成语出处: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十六回:“在这许多名片里面,捡出张,上写着颜轶回,……其余都付诸炬。”
    * 第三个字是一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