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个字是可的成语 (189个)

    101

    怒蛙

    成语拼音:
    nù wā kě shì
    成语解释:
    怒蛙:鼓足气的青蛙;式:通“轼”,车上伏手板。向鼓足气的青蛙致敬。比喻敬重勇士
    成语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上》:“越王勾践见怒蛙而式之,御者曰:‘何为式?’王曰:‘蛙有气如此,无为式乎?’”
    102

    迫不

    成语拼音:
    pò bù kě dài
    成语解释:
    见“迫不及待”。
    成语出处: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29回:“迫不待者,即令官吏带银子,按户稽查,量其家大小人口若干,先与银若干,使其度命。”
    103

    巧不

    成语拼音:
    qiǎo bù kě jiē
    成语解释:
    阶:台阶,引伸为赶上。指巧妙得别人无法赶上。
    成语出处:
    南朝 梁 简文帝《与湘东王书》:“谢故巧不阶,裴亦质不宜慕。”
    104

    巧不

    成语拼音:
    qiǎo bù kě jiē
    成语解释:
    指巧妙得别人无法赶上。
    成语出处:
    105

    情不

    成语拼音:
    qíng bù kě què
    成语解释:
    情面上不能推却。
    成语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回:“闺臣、红蕖众姊妹也再再相留,紫菱情不却,只得应允。”
    106

    前车

    成语拼音:
    qián chē kě jiàn
    成语解释:
    以用前人的失败作为教训。鉴:引申为教训。
    成语出处:
    《清史稿 刘韵珂传》:“洋人在粤,曾经就抚,迨给银后,滋扰不休,反复性成,前车鉴。”
    107

    情有

    成语拼音:
    qíng yǒu kě yuán
    成语解释:
    原:原谅。从情理上说;有以原谅的地方。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霍谞传》:“光之所至,情既原,守阙连年而终不见理。”
    108

    企踵

    成语拼音:
    qǐ zhǒng kě dài
    成语解释:
    比喻很快就以等到。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符传》:“则萧、曹、周、韩之伦,何足不致,吴、邓、梁、窦之属,企踵待。”
    109

    翘足

    成语拼音:
    qiào zú kě dài
    成语解释:
    翘足:抬起脚。一举足的时间内即等到。比喻很快就能实现
    成语出处:
    清·夏燮《中西纪事·庚申换约之役》:“种种危亡,翘足待,又安有扫荡廓清之日。”
    110

    前辙

    成语拼音:
    qián zhé kě jiàn
    成语解释:
    见“前车之鉴”。
    成语出处:
    宋·陈亮《与石应之书》:“惟兄勉之,无失朋友之望,前辙鉴。”
    111

    弃之

    成语拼音:
    qì zhī kě xī
    成语解释:
    扔掉它未免惜。
    成语出处: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112

    弃之惜,食之无味

    成语拼音:
    qì zhī kě xī,shí zhī wú wèi
    成语解释:
    指抛弃觉得惜,但吃起来没有味道。让人陷于进退两难中
    成语出处:
    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113

    人不貌相

    成语拼音:
    rén bù kě mào xiàng
    成语解释:
    不能只根据相貌、外表判断一个人。
    成语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二回:“陛下,人不貌相,海水不斗量。若爱丰姿者,如何捉得妖贼也?”
    114

    深不

    成语拼音:
    shēn bù kě cè
    成语解释:
    ①深得无法测量。形容很深。②比喻道理、含义异常深奥。③比喻人心机极深;难以猜测。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主术训》:“天道玄默,无容无则,大不极,深不测。”
    115

    势不

    成语拼音:
    shì bù kě dāng
    成语解释:
    当:抵挡。来势迅猛;不抵挡。
    成语出处:
    《晋书 郗鉴传》:“群逆纵逸,其势不当,以算屈,难以力竞。”
    116

    势不

    成语拼音:
    shì bù kě è
    成语解释:
    犹势不当。
    成语出处:
    唐·裴铏《传奇·韦自东》:“自东不顾,仗剑奋衣而往,势不遏。”
    117

    时不

    成语拼音:
    shí bù kě féng
    成语解释:
    逢:遭遇,遇见。大好时机平日不易遇到
    成语出处:
    《魏书·薛安都传》:“机事难遇,时不逢。”
    118

    时不

    成语拼音:
    shí bù kě shī
    成语解释:
    时:时机,机会;失:错过。抓住时机,不错过。
    成语出处:
    《战国策·秦策四》:“臣闻敌不易,时不失。”
    119

    势不

    成语拼音:
    shì bù kě wéi
    成语解释:
    为:做,干。大势已去,无能为力
    成语出处: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为,俦诸将而语之。”
    120

    俗不

    成语拼音:
    sú bù kě yī
    成语解释:
    俗气已深,不救药。
    成语出处: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诗:“人瘦尚肥,士俗不医。”
    * 第三个字是可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