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个字是楼的成语 (10个)

    1

    殿堂

    成语拼音:
    diàn táng lóu gé
    成语解释:
    阁:两层以上的房屋。指各种建筑物。殿堂:高大的房屋。
    成语出处:
    《晋祠》:“在山上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一百多座殿堂搂阁和亭台桥榭。”
    2

    近水

    成语拼音:
    jìn shuǐ lóu tái
    成语解释:
    指靠近水边的台。比喻由于地处优越而获得优先的机会。一般作“近水台先得月”。
    成语出处:
    宋 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3

    近水台先得月

    成语拼音:
    jìn shuǐ lóu tái xiān dé yuè
    成语解释:
    水边的台先得到月光。比喻由于近便而获得优先的机会
    成语出处:
    宋 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唐,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公即荐之。”
    4

    空中

    成语拼音:
    kōng zhōng lóu gé
    成语解释:
    建造在半空中的阁。个别时候比喻崇高的人格;旷达的胸襟。一般比喻虚构的事物。现多用来比喻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及空想。
    成语出处:
    唐 宋之问《游法华寺》诗:“空中结殿,意表出云霞。”
    5

    临水

    成语拼音:
    lín shuǐ lóu tái
    成语解释:
    靠近水边的台。比喻由于地处近便而获得优先的机会
    成语出处:
    宋·汤恢《祝英台近·中秋》词:“洞庭窄,临水台,清光最先得。”
    6

    平地

    成语拼音:
    píng dì lóu tái
    成语解释:
    比喻原来没有底子而白手建立起来的事业。
    成语出处:
    宋·钥《攻瑰集·游大梅山护圣寺二首》:“行尽高山天欲半,不知平地有台。”
    7

    人去

    成语拼音:
    rén qù lóu kōng
    成语解释:
    人走了;空着。表示旧地重游时对亲友的怀念。
    成语出处:
    唐 崔颢《黄鹤》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8

    亭台

    成语拼音:
    tíng tái lóu gé
    成语解释:
    泛指建造在园林庭院中供游憩欣赏的建筑。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虽然算不得大园庭,那亭台阁,树林山水,却也点缀结构得幽雅不俗。”
    9

    仙山

    成语拼音:
    xiān shān lóu gé
    成语解释:
    《史记·封禅书》:“自威(齐威王)、宣(齐宣王)、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唐白居易《
    成语出处:
    《史记·封禅书》:“自威(齐威王)、宣(齐宣王)、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
    10

    只听梯响,不见人下来

    成语拼音:
    zhǐ tīng lóu tī xiǎng,bù jiàn rén xià lái
    成语解释:
    比喻只是口头说说,没有实际行动。
    成语出处: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三章:“一去就是好些年,说要回来,总是‘只听梯响,不见人下来’。”
    * 第三个字是楼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