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个字是竖的成语 (17个)

    1

    标新

    成语拼音:
    biāo xīn shù yì
    成语解释:
    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成语出处:
    清 钱谦益《序》:“近代之流而失正者有二:抽黄对白,肥皮厚肉,其失也靡;标新异,牛鬼蛇神,其失也纤。”
    2

    瞋目

    成语拼音:
    chēn mù shù méi
    成语解释:
    瞋目:瞪大眼睛。瞪大眼睛,起眉毛。形容极其愤怒的样子
    成语出处:
    清·袁枚《新齐谐·狮子大王》:“上坐官貌颇温良,闻土神话即怒,瞋目眉厉声索二青衣。”
    3

    横倒

    成语拼音:
    héng dǎo shù wò
    成语解释:
    见“横躺卧”。
    成语出处:
    《儿女英雄传》第七回:“满院横倒卧七长八短的一地死和尚。”
    4

    横拦

    成语拼音:
    héng lán shù dǎng
    成语解释:
    多方阻挡。
    成语出处:
    《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不想舅太太只管这等横拦挡的说着,他一积伶,到底反底下那几个字商量出来了。”
    5

    横眉

    成语拼音:
    héng méi shù mù
    成语解释:
    指耸眉瞪眼,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成语出处: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62回:“带着十六七个打手,都是横眉目,身穿紫花布裤褂,青布抓地虎靴子,手持木棍、铁尺。”
    6

    横眉

    成语拼音:
    héng méi shù yǎn
    成语解释:
    形容强横或凶恶的神情。
    成语出处:
    曹禺《王昭君》第二幕:“来了长安一个半月,在我面前,总看见你横眉眼,满脸的怨气。”
    7

    横七

    成语拼音:
    héng qī shù bā
    成语解释:
    有的横着;有的着。形容杂乱无章;没有条理。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4回:“一片瓦砾场上,横七八,杀死的男子妇女,不计其数。”
    8

    横三

    成语拼音:
    héng sān shù sì
    成语解释:
    犹言横七八。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一坛酒我们都鼓捣光了,一个个吃的把臊都丢了,三不知的又都唱起来。四更多天才横三四的打了一个盹儿。”
    9

    横说

    成语拼音:
    héng shuō shù shuō
    成语解释:
    说服别人或向人提出请求
    成语出处:
    《景德传灯录·希运禅师》:“且如四祖下牛头融大师,横说说,犹未知向上关棙子。”
    10

    横拖

    成语拼音:
    héng tuō shù lā
    成语解释:
    犹横拖倒拽。
    成语出处:
    陆文夫《荣誉》:“可是文教委员是个大块头,打篮球的一等好手,横拖拉地就把方巧珍顶到大礼堂门口。”
    11

    横躺

    成语拼音:
    héng tǎng shù wò
    成语解释:
    ,亦作“”。躺卧凌乱貌。
    成语出处:
    《儿女英雄传》第六回:“两个和尚反倒横躺卧血流满面的倒在地下丧了残生。”
    12

    横拖

    成语拼音:
    héng tuō shù yè
    成语解释:
    用暴力强拉硬拖
    成语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99回:“那差役便横拖曳,把他抓到轿前。”
    13

    横遮

    成语拼音:
    héng zhē shù dǎng
    成语解释:
    见“横拦挡”。
    成语出处:
    老舍《赵子曰》第三:“守门的手足并用,横遮挡的不叫球攻入门内。”
    14

    横针线

    成语拼音:
    héng zhēn shù xiàn
    成语解释:
    指缝纫之事。
    成语出处:
    《儿女英雄传》第八回:“说来不怕你大家笑话,我活了十九岁,不知横针线,你就叫我钉个纽襻子,我不知从那头儿钉起。”
    15

    立眉

    成语拼音:
    lì méi shù yǎn
    成语解释:
    指耸眉瞪眼,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成语出处: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11章:“警备队员们被他立眉眼地一吆唤,都像夹尾巴狗似的溜逃了。”
    16

    五尺

    成语拼音:
    wǔ chǐ shù zǐ
    成语解释:
    同“五尺之童”。
    成语出处:
    战国·赵·荀况《荀子·仲尼》:“仲尼之门,五尺之子言羞称乎五伯。”
    17

    歪七

    成语拼音:
    wāi qī shù bā
    成语解释:
    歪歪扭扭的。形容不正的样子
    成语出处:
    茅盾《上海·我的二房东》:“沿马路上的电灯柱上,里门口,都有些红纸小方块;烂疮膏药似的,歪七八贴着。”
    * 第三个字是竖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