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个字是鸣的成语 (14个)

    1

    鼎食

    成语拼音:
    dǐng shí míng zhōng
    成语解释:
    亦作“鼎食锺”。击钟列鼎而食。形容富贵人家生活豪侈。
    成语出处:
    宋·王禹偁《贤人不家食赋》:“将期乎鼎食钟,宁虞往吝。”
    2

    风不

    成语拼音:
    fēng bù míng tiáo
    成语解释: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成语出处:
    西汉 桓宽《盐铁论 水旱》:“周公载纪而天下太平,国无夭伤,岁无荒年。当此之时,雨不破块,风不条。”
    3

    肥遁

    成语拼音:
    féi dùn míng gāo
    成语解释:
    退隐避世,自以为清高
    成语出处:
    清 刘鄂《老残游记》第六回:“昨儿听先生鄙薄那肥遁高的人,说道:‘天地生才有限,不宜妄自菲薄。’”
    4

    井底

    成语拼音:
    jǐng dǐ míng wā
    成语解释:
    犹井蛙。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则你那自尊自贵无高下,真乃是井底蛙。”
    5

    击鼓

    成语拼音:
    jī gǔ míng jīn
    成语解释:
    古时两军作战时用鼓和金发号施令,击鼓则进,金则退。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张辽可使击鼓金,许褚可使牧羊放马。”
    6

    戛玉

    成语拼音:
    jiá yù míng jīn
    成语解释:
    戛:敲击。敲打玉器和金器。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也形容人气节凛然。
    成语出处:
    唐 白居易《听田顺儿歌》:“戛玉敲冰声未停,嫌云不遏入青冥。”
    7

    擂鼓

    成语拼音:
    léi gǔ míng jīn
    成语解释:
    金:指锣。指战场上击鼓打锣,以壮声势。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午时牌》第二折:“我今日传了将令,则要您记的叮咛:也不许摇旗呐喊,也不许擂鼓金。”
    8

    弄口

    成语拼音:
    nòng kǒu míng shé
    成语解释:
    弄口:逞巧辩,搬弄是非;:发声。掉弄口舌。指巧言辩饰或挑拔是非。
    成语出处:
    南朝梁·任昉《奏弹范缜》:“弄口舌,只足饰非。”
    9

    牝咮

    成语拼音:
    pìn zhòu míng chén
    成语解释:
    同“牝鸡司晨”。
    成语出处:
    《新唐书·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传赞》:“反天之刚,挠阳之明,卒使牝咮辰,胙移后家,可不哀哉!”
    10

    锵金

    成语拼音:
    qiāng jīn míng yù
    成语解释:
    金玉相撞而发声。比喻音节响亮,诗句优美。
    成语出处:
    唐·骆宾王《帝京篇》:“绣柱璇题粉壁映,锵金玉王侯盛。”
    11

    一牛

    成语拼音:
    yī niú míng
    成语解释:
    指牛声可及之地。比喻距离较近。同“一牛吼地”。
    成语出处:
    唐 王维《与苏卢二员外游方丈寺》诗:“回看双凤阙,相去一牛。”
    12

    一牛

    成语拼音:
    yī niú míng dì
    成语解释:
    见“一牛吼地”。
    成语出处:
    清·钱谦益《山庄八景诗·锦峰晴晓》序:“其旁有锦峰书院,去山庄一牛地。”
    13

    嘤其矣,求其友声

    成语拼音:
    yīng qí míng yǐ,qiú qí yǒu shēng
    成语解释:
    嘤:鸟声。鸟儿在嘤嘤地叫,寻求同伴的应声。比喻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
    成语出处:
    《诗经·小雅·伐木》:“嘤其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14

    朝阳

    成语拼音:
    zhāo yáng míng fèng
    成语解释:
    比喻品德出众、正直敢谏之人。
    成语出处:
    语出《诗 大雅 卷阿》:“凤凰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 第三个字是鸣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