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河南中考文言文阅读

    04河南中考语文 五.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7——21题。

    (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20题。(8分) 三峡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每至晴处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7.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或王命急宣 A. B、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哀转久绝 C. D、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静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2分) 20.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第一、二句中的“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 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六句“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

    请你对此加以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课改) 读下文,完成20—23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解衣欲睡 解: ⑵相与步于中庭 步: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2.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 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能体现友情的句子: 理由: 23.画线的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

    《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读下面的诗,完成24—25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河南省2003年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0一23题。 (8分)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

    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

    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2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21.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作者写所见山之“高”、水之“大且深”的目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位是宋朝人,除“三苏”——苏洵、________、苏辙外,还有________(该空写出一人即可)等。

    (2分) 24.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

    2.中考语文如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先说积累。

    不少人学习文言文只满足于扫清文字障碍,认为老师已讲清楚,我也明白,这就够了。老师一篇一篇地讲,学生一篇一篇地学。

    到了高三下学期总复习的时候,你问他还记得几篇的时候,他就会茫然地摇摇头说,一篇也不记得了。这种学习方法是极不可取的。

    因此学习文言文的第一就是要积累。而积累的最好办法就是背诵,把文言文中的若干重要篇章熟记在心,文言的实词的意义、虚词的运用、各种句式的变化等也就已经包含在其中了。

    更重要的是,通过背诵可以学到古代名篇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语言修辞等方面的要义,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那么,需要背诵多少篇章呢?新修订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己有明确规定,“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语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这“一定数量”,在大纲中规定为《蜀道难》、《声声慢》、《长亭送别》等诗词曲50首,《劝学》、《兰亭集序》、《赤壁赋》等古文20篇(段)。这些是对每一位高中生的最起码的要求。

    随着诵读篇目数量的增加,你对文言的语言感知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文言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这就好比盖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地基越坚固,房子也就可以盖得越高。

    背诵就是学习文言文的地基,这是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的根本途径,除此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在这方面不肯花时间,到了考试时再问怎么办,就好像揪着自己的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那真是毫无办法了。

    再说转化。这里说的转化是指迁移能力,即在阅读背诵的基础上,能够阅读其他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就是要掌握一些文言的学习规律和方法,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掌握实词的意义。

    虽然《大纲》中只规定需要掌握150个文言实词,但实词掌握得越多,阅读水平就越高,这是不争的事实。掌握文言实词主要有4个方面: 1.词的古今异义。

    着重掌握词语古今意义的变化,有的词义扩大了,有的词义缩小了,还有的词义转移了。如1999年高考第11题D项“人灾,绝食者千余家”句中,“绝食”作“断绝粮食”讲,与今天的“绝食”意义完全不同。

    这是词义演变。 2.一词多义。

    文言中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在学习时要随时总结,不断深化。如“发”字,在“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中作“发射”,在“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荆轲刺秦王》)中作“出发”;在“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赤壁之战》)中作“点燃”;在“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中作“打开”;在“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中作“发动”;在“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中作“抒发”;在“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君后援”(《赤壁之战》)中作“派遣”;在“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中作“征发,征调”;在“即道意中事,无毫发爽”(《促织》)中作“极短的长度单位,十毫为一发”;在“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中作“开放”等。

    这些都是课内所见的,平时不断积累实词在语境中的意义,掌握得越来越多,就会形成触类旁通的能力,阅读能力自然会不断提高。

    3.BBS《新编初中语文扩展阅读文言文》84篇至110篇翻译

    可能版本不太一样,给你翻译个别吧。

    (88至100之间的篇名不知) 84.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

    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

    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

    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85.齐桓公外出见到一地的丘墟变问这是原是谁家?回答说是郭氏的丘墟,又问郭氏为什么会变成丘墟?回答说:那是因为他对好人友好,对坏人憎恶,齐桓公说:对好人友好,对坏人憎恶,应该是存在下去的原因,现在却变成了丘墟,这是为什么呢?回答说:对好人不去任用,而又不远离坏人,那些好人知道他看重自己却不任用自己,就会怨恨他。那些坏人因为他知道他们秉性不好而不喜欢他们,就会仇恨他,你让好人怨恨你让坏人仇恨你,又怎么能不灭亡呢? 86. 司马昭同刘禅一起欢宴,司马昭喊来乐工舞女,特地为刘禅演唱刘禅故国蜀地的乐音舞蹈,在旁的人们都为刘禅的忘国感到悲伤,只有刘禅一人欢乐嬉笑,无动于衷。

    司马昭对贾充说:“没有感情的人,竟然可以达到这样子啊!即使诸葛亮在世,不能够长时间完全辅佐他,更何况姜维呢?”贾充说:“不是这样的话,殿下有什么缘由吞并蜀国呢?”又另一天,司马昭问刘禅:“你很思念蜀国吗?”刘禅说:“这里好,这里欢乐,我不思念蜀国。” 87.谢公与别人下围棋正在下围棋,不一会儿淮上的谢玄的书信到了,谢公看了之后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和客人下着棋,客人问淮上的军情如何,谢公回答说:"那些小子大破敌军."在说话时,谢公的神色举止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 淝水之战晋军大胜,捷报传至谢安处时,他正于人对弈,听到消息后强忍住心中的狂喜与激动 装出一副无动于衷的冷静样子,事后发现因为太过激动竟然连木屐鞋底的横木都踩断了。

    88.有人得罪齐景公,景公非常生气,命人把他绑在大殿,准备处以分尸的极刑,并且说如果有人胆敢劝阻,一律格杀勿论。晏子(即晏婴)左手抓着人犯的头,右手拿着刀,抬头问景公:“古时圣王明君肢解人犯时,不知先从人犯的哪个部位下刀?”景公立刻站起身说:“放了他吧,这是寡人的错。”

    景公时,刑律条文繁多。有一天景公出游见有卖踊(被砍去一脚的罪犯所穿的鞋)的。

    景公就问晏子:“贤卿住的地方靠近市集,可知道踊贵还是普通鞋子贵?”晏子答:“踊贵。” 景公突然有所领悟,于是下令废除刖刑(砍去罪犯一脚的刑法)。

    100.陈胜称王总共六个月的时间。当了王之后,以陈县为国都。

    从前一位曾经与他一起雇佣给人家耕田的伙计听说他做了王,来到了陈县,敲着宫门说:“我要见陈涉。”守宫门的长官要把他捆绑起来。

    经他反复解说,才放开他,但仍然不肯为他通报。等陈王出门时,他拦路呼喊陈涉的名子。

    陈王听到了,才召见了他,与他同乘一辆车子回宫。走进宫殿,看见殿堂房屋、帷幕帐帘之后,客人说:“夥颐!陈涉大王的宫殿高大深邃啊!”楚地人把“多”叫做“夥”,所以天下流传“夥涉为王”的俗语,就是从陈涉开始的。

    这客人在宫中出出进进越来越随便放肆,常常跟人讲陈涉从前的一些旧事。有人就对陈王说:“您的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说八道,有损于您的威严。”

    陈王就把来客杀死了。从此之后,陈王的故旧知交都纷纷自动离去,没有再亲近陈王的人了。

    101.刘南垣公是国朝尚书,告老还乡。有一个直指使(官名),在饮食方面苛求下属官吏,郡县都感到害怕。

    公说:“这是我门下的学生,我应当开导他让他知道。”等到他来了,款待他,说:“我将要开饭了,恐怕防碍了你的公务,特地留你下来吃一顿饭。

    但是我的妻子她去了别的地方,没有人烧菜,家常便饭能够吃吗?”直指使因为这是老师的命令,不敢推辞。从早上到中午,饭还没有出来,直指使感到很饥饿。

    等到饭上来后,只有米饭,豆腐一碗而已。他各吃了三小碗,直指使觉得很饱。

    过了一会儿,佳肴美酒,都摆满在了他的面前,他都吃不下了。公强求要他吃,他说:“我已经饱了,不能吃了。”

    公笑着说:“可以知道饮食本来没有精粗,饿的时候容易吃饭,饱的时候难以吃东西,是时势所导致成这样的罢了。”直指使经过这次教训之后,不敢因为饮食责怪别人了。

    102.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项羽,他对项羽说:“江东虽小,也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请大王急速过江。

    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也没有船只可渡。”项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

    4.05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

    又作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晌。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贝《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5.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 (3)窥谷忘反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7.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摆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18.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008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 [三](15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偏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忻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余幼时即嗜学 (2)录毕,走送之 (3)媵人持汤沃灌 。

    15.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6.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2分) 17.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3分) 18.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3分) 2009年安徽省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题卷) [三] (15分) 鱼我所欲也(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

    下同)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 第2/4页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 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 (3)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 (4)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 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17.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18.请摘录原文中的语句,填写下表。(5分) 篇 目 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 共同的追求 《鱼我所欲也》 《过零丁洋》 2010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 [三](15分)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 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节选)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节选)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云归而岩穴暝 暝: (2)野芳发而幽香 芳: .. (3)而或长烟一空 一: (4)把酒临风 把: ..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17.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容。(4分) 。

    . 《醉翁亭记》(节选): 《岳阳楼记》(节选): 18 3 第3/4页 2011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 [三] (15分)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上一篇:文言文赤壁之战 下一篇:脸文言文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