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外文言文九级

    1.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和课外10首古诗内容

    ⑴ 从军行——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⑵ 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⑶ 羌村三首——杜甫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⑷ 登楼——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⑸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⑹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⑺ 望月有感——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⑻ 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⑼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⑽ 别云间——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罢。

    2.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全部

    .cn/mypage/page1.asp?pgid=129709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指导 1.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妇女们担着竹筩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更有那些穷苦的婆娘,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俺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成年价到头来还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遗忘。

    2.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译文: 夜半更深明月西挂照亮半边人家,北斗七星横卧南斗六星也已倾斜。今夜我忽然感到春天的温暖气息,还听得春虫叫声穿透绿色的窗纱。

    题解:诗是抒写感受大自然物候变化的,清新而有情致。这类诗是诗人对外界自然事物、气候加以精细体察而萌发于心的一种敏感、灵感凝成的景象。

    诗的首二句是写仰望,寥廓天宇,月色空明,星斗阑干,暗隐时辰流转;后二句是写俯视,大地静谧,夜寒料峭,虫声新透,感知春之信息。构思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用语清丽细腻,妙然生趣。

    3.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1〕,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3〕。

    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注释】〔1〕征铎:行车铃。〔2〕槲、枳:皆树名。

    是山中野生灌木或乔木。 〔3〕杜陵:在长安城南,见前注,此处代指长安。

    回塘:曲折的池塘,可能是指曲江。也是代指长安。

    【解题】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亦称楚山。传说汉初“四皓”隐居此处。

    诗约作于唐宣宗大中未年诗人离开长安时。 【简析】此诗抒发了诗人的羁旅之愁。

    诗人选取寒秋时早行时于驿站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愁旅而思乡的情感,章法构思皆是标准的律诗模式。

    此诗成名主要在于第二联的成功。诗人选材典型,抓住了最能表现羁旅之思景物组合成一个意境,有声有形,形象感极强。

    诗人将十个名词,一一对应,一气排开,形成一联。句式新奇。

    而从总体看,这一联在诗中,又不是诗人刻意为之所致,而是自然而然的直书所见,它是行人对景物的一种条件反射,而这也只能是愁旅者的反应,因而,它又体现了诗人苦旅旅之感。在这一幅山中早行图中,行人之心与路途之景交汇在一起。

    4.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 [驿]驿站。[更著]又加上。

    [一任]任凭,不在乎。[群芳]普通的花卉,此处喻指政界中的群小。

    [碾]轧碎。 [译文] 驿站外的断桥边,寂寞地开放。

    已是黄昏时刻,她独自愁思,更加还有风雨摧残。她花开在百花之先,并非有意苦苦地争夺春光,听凭着群芳心生嫉妒。

    即使零落成泥,清香却如故。 [简要评析] 这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的词章。

    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抒发自己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感,其实也正是作者一生标格孤高,绝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不渝的铮铮傲骨的真实写照,故历来为后人称颂。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

    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在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化为尘泥,依旧保持着清香。这首词上片写梅花在风雨交加的寒冬黄昏中孤独地开放着,这正是诗人不幸遭遇的形象化。

    全词用清俊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形象地写出梅的品格、姿态,隐喻表达了诗人矢志不移,坚持理想的高尚品质。

    陆游特别喜欢梅花,《剑南诗稿》中咏梅的诗很多,笔者未作精确的统计,凭印象也在百首以上。故他对梅的精神气质有深刻的理解。

    本词遗貌取神。并未对梅花作正面的描绘,只写了她的一种神韵,一种品格。

    驿亭之外,靠近断桥。

    3.九年级课内外文言文的答案主编王镔

    韩信为人告反,吕后预召,恐其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称陈?已破,给信曰:“虽病强入贺。”

    信入,即被诛。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之语。

    1、(1)被(2)就范,从命(3)韩信的 、萧何的2、就与萧何计谋,让群臣皆去拜贺骗韩信入朝,他一来就马上被斩首。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意思:成功,是靠萧何举荐的;失败,也是萧何谋算的现用来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4、对刘邦诛杀功臣,萧何出卖朋友的不满,略有讽刺意味。

    不是参考答案,但保证全对,80%手打。

    课外文言文九级

    上一篇:文言文的词性 下一篇:文言文形容生活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