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文言文翻译
1.《送程龙峰郡博致仕序阅读答案附译文》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送程龙峰郡博致仕序(明)王慎中嘉靖二十三年,制①当黜陟天下。
百司庶职报罢者凡若干人。而吾泉州儒学教授程君龙峰,名在有疾之籍,当致其事以去。
程君在学,方修废起坠,搜遗网失,以兴学成材为任。 早作晏休,不少惰怠,耳聪目明,智长力给。
非独其精爽有余,意气未衰,至于耳目之所营注,手中之所蹈持,该涉器数,而周旋仪等,纤烦劳惫,莫不究殚胜举。不知司枋者奚所考而名其为疾也。
黜步之典,固将论贤不肖,经驭废置。人之有疾与否,则有名焉。
贤不肖之论,非可倚此为断也,况于名其为疾者,乃非疾乎!人之贤不肖,藏于心术,效于治行,其隐微难见,而形似易惑,故其论常至于失实。非若有疾与否,可以形决而体定也。
今所谓疾者,其失若此;则于贤不肖之论,又可知矣!此余所以深有感也。又有异焉。
古者宪老而不乞言。师也者,所事也,非事人也。
所谓以道得民者是也。责其筋力之强束,课其骸骨之武健,是所以待猥局冗司之末也。
程君之僚,与其所教诸生,皆恨程君之去,谓其非疾也。余故论今之失,而及古之谊,使知程君虽诚有疾,亦不可使去也。
君去矣,敛其所学,以教乡之子弟,徜徉山水之间,步履轻翔,放饭决肉,矍铄自喜。客倘有讶而问者:“君胡无疾也?”聊应之曰:“昔者疾,而今愈矣。”
不亦可乎?[注]①制:指皇帝的命令。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制当黜陟天下 陟:提拔 B.效于治行 效:表现 C.课其骸骨之武健 课:考核 D.皆恨程君之去 恨:怨恨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以兴学成材为任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B.则有名焉 以予故,咸以愚辱焉C.则于贤不肖之论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与其所教诸生 此无他,与民同乐也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学教授程龙峰耳聪目明,意气未衰,工作卖力,有点伤病但已痊愈,上司却把他当做病人,罢免了他的学官职务。
B.文章对当时社会的官吏制度作了尖锐的指摘,黜陟之典的标准应是贤或不肖而不是身体状况,何况程龙峰本身无病。C.按照古代敬老尊师的传统,程龙峰即使真的有病,也不该受这样的待遇,老师毕竟是凭借懂得道理而获得人们尊重。
D.国子监博士程龙峰的上司借口程有病,让他“致仕”了,作者写了这篇别开生面的赠序来送别,议论透彻,文字畅快。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早作晏休,不少惰怠,耳聪目明,智长力给。 (4分)(2)君去矣,敛其所学,以教乡之子弟;徜徉山水之间,步履轻翔,放饭决肉,矍铄自喜。
(6分)。
2.隋书张须陀文言文全文翻译
隋书张须陀文言文全文翻译:
张须陀,农人。性格刚烈。成年跟从史万岁讨伐西爨,以功授仪同。大业年间,为查登丞。会出现辽东战役,百姓失去家业,又属于饥荒,粮食价格上涨,张须陁将打开粮仓救济,属官都说:“必须等待诏书,不可擅自与。张须陁说”:“现在上帝在远处,派遣使臣往来,一定要淹[液]岁月。有百姓倒悬之急,如果等待答复[这]到,当把沟壑了。如果我认为这个获罪,死无遗憾。”先开仓然后上情况,皇帝知道而不责备的。第二年,贼帅王薄聚集亡命之徒数万人,抢劫郡境。官军攻击的,很多不利。张须陁发兵抵御的,于是率军南薄。张须陀追击[情况]的,到了泰山的下。张须陁挑选精锐部队,出其不意攻击的,薄军崩溃,根据[自己]乘胜追击斩杀几千人。薄收集散兵,有一万多人,将要北渡黄河。张须陀追击的,又打败他,斩首五千多级,获牲畜数以万计。当时天下太平日子过久了,多不熟悉战争,张须陁独独勇决善战,又得到士兵的心,研究者称为名将。薄又连豆子贼孙宣雅等十多万人攻打章丘。张须陁亲自率领马步[朋友]二万人袭击,大破的,俘获他的家属辎重不可胜计划,捷报[连接]上报。皇帝非常高兴,下诏褒扬。那一年,贼裴长才等众二万人,突然到城下,纵兵大肆掠夺。张须陀来不及集结,亲自率领五骑马和战斗。贼兵争相奔赴的,围了一百多重,身中数处,勇气百倍。在城中的军队到达,贼军稍稍退却,张须陀率军再战,裴长才败走。以上说法流传后几天,贼帅秦君弘等合兵围攻北海,兵锋锐不可当,张须陀对下属说:“贼仗恃自己强大,说我不能救,我现在快离开,打败他是必然的了。”于是挑选精兵,加速而进,贼寇果然没有准备,击败他,斩首几万级。因为有功调任齐郡通守。以上说法流传不久贼庐明月十多万人,将侵犯河北,次祝阿,张须陁迎击,杀死数千人。以上说法流传不久将军队抵拒东郡贼人翟让。,前后三十余战,每打跑了他们。转任荥阳通守。当时李密说取洛口仓,让害怕须陀,不敢进。李密劝说他,让就和密率兵进逼荣阳,张须陁阻挡的。让恐惧而退,张须陁乘势的,随着北十里。当时李密预先埋伏数千人在树林中,截击张须陀军,于是大败。秘密和让合军包围了,张须陀突破重围就出来,左右的人不能都拿出来,张须陁跃马入救他。来回几次,大家都瓦解,于是仰头向天说:“失败是这样,有何面目去见天子吗?”于是下马战死。他手下的士兵,整夜哭号,几天不停。裴仁基招降安抚众人,移兵镇守武牢。皇帝命令他的儿子元准备总父亲的军队,张元备时在齐郡,遇上贼,最终不成行。
原文:
张须陀,弘农人也。性刚烈。弱冠从史万岁讨西爨,以功授仪同。大业中,为齐郡丞。会兴辽东之役,百姓失业,又属[岁饥,谷米踊贵,须陀将开仓赈给,官属咸曰:“须待诏敕,不可擅与。”须陀曰:“今帝在远,遣使往来,必淹[岁序。百姓有倒悬之急,如待报至,当委沟壑矣。吾若以此获罪,死无所恨。”先开仓而后上状,帝知之而不责也。明年,贼帅王薄聚结亡命数万人,寇掠郡境。官军击之,多不利。须陀发兵拒之,薄遂引军南。须陀蹑之,及于岱山之下。须陀选精锐,出其不意击之,薄众大溃,因乘胜斩首数千级。薄收合亡散,得万余人,将北度河。须陀追之,复破之,斩五千余级,获六畜万计。时天下承平日久,多不习兵,须陀独勇决善战,又得士卒心,论者号为名将。薄复连豆子贼孙宣雅等众十余万攻章丘。须陀亲率马步二万袭击,大破之,获其家累辎重不可胜计,露布以闻。帝大悦,优诏褒扬。其年,贼裴长才等众二万,奄至城下,纵兵大掠。须陀未暇集兵,亲率五骑与战。贼竞赴之,围百余重,身中数创,勇气弥厉。会城中兵至,贼稍却,须陀督军复战,长才败走。后数旬,贼帅 秦君弘等合军围北海,兵锋甚锐,须陀谓官属曰:“贼自恃强,谓我不能救,吾今速去,破之必矣。”于是简精兵,倍道而进,贼果无备,击大破之,斩数万级。以功迁齐郡通守。俄而贼庐明月众十余万,将寇河北,次祝阿,须陀邀击,杀数千人。寻将兵拒东郡贼翟让,前后三十余战,每破走之。转荥阳通守。时李密说让取洛口仓,让惮须陀,不敢进。密劝之,让遂与密率兵逼荥阳,须陀拒之。让惧而退,须陀乘之,逐北十余里。时李密先伏数千人于林木间,邀击须陀军,遂败绩。密与让合军围之,须陀溃围辄出,左右不能尽出,须陀跃马入救之。来往数四,众皆败散,乃仰天曰:“兵败如此,何面见天子乎?”乃下马战死。其所部兵,尽夜号哭,数日不止。裴仁基招抚其众,移镇武牢。帝令其子元备总父兵,元备时在齐郡,遇贼,竟不果行。
3.文言文求翻译
许孜,字是季义,籍贯是东阳吴宁。孝顺友爱恭敬礼让,聪明又爱学习。二十岁的时候,拜豫章太守(官名)会稽人孔冲为师,向他学习《诗》、《书》、《礼》、《易》及《孝经》、《论语》这些书。学完后就回家(指小镇或乡下的家里)了。孔冲在郡里去世,许孜听说后非常悲哀,前去吊唁,并送丧到了孔冲的家乡会稽,三年期间吃素、在灵前服务(这些都是古人居丧的礼节)、穿孝服。不久后父母去世,许孜骨瘦如柴,只能靠扶着拐杖站起,把墓地营建在县的东山,亲自背土,不受别人的帮助。有人可怜他病弱劳累,苦求他接受帮助,许孜在白天不阻止别人帮助他,但到了夜里,就把别人帮他做好的部分去除掉。他每次悲号,都吸引了大量的鸟兽。许孜因为在服丧,就休了妻子,整天就住在坟墓旁边,并在墓边种了五、六里的松柏。有鹿破坏了他种的松树,许孜悲叹说:“只有鹿不体谅我啊!”第二天,忽然看见鹿被猛兽杀死,放置在它所破坏的那棵树下。许孜怅然惋惜不已,为鹿作了坟,把它埋在路边。猛兽就在许孜面前自杀了,许孜更加叹息,又把猛兽埋了。后来树木茂密,不再被破坏。二十多年后,许孜另娶了妻子,把家安在墓旁,早晚向父母请安,对待死去的父母就像他们还活着一样。鹰和野鸡栖息在他家房梁屋檐上,鹿和猛兽在他院子里,挨挨蹭蹭的一起走,都不互相攻击捕食。
元康年间,郡里访查孝廉,许孜没参加,一辈子就当平民。八十多岁,在家里去世。同乡的人都管他家叫“孝顺里”。
咸康年间,太守张虞上疏说:“我听说圣贤让人民明白教化的方式是推举好人,夸赞或贬低一个人,道理才能源远流长。我谨慎的调查了我属地的吴宁县已经去世的许孜,他节操清明坚定,从不争斗,言行一致。当他侍奉师父的时候,尽了义;到他父母去世,(他的所作所为)真是过去和现在的人都少有达到的。大家都说动物都被感化,猛兽不作恶。虽然我没亲眼看见,但听到很多这些话,我认为蔡顺、董黯都不如他。许孜已经去世很久,但他儿子还在,性情行为纯良诚实,现在也把家安在墓边。我认为许孜体现的节操,世间少有,应该标榜他让他的事迹流传,录用他的后代,这样能酬劳过去的行为,鼓励将来的善行。《阳秋传》说:‘表扬善行要惠及他的子孙’。我不识大体(谦辞),请您思考商议。”皇上下诏书表扬了许孜全家,免除了他子孙的赋税和劳役。许孜的儿子也很孝顺。画了许孜的画像挂在堂上,朝夕参拜。
4.每天用古文怎么说
每天用古文表示有:日、日日、每日、今日、逐日等。
1、日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端午日》唐代: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释义:
年轻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在端阳这天,懒得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惯,只祈望一盏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鬓发是一天比一天增加了银白,石榴花如红锦般射目,年年应节而开;可叹在岁月面前,圣贤也罢蠢人也罢都是瞬息过客,谁知道有几人湮没无闻,有几人名垂青史呢。
2、每日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寻陆鸿渐不遇》唐代: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释义:
他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近处篱笆边都种上了菊花,但是到了秋天也没有开花。敲门后未曾听到一声犬吠,要去向西家邻居打听情况。邻人回答他是到山里去了,归来时怕是要黄昏时分了。
3、今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 长安九日诗》南北朝: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释义:
心随着南去的白云一起飞走,身跟着北来的大雁一起回来。家乡篱笆下的菊花,今天又有多少株盛开?
4、逐日
穷家活逐日绷曳,才过了一百五日上坟的日月,早来到二十四夜祭灶的时节。
《折桂令·想人生最苦别离》元代:刘庭信
想人生最苦离别,雁杳鱼沉,信断音绝。娇模样其实丢抹,好时光谁曾受用?穷家活逐日绷曳,才过了一百五日上坟的日月,早来到二十四夜祭灶的时节。笃笃寞寞终岁巴结,孤孤另另彻夜咨嗟。欢欢喜喜盼的他回来,凄凄凉凉老了人也。
释义:
想人生最苦的是离别,鸿雁杳无踪迹鱼儿沉入深处,书信断,音讯绝。娇美的模样好屈辱,大好的时光有谁曾经受用,穷家的日子一天天难以支撑,才过了一百零五天上坟扫墓的日月,又到了二十四日夜晚祭灶的时节。
实实在在的终年祈祷,孤孤零零通宵叹息,欢欢喜喜把他盼了回来,凄凄凉凉人已老了头发已斑白。
5、日日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出自宋代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释义:
我住在长江源头,君住在长江之尾。每天想念你总是见不到你,却共同饮着长江之水。悠悠不尽的江水什么时候枯竭,别离的苦恨,什么时候消止。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会辜负了我一番痴恋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