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下期文言文翻译(高二课内文言文翻译《廉颇蔺相如列传》最后5段的翻译)

    1.高二课内文言文翻译《廉颇蔺相如列传》最后5段的翻译

    渑池之会结束后,回到赵国,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是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凭言词立下功劳,他的职位却在我之上。再说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自己的职位在他之下!”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听到这些话后,不肯和他碰面,每逢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跟廉颇争位次。过了些时候,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掉转车子避开他。

    于是相如的门客就一齐规谏说:“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节义啊。现在您与廉颇职位相同,廉将军口出恶言,您却害怕他躲避他,怕得太过分了。就是普通人对这种情况也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门客回答说:“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相如说:“以秦王那样的威势,我蔺相如却敢在秦国的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对赵国用兵,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廉颇听到这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条,由宾客引导到蔺相如家的门前请罪,说:“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

    两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成为生死与共的朋友。

    高二下期语文文言文翻译,高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高二苏武传文言文翻译

    2.语文文言文高二选修

    庖丁解牛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翻译: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翻译: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

    未尝,而况大軱乎!翻译: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彼节者有闲,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闲,恢恢

    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翻译: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项羽之死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翻译:于是项王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趁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飞驰而逃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翻译:项王又带着骑兵向东,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翻译:这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倒退了好几里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翻译: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祭十二郎文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翻译:我幼年丧父,等到大了,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好靠哥嫂抚养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翻译:我十九岁时,初次来到京城。四年以后,才回去看你。又过了四年,我去河阳凭吊祖先的坟墓,碰上你护送嫂嫂的灵柩来安葬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翻译: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

    翻译:实在不敢把它当作真的啊!如果是梦,传来的噩耗不是真的,可是东野的来信,耿兰的报丧,却又为什么在我身边呢?

    伶官传序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翻译: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翻译: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翻译: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翻译: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高二下期文言文翻译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