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级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七年级下和课内文言文有关的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1.七年级下和课内文言文有关的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卿今当涂掌事( )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④及鲁肃过寻阳( )
(2) 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填空。
本文选自《 》,这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主持编纂的一部 。文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一句,“治经”可解典”。“经”,指《易》《 》《 》《 》等书。
(4) 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 案: (1) 分值(2分)①当道、当权 ②推托 ③通“耶”,语气词 ④到了……的时候
(2) 分值(4分)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②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3) 分值(3分)资治通鉴 司马光 编年体通史 《诗》《书》《礼》《春秋》(写出其中三个即可)
(4) 分值(3分)提示: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再聪明的人,如果放弃学习,终将一事无成。
2.人教七下文言文复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文言文复习专题伤仲永1、作者 ,字 ,号 ,世称 , (朝代) 家, 家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写得很好,名句有: 《伤仲永》选自 2、对黑体字理解:金溪民方仲永,世隶( )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 )识书具( )(指: ),忽啼求之。父异( )焉( ),借旁近( )与( )之,即书( )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 )养父母( )、收族( )为( )意( ),传一( )乡秀才观之( )。自是( )指物作诗( )立就( ),其( )文理( )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 )之,稍稍( )宾客( )其父,或( )以( )钱币乞( )之。父利( )其然( )也,日( )扳( )(注音)( )仲永环谒( )(注音)( )于( )邑人,不使学。
余( )闻( )之也( )久。明道中,从先人( )还家,于( )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 )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 )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
曰:“泯( )(注音)然( )众人矣( )。”王子( )曰:仲永之( )通悟( ),受之( )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 )于( )材人( )远矣。卒( )之为众人(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 )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 )为众人;今( )夫( )不受之天,固( )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3、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4、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根本原因是什么? 还有其他原因吗? 5、最后一段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说明了什么道理? 6、“世隶耕”说明了什么问题? 7、高尔基和爱迪生各有一句关于天才的名言,分别是: 、,仲永的天赋非常出色,但与这两位名人的区别是: 8、“伤”字的含义是什么? 它有哪几层意思? 木兰诗1、作者 (朝代) ,文章选自 ,这诗歌是 (朝代)北方的一首民歌2、对黑体字翻译:唧唧复唧唧,木兰当( )户织,不闻机杼( )(注音)声,惟( )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 )(帖: )(注音),可汗( )大点兵( )。
军书( )十二( )卷,卷卷有爷( )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 )为市( )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 )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注音),南市买辔( )(注音)头,北市买长鞭。
旦( )辞爷娘去( ),暮( )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 )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溅: )(注音)。
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 )骑鸣啾啾( )。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 )飞。朔( )(注音)气( )传金柝( )(注音),寒光照铁衣( )。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 )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 )尚书郎。
愿( )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 )相扶将( )。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 )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 )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3、文章出了两个成语,分别是: ,意思是: ,意思是: 4、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句子是:描写木兰回家,家人兴高采烈的场面的句子是:木兰与伙伴喜剧见面的句子是:用比喻巧妙解答木兰女扮男装奥秘的句子是:侧面描写木兰功勋卓著的句子是最能反映木兰艰辛的战场生活的句子是:最能反映木兰紧张而有序的准备工作的句子是:5、“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一句子你怎么理解? 6、“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一句子你怎么理解? 7、为什么木兰“不用尚书郎”,反而要“还故乡”呢?8、该文叙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吗? 这个故事有怎样的特点?你能用一个双音节词语概括吗? 9、该文故事性很强,如果按照情节概括的话,高潮和结局部分是什么呢?你能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吗? 10、你心目中的木兰是个怎样的形象呢? 你还知道古代其他有名的女性吗? 11、你能说说体现“爱国”思想的诗句吗?(最起码两句)孙权劝学1、作者 ,字 , (朝代) 家, 家2、文章选自 ,这是一部 史,记载了从 到 共 年的史事。3、孙权,字 三国时 的创建者。
曹操在赤壁战败后曾感叹:生子当如 ,孙权读书治国的才能可见一斑。4、对黑体字解释:初( ),权谓( )吕蒙曰:“!”蒙辞( )以( )军中多务。
权曰:“孤( )岂( )欲卿( )治经( )为博士( )邪( )!但( )当涉猎( ),见往事( )耳( )。卿言多务,孰若( )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 )始就学。及( )鲁肃过( )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 )别三日,即更( )刮目( )相待,大兄( )何见事( )之晚乎!”肃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
5、文章与。
3.文言文 不死之药 翻译以及阅读题
文言文 ——不死之药:
1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谒者 谒( 官名,传达者 )
(2)使人说王曰 说(劝说 )
(3)臣故食之 故(所以 )
(4)王乃不杀 乃(于是,就 )
12.请将下面文言文句子的标点符号补充完整,并翻译这句话。
“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
答:“我问传达人,他告诉我说是可以吃的,所以我拿过药来吃下去,我没有罪,有罪的乃是看门人。
13.请简洁概括中射之士说王的几点理由。
答:理由一:“我”问过传达官,他说可以吃,我才吃的,罪在他;理由二:客人献的是不死之药,如果杀了“我”,说明药是假的,说明客人欺骗了君主。
14.如果是你,你会放了故事中的中射之士吗?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答:会,因为他并没有错,他也只是听从别人的话所行事。
4.初一年级下语文古文练习题
枭逢鸠, 鸠曰:“子将安之? ” 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 ” 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
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92;#92;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92;,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词句注释: 1、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2、船载以入:用船载运(驴)进黔。
3、以为神:把它当作神。 4、蔽林间窥之: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蔽,隐蔽,躲藏。窥,偷看。
狼(1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xū,忽然)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狼)少却;及走,(狼)又从之。
屠思狼所欲肉者,不如悬诸树而(明)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狼乃止。屠归。
昧爽(拂晓)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疑虑徘徊)近视,则死狼也。
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价值)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遭遇)之,是可笑也。狼(2)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傍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流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狼(3)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坐而假寐,私念其故。
若有告余者曰:“汝惟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
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余俯而笑,仰而觉。
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楚人有患狐者,多方以捕之,弗获。
或教之曰:“虎,山兽之雄也。天下之兽见之,咸詟而亡其神,伏而俟命。”
乃使作象虎,取虎皮蒙之,出于牖下。狐入,遇焉,啼而踣。
他日,豕暴于其田,乃使伏象虎,而使其子以戈掎诸衢。田者呼,豕逸于莽,遇象虎而反奔衢,获焉。
楚人大喜,以象虎为可以皆服天下之兽矣。 于是,野有如马,被象虎以趋之。
人或止之曰:“是驳也,真虎且不能当,往且败。”弗听。
马雷呴而前,攫而噬之,颅磔而死。
5.七年级文言文练习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1 罔 通 茫
4 死而后已 任重道远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1 孔子 儒
谈学习态度的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谈学习方法的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