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极文言文

    1.文言文中“极”字的本义

    拼音:jí

    极的古文意思

    ①<;名>;房顶正中的大梁。《后汉书•蔡茂传》:“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

    ②<;名>;屋顶;屋脊。《狱中杂记》:“牗其前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

    ③<;名>;辘轳的横梁。枚乘《上书谏吴王》:“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

    ④<;名>;尽头;顶点。《庄暴见孟子》:“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⑤<;名>;最高的境地。陆游《何君墓表》:“大抵诗欲工而工非诗之极也。”

    ⑥<;名>;边;边境。《女娲补天》:“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⑦<;动>;到达尽头,到达顶点。《阿房宫赋》:“尽态极妍。”

    ⑧<;动>;穷尽;完全占有或享受。《游褒禅山记》:“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⑨<;形>;疲劳;困倦。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匈喘胅汗,人极马倦。”

    ⑩<;副>;最;非常;极其。《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意思: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

    出处:《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所作。

    原文节选: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文: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扩展资料

    这是一篇记述与议论相结合的散文,与一般游记不同,独具特色。全文按照记叙和议论的层次,可分五段。

    从篇首至“盖音谬也”。记述褒禅山命名的由来。文章开头紧扣题目,开门见山地先说明褒禅山又叫华山之后,接着追述之所以命名为褒禅山,是因为唐朝有一个名叫慧褒的和尚,一开始住在华山之下,死后又葬在华山之下,所以叫做褒禅。

    作者由远及近,当追溯了褒禅山命名的由来之后,就把笔墨转向眼前所见的慧空禅院上来。说明如今看到的慧空禅院,就是当年慧褒禅师居住的房舍和坟墓之所在。因为这毕竟是一篇游记,所以当写到慧空禅院之后,便以它为基点,重点突出地来记叙褒禅山的名胜华山洞。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这三句,说明华山洞的方位及其命名的由来。接着又写距华山洞百余步倒在路旁的石碑,以及碑文的情况。“其文漫灭”一句,从字面上来看,是说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模糊不清。

    其实,也是为了突出其中尚可辨识的“花山”二字。之所以要突出“花山”二字,在于纠正今人把“花山”之“花”误读为“华实”之“华”的错误。之所以要纠正今人读音的错误,又旨在为下文发表感想和议论设下张本。

    3.“至”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尽可能得多,谢了

    至:

    1.到达。如:

    (1)秦师又至(左传·文公二年)——秦国军队又到来了。

    (2)官至廷尉(史记·李斯列传)——官位到了廷尉的级别。

    2.极,最。达到顶点。如:

    (1)罪至重而刑至轻(荀子·正论)——所犯罪行最严重却量刑最轻微。

    (2)物至则反(史记·春申君列传)——事物发展到顶点就会转向反面。

    3.至于。如:

    (1)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于入人园圃窃人桃李(墨子·非攻)——至于偷人家鸡鸭猪狗的人,他的行为又比进入别人园圃偷人家的桃李更加不义。

    极文言文

    上一篇:珪文言文 下一篇:文言文痛苦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