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祭文文言文答案(陶渊明<自祭文>的翻译求文章中"寿涉百龄,身慕肥遁"爱问)

    1.陶渊明<自祭文>的翻译求文章中"寿涉百龄,身慕肥遁" 爱问

    丁卯年九月,天气寒冷,夜长,气氛萧瑟,鸿雁南飞在途中,草木发黄凋零。

    陶子将要告别人世,永远归于土地。老友凄惨悲痛,一同在今晚为我送行。

    烧好鲜美的菜蔬,献上清醇的美酒。看着我的脸色渐渐昏暗,听着我的声音越来越远去。

    呜呼可悲呵!茫茫大地,悠悠高天,天地生万物,我才得以成为人。 自从我降生,遇到的都是贫贱之命,饭碗水瓢常常是空的,冬天还穿着夏天的衣服。

    带着欢乐去山谷里汲水,一路唱着歌背负着柴禾,柴房是昏暗的,从早晨到夜晚一直不停地干着活。春去秋来,在园中干活,又是耕田又是培土,又是育苗又是繁殖。

    高兴地看书,快乐地弹琴。 冬天晒晒太阳,夏天洗洗清泉。

    辛勤劳作,不剩下半分体力,心中常常有闲情逸致。快乐地接受老天给我的命运,顺从本分,一直到死。

    只因为人生只有这一百年,人们才爱它。害怕一事无成,贪爱、珍惜时光。

    活着时是世上的珍宝,死后还被人思念。 可叹我与众不同,想法竟与别人完全相异。

    我认为别人对我的宠爱不是自己的荣耀,别人对我的玷污也不是我的耻辱。在破败寒酸的茅庐里依旧傲兀,痛快地饮酒写诗。

    了解了自己的命运,才能做到不再眷恋人生。如今我死了,可以没有遗恨。

    到了百岁的年龄,一心向往深居简出,因为老而死了,有什么可以再留恋的?时光飞逝,死了已与活着不同。 亲戚们一早前来,好友们趁夜赶来。

    把我葬在野外,让我的灵魂安宁。我的鬼魂在暗中行进,我的坟墓在旷野冷冷清清,宋臣造墓过于奢华让人耻之,王孙入葬过于简单,让人笑之。

    死了就空空如也,感慨也已遥远,不起坟,不植树,日月也就这样过去了。 不看重生前的赞誉,谁还会看重死后的歌颂,人生实在很艰难,死又算得上什么呢?呜呼悲哀啊。

    2.求这个阅读答案 急 原文是陶渊明的自祭文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1也,亦不详2其姓字3。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4。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5;每有会意6,便欣然7忘食。性嗜8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9知其如此10,或11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12,期在必醉13;既14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15。环堵萧然16,不蔽风日,短褐穿结17,箪瓢屡空18,晏如19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20。

    赞21曰:黔娄22之妻有言:“不戚戚23于贫贱,不汲汲24于富贵。”其言25兹26若人27之俦28乎?衔觞29赋诗,以乐其志30,无怀氏31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2] [3-4

    祭文,文言文,答案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乌江自刎①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

    【小题1】A【小题2】A【小题3】D【小题4】①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在心中没有羞愧吗?(“纵”、“独”、“于心”的倒装)②(项羽)骄傲自大,夸耀战功,只知道运用自己的智谋而不学习古人的经验。

    (省略的主语、“自矜功伐”、“师古”)【小题1】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考察,题中,A项的“王”是使动用法,“使……称王”之意。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紧扣题干中“全都能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这一要求对题中六句话逐一仔细审视,可发现④讲的是项羽的羞愧,⑤讲的是项羽的自刎,都不合题干要求,因此凡含此两句的选项都不是正确答案。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小题3】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其中,D项错误在于,根据文本,司马迁对项羽的结局并未感到惋惜,认为是他咎由自取。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4】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 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中,第(1)句中的“纵”相当于“纵然、即使”;“独”作副词,相当于“难道”;“于心”是后置的介词短语,翻译时应提到“愧”之前:“在心里感到羞愧”。第(2)句中省略的主语“项羽”应补译出来;“自矜功伐”是“骄傲自大、夸耀战功”之意;“师古”即“以古人为师、向古人学习”之意。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自祭文的作品原文

    自祭文

    岁惟丁卯1,律中无射2。天寒夜长,风气萧索3,鸿雁于征4,草木黄落。陶子将辞逆旅之馆5,永归于本宅6。故人凄其相悲7,同祖行于今夕8。羞以嘉蔬9,荐以清酌10。候颜已冥11,聆音愈漠12。呜呼哀哉!

    茫茫大块13,悠悠高旻14,是生万物15,余得为人。自余为人,逢运之贫16,箪瓢屡罄17,絺绤冬陈18。含欢谷汲19,行歌负薪20,翳翳柴门21,事我宵晨22,春秋代谢23,有务中园24,载耘载籽25,乃育乃繁26。欣以素牍27,和以七弦28。冬曝其日29,夏濯其泉30。勤靡余劳31,心有常闲32。乐天委分33,以至百年34。

    惟此百年35,夫人爱之36,惧彼无成37,愒日惜时38。存为世珍39,殁亦见思40。嗟我独迈41,曾是异兹42。宠非己荣43,涅岂吾缁44?捽兀穷庐45,酣饮赋诗。识运知命,畴能罔眷46。余今斯化47,可以无恨。寿涉百龄48,身慕肥遁49,从老得终50,奚所复恋51!

    寒暑愈迈52,亡既异存53,外姻晨来54,良友宵奔55,葬之中野56,以安其魂。窅窅我行57,萧萧墓门58,奢耻宋臣59,俭笑王孙60,廓兮已灭61,慨焉已遐62,不封不树63,日月遂过。匪贵前誉64,孰重后歌65?人生实难,死如之何66?呜呼哀哉!

    5.文言文祭文、

    祭十二郎文 ---韩愈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于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韩愈)

    6.有关“祭文”的文言文有哪些

    有关“祭文”的文言文:

    1. 韩愈 《祭十二郎文》

    2. 世欧阳修《泷冈阡表》

    3. 归有光《项脊轩志》

    4. 袁枚《祭妹文》

    5. 赵与时《宾退录》

    6. 诸葛孔明《出师表》

    全文开头几句是祭文开头的固定形式。正文可分为三部分:

    1. 第一部分(“呜呼!吾少孤”至“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相依;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生。

    2. 第二部分(从“去年,孟东野往”至“其然乎?其不然乎”),写十二郎之死。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详叙死因和死期。

    3. 第三部分(从“今吾使建中祭汝”至篇末),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

    7.墨鱼自蔽文言文

    原文 海有虫,拳然而生者,谓之墨鱼。

    其腹有墨,游于水,则以墨蔽其身,故捕者往往迹墨而渔之。噫!彼所自蔽者,乃所以自祸也欤?人有恃智,亦足以鉴。

    编辑本段译文 翻译:海里有一种生物,拳头大小,叫做墨鱼。他的腹部里面有墨汁,在水里游泳,就用墨汁掩护自己,所以捕鱼的人往往跟踪着墨迹就能逮到他们。

    啊!他们用来掩护自己的东西,竟然给自己带来了灾难?也有觉得自己智力很高而自负的,也应该借鉴墨鱼了。 编辑本段解释 蔽:隐蔽。

    迹:追寻墨迹 渔:逮到 恃:倚仗 ,凭借 以:用 故:原因 翻译:啊!他们用来掩护自己的东西,竟然给自己带来了灾难? 感悟: 人们往往仗着自己很聪明,却不知道聪明反被聪明误。

    自祭文文言文答案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