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吴明彻朱修之(吴明彻的古文翻译)
1.吴明彻的古文翻译
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也。明彻幼孤,性至孝,年十四,感坟茔未备,家贫无以取给,乃勤力耕种。时天下亢旱,苗稼焦枯,明彻哀愤,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秋而大获,足充葬用。
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大乱,明彻有粟麦三千余斛,而邻里饥馁,乃白诸兄曰:“当今草窃,人不图久,奈何有此而不与乡家共之?”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群盗闻而避焉,赖以存者甚众。
及高祖镇京口,深相要结,明彻乃诣高祖,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与论当世之务。明彻亦微涉书史经传,颇以英雄自许,高祖深奇之。
太建四年,征为侍中、镇前将军,会朝议北伐,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总统众军十三余万,发自京师,进逼寿阳,齐遣大将军皮景和率兵数十万来援,去寿春三十里,顿军不进。诸将咸曰:“坚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审明公计将安出?”明彻曰:“兵贵在速,而彼结营不进,自挫其锋,吾知其不敢战明矣。”于是躬擐甲胄,四面疾攻,城中震恐,一鼓而克,景和惶惧遁走,尽收其驼马辎重。
会周氏灭齐,九年,诏明彻进军北伐,明彻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周遣上大将军王轨将兵救之。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拔军。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遂从之,及至清口,众军皆溃,明彻穷蹙,乃就执。寻以忧愤遘疾,卒于长安,时年六十七。
(节选自《陈书•卷九•列传第三》)
参考译文
(一)
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吴明彻幼年丧父,他本性最孝,十四岁那年,感慨父亲死了却没有坟地,家中又穷得无力筹办,就努力耕种。当时天下严重干旱,禾苗庄稼焦枯,吴明彻哀痛悲愤,每次到田里都大哭流泪,仰面向天诉说苦楚。到了秋天获得大丰收,足够安葬之用。
到侯景侵犯京师时,天下大乱,吴明彻有粟麦三千多斛,但邻居乡人却饥饿不堪,他就对诸位哥哥说:“现在草野之间,多有窃贼,人人难以考虑长久,为什么有这么多粟麦却不与乡邻共同分吃?”于是按人口平分,自己分得的这份跟邻居分得的同样多。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就让避走开了,靠这些粟麦活下来的人有很多。
到高祖镇守京口时,十分诚恳地约请吴明彻与自己结交,吴明彻就去见高祖,高祖走下台阶来亲自迎接他,拉着他的手坐下来,与他商讨当代大事。吴明彻又稍微涉猎了一些书史经传,言谈中很有一股英雄自许的气概,高祖非常赏识他。
太建四年,天子征召他为侍中、镇前将军,适逢朝廷商议北伐大事,公卿官员彼此意见不同,吴明彻力排众议定策北伐并自请出征。总领各路军马十三余万,从京师出发,进军迫近寿阳,齐派遣大将军皮景和领兵数十万来救援,在距离寿春三十里的地方,停兵不进。诸将都说:“坚固的城池还没有攻下来,强大的敌援又在附近,不知明公怎样定计?”吴明彻说:“行军作战贵在快速,可是他们却搭建军营停止前进,自失锐气,我断定他们不敢作战,这是十分明显的了。”于是亲自穿戴盔甲,指挥四面急攻,城中军民震惊恐惧,只擂鼓冲锋一次,就打下来了。皮景和惊慌恐惧奔走逃遁,(吴明彻)缴获了他的全部骆驼马匹和军用物资。
后逢周氏灭掉了北齐,太建九年,下诏书命令吴明彻进军北伐,吴明彻军至吕梁,北周的徐州总管梁士彦率部抵抗,吴明彻多次打败了他,梁士彦于是退兵守城,不敢再出战。北周派遣上大将军王轨领兵救援梁士彦。吴明彻的将领们听说了,非常恐惧,纷纷议论撤军。这时恰逢吴明彻苦于背部患了严重疾病,估计这次北伐成功不了,于是依从建议,当退到了清口,军兵尽皆溃散,吴明彻力穷势迫,只好就擒。不久因忧愤交加而得病,死在长安,这年他六十七岁。
2.吴明彻,朱修之在待人处世方面有哪些异同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今山东滨州惠民县)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3.文言文翻译
毛喜,字伯武。
荥阳阳武人。
.文帝驾崩,废帝年龄尚小,还蒙昧不化。宣帝授以尚书辅政的官职。
仆射到仲举(有姓到的么?)等人假传太后的旨令,遣送宣帝回东府,当时大家都又怀疑又害怕,没有人敢进言。毛喜立刻骑马入城,跟宣帝说:“今天的旨令,肯定不是太后的意思,延续宗社的责任最为重要,您要三思后行。”
最后终于听取了他的意见。右将军韩子高和仲举想谋反,但是事情还没有行动,毛喜跟宣帝说:“应该挑选人马给韩子高,并赐给铁和碳,让他们可以修补兵器和护甲。”
宣帝说:“韩子高本来就想要谋反,正应该抓起来,为什么还要巴结他?”毛喜说:“先帝刚死(结合上下文,感觉应该是这个意思),边患还很多,韩子高是前朝委任的,表面很是顺从,但为人比较轻佻急躁,应该给他一种推心置腹的感觉来诱惑他,让他不怀疑。他这样的人,也可以助我们一臂之力呢!”宣帝于是听从他的计划。
等宣帝做了皇帝以后,封他为黄门侍郎,兼任中书舍人,掌管国家机密,又封为东昌侯。母亲病故的时候离职,宣帝昭封他的母亲庾氏为东昌国太夫人,并派遣员外散骑常侍杜缅画出她的墓田,亲自和杜缅看图指画。
(毛喜)受到的恩宠到了这样的地步。 宣帝又想对彭,汴用兵,问毛喜计策,毛喜认为“淮左刚刚平复,边境还人心未服,周氏刚刚吞并齐国,难以和他争锋。
不如安置民生,保卫国家,才是长久之道”。皇上没有听从,后来吴明彻(派去攻打的将领)终究给周氏俘虏了。
皇帝很后悔没有听从毛喜的言语,跟袁宪说:“一旦不用毛喜的计划,就导致这样。”于是益加亲近看重,毛喜却一直没有什么话,只是回避。
当时皇太子很喜欢喝酒,经常和宠幸亲近的人彻夜宴饮。毛喜曾经和宣帝说过,太子于是记恨他。
等到即位后开始疏远毛喜。后来皇帝被始兴王所伤,伤好了后,设置酒宴带着江总(人名)和其他人作乐赋诗,喝醉后命令毛喜作诗,毛喜看到很不高兴,想进言劝阻,后主却已经醉了。
毛喜于是说自己有心病,扑到在台阶下。移出宫廷后,后主醒过来了,跟江总说:“我很后悔叫毛喜来赴宴,我知道他没病,不过是想劝阻我为欢饮宴罢了,这不是我想做的。”
至德初年,被任命为永嘉内史。毛喜到了任所,不要俸禄,为政清净,百姓官吏都非常安心。
等到丰州刺史章大宝起兵谋反,他(毛喜)的城郡和丰州接壤,但一向没有防备,于是修葺城墙和兵甲,又派遣援兵支援建安。叛贼平定后,任命为南安内史。
祯明初年,授为光禄大夫,领左骁骑将军的官职,在赴任途中挂了。 PS,楼主你这个版本有点不全,我是看着其他里面补充着翻译的。
虽然分少,不过翻译既可以帮别人,又可以自己得益,何乐不为。错误难免,请多指教~。
4.朱修之传的全文翻译
译文: 朱修之字恭祖,义阳平氏人。
曾祖朱焘,任晋朝的平西将军。祖父朱序,任豫州刺史。
父亲朱谌,任益州刺史。 修之起初任州主簿,宋文帝元嘉年间,逐步升迁为司徒从事中郎。
文帝对他说:“你曾祖父过去是王导丞相的中郎,如今你又是王弘的中郎,可以说是没有辱没祖先了。” 修之后来随右军到彦之北伐,彦之打到河南就回来了,修之留守滑台,被北魏将领安颉围攻。
军粮吃完了,将士们捉老鼠烧着吃。修之被围很久,他母亲在家很担忧,忽然一天乳汁惊出,母亲痛哭着告诉家裹人说:“我这麽大年纪,本不应有乳汁,如今这样,我的儿子一定完了。”
魏军果真是在这一天攻下了滑台,修之被囚。魏太武帝赏识他固守滑台的气节,任命他为云中镇将,将皇室的女儿嫁给他为妻。
修之暗中图谋回到南朝,他妻子心疑,每每流着眼泪说:“我看您没有留下之意,为何不把实情告诉我,我一定不会背叛您。”修之深深感服妻子的情义,但终究没有告之实情。
及至魏太武帝伐冯弘时,修之以及同他一起被俘的邢怀明都跟从太武帝出征。当时又有一个叫徐卓的人,也是被俘的南朝人,也想率领在北朝的南方人偷偷擧事,但事情泄露被杀。
修之和怀明怕此事祸及自己,於是就一同投奔冯弘,但在冯弘处未受到礼遇。过了一年,正遇上宋朝使臣来到。
修之的名声素来显赫,传诏见到修之,纳头便拜。而冯弘的黄龙国素来敬重传诏,称之为天子身边人。
冯弘等见传诏对修之如此尊敬,於是才开始对修之以礼相待。 当时北魏屡次侵伐黄龙国,冯弘打算派人向宋朝求救兵,修之就让宋朝的传韶向冯弘建议,冯弘同意派修之前往。
修之出发,渡海而行,还未到束莱,船舵就断了,大风正猛,驾船的担心会把船刮到北边去,於是垂下长绳,船又摆正了。船工看见天上有鸟飞,知道离岸不远,一会儿就到了东莱。
修之回到南朝后,被授黄门侍郎。 宋孝武帝初年,修之逐渐升迁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特加都督。
修之治政宽和简约,受百姓拥戴。到荆州刺史南郡王刘义宣反叛,朝廷召修之发兵。
当时雍州正遇饥荒,修之一面假意答应支持义宣;一面派人向孝武帝报告,孝武帝十分赞许,又任他为荆州刺史,特加都督衔。义宣听说修之不齐心,重新派鲁秀为雍州刺史,攻击襄阳。
修之下令截断马鞍山的通道。鲁秀兵马无法前进,只有退兵。
修之率部出击江陵,此时竺超已经抓获了义宣,修之兵到后,就在狱中将义宣杀死了。修之因乎义宣之功,封南昌县侯。
修之立身清廉简约,属下百城官员们赠送的财物,他一概不收。惟独考虑对蛮人应加安抚。
所以蛮人送的钱财礼物,他都收下,收下后就与部属们赌博游戏,自己也不曾私收。离任之日,秋毫无犯。
并且计算在任时所烧的油料及私人牛马所吃的官仓粮草,以自己的六十万钱赔偿。但处世过於俭啬苛刻,与人寡情,他姐姐在乡下,饥寒无法生活,而修之贵为刺史,未曾对姐姐供给赡养。
一次他到姐姐家,姐姐故意做粗饭菜汤给他吃,想气气他,而修之说:“这是穷人家的好饭食,可以吃饱。”以前,新野人庾彦达任益州刺史,带着他姐姐一起到任所,负责姐姐的一切供给,平分俸禄,西边的人都称道他。
修之后来官拜左户尚书、领军将军。回到建邺时,驾车的牛受惊狂奔,修之跌下来,摔断了腿,因此辞去了尚书之职,改任崇宪太仆,仍加特进、金紫光禄大夫。
因脚病不能单独朝见皇帝,皇帝特允许他带人扶持侍候。死后,谧号为贞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