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文阅读列传二百一(文言文阅读舒元与,婺州东阳人)

    1.文言文阅读 舒元与,婺州东阳人

    出处《新唐书 卷一百七十九 列传第一百四》

    舒元舆,婺州东阳人。地寒,不与士齿。始学,即警悟。去客江夏,节度使郗士美异其秀特,数延誉。

    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列棘围,席坐庑下,因上书言:“古贡士未有轻于此者,且宰相公卿繇此出,夫宰相公卿非贤不在选,而有司以隶人待之,诚非所以下贤意。罗棘遮截疑其奸,又非所以求忠直也。诗赋微艺,断离经传,非所以观人文化成也。臣恐贤者远辱自引去,而不肖者为陛下用也。今贡珠贝金玉,有司承以棐笥皮币。何轻贤者,重金玉邪?”又言:“取士不宜限数,今有司多者三十,少止二十,假令岁有百元凯,而曰吾格取二十,谓求贤可乎?岁有才德才数人,而曰必取二十,谬进者乃过半,谓合令格可乎?”

    俄擢高第,调鄠尉,有能名。裴度表掌兴元书记,文檄豪健,一时推许。拜监察御史,劾按深害无所纵。再迁刑部员外郎。

    元舆自负才有过人者,锐进取。太和五年,献文阙下,不得报。上书自言:“马周、张嘉贞代人作奏,起逆旅,卒为名臣。今臣备位于朝,自陈文章,凡五晦朔不一报,窃自谓才不后周、嘉贞,而无因入,又不露所缊,是终无振发时也。汉主父偃、徐乐、严安以布衣上书,朝奏暮召,而臣所上八万言,其文锻炼精粹,出入今古数千百年,披剔剖抉,有可以辅教化者未始遗,拔犀之角,擢象之齿,岂主父等可比哉?盛时难逢,窃自爱惜。”文宗得书,高其自激卬,出示宰相,李宗闵以浮躁诞肆不可用,改著作郎,分司东都。

    时李训居丧,尤与元舆善。及训用事,再迁左司郎中。御史大夫李固言表知杂事。固言辅政,权知御史中丞。会帝录囚,元舆奏辨明审,不三月即真,兼刑部侍郎。专附郑注,注所恶,举绳逐之。月中,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诡谋谬算,日与训比,败天下事,二人为之也。然加礼旧臣,外钓人誉。先时,裴度、令狐楚、郑覃皆为当路所轧,致闲处。至是,悉还高秩。

    元舆为《牡丹赋》一篇,时称其工。死后,帝观牡丹,凭殿阑诵赋,为泣下。

    2.文言文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

    “司马光生七岁”出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五》,原文如下: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画以为图。

    译文:司马光长到七岁时,严肃庄重的样子如同大人,听讲《左氏春秋》,十分喜爱,回去之后让家人讲给他听,马上了解它(指《左氏春秋》)的大意。从此手里不放下书本,甚至不知道饥饿口渴,寒冷炎热。一群人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站在缸上,失足掉了进去,大家都扔下他离去,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破缸,(缸里的)水涌出,落水的小孩得救了。(那件事)之后,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中(流传)用(司马光砸缸这件事)画的图画。

    人物生平

    1、中进士甲科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年方20,中进士甲科。宋英宗(赵曙,1032~1067)继位前任谏议大夫,宋神宗(赵顼,1048年~1085年)熙宁(1068~1077)初拜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2、反对王安石变法

    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次年,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哲宗即位,还朝任职。元丰八年(1085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党,废止新法。数月后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作收在《司马文正公集》中。

    文言文,列传,二百,阅读

    3.新唐书 列传一百二 文言文阅读

    译文:新唐书·列传一百二

    李景让,字后己,是追赠太尉李恺的孙子。生性正直刚毅有节操。宝历初年,升任右拾遣。淮南节度使王播用十万贯钱买得朝廷的欢心,请求兼任盐铁使,李景让到延英殿急切奏论不同意,因此出名。沈传师任江西观察使,上表奏请他任自己的副职.历任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商华虢三州刺史。

    李景让的母亲郑氏,治家严厉,亲自教诲勉励几个儿子。当初,家中穷困,修墙时得到别人积存的钱,家僮奴婢奔走相告,母亲说: “士人靠勤劳获得俸禄,还要身遭灾害,何况不劳而获,我怎麽能取用?”赶快让挖坑填埋。李景让从右散骑常侍出任浙西观察使,母亲询问动身日期,李景让轻率地回答: “已经定了。”郑氏说:“如果这样,我正有事,不能同你一起走。”原来是气愤他不曾告诉自己。并且说: “你已经显贵了,哪裹用得上母亲同行?”李景让一再请罪,母亲才原谅他。正因如此虽然李景让年纪大了还要加以鞭打告诫,启程后,欢欢喜喜一如既往。李景让曾经怒恨牙将,用杖打死他,军中将士谋划变乱,母亲为了乎息众人的喧哗,召来李景让在庭院裹斥责说: “你镇抚一方而轻率用刑,一人不得安宁,哪裹只是上负天子,也使百岁老母含羞於黄泉之下,有何面目去见你父亲呢?”准备鞭打他的背,官吏大将一再叩拜请求原谅,不答应,众人都流泪谢罪,才作罢,全军於是安定。李景让治家有方,家庭生活严谨。

    召入朝廷任尚书左丞,拜授天平节度使,改任山南束道节度使,封为酒泉县男。大中年间,升任御史大夫,刚一上任,弹劾罢免侍御史孙玉汝、监察御史卢桔,朝廷上下庄重肃穆。任御史大夫三个月,蒋伸做宰相,李景让的名声一向在蒋伸之上,但是宣宗选择宰相时,将有宰相声望应该当选的大臣名字都写出来放进容器中,在宪宗的牌位前投壶决定,而没有投中李景让的名字。世人说授任御史大夫一百天后,如果有其他官员做宰相,就叫做辱台”。李景让羞愧愤怒不能平静,拜见宰相,陈述自己在当代政绩好资格老,於是拜授西川节度使。因病请求退休,有人劝他说:“公廉洁没有一点积蓄,不为几个儿子考虑吗?”李景让笑着说:“儿子们难道能饿死吗?”书疏递上,就回到东都。以太子少保在东都任职。去世,终年七十二岁,追赠太子太保,谧号孝。

    生性喜欢勉励士人,提拔孤立无援的人,像李蔚、杨知退都是由他推举引荐的。当初任尚书左丞时,蒋伸坐在宴席上,斟酒对客人说: “孝顺父母、忠於国家的人喝这杯酒。”客人沉默,李景让拿起酒杯一饮而尽,蒋伸说: “没有比李公更适合饮这杯酒的了。”与他友好的苏涤、裴夷直都受到李宗闵、杨嗣复的提拔,所以李景让在会昌年间,受压抑得不到提升。宣宗对穆宗心怀旧恨,李景让建议请迁出敬宗、文宗、武宗三神主的牌位,认为是侄子辈要避嫌,请求把代宗以下神主的牌位重新迁入太庙,摆正昭穆次序。将此事交给百官议论,行不通,於是停止,品德名望因此渐渐减弱了。然而李景让清心寡欲,门前没有乱七八糟的宾客。李琢被免去浙西节度使,因与李景让住同一里坊前去拜访他,李景让回避不见,等李琢离去后,命令砍断他上马时踩过的踏脚石。元和年间以后,德高望重的大臣,以居住的里坊而显名,李景让的宅第在东都乐和里,世人称颂德行廉洁的人时,就叫“乐和李公。”

    弟弟名景温,字德己,历任谏议大夫、福建观察使,改任华州刺史,因政绩卓著而闻名。几次升任后为尚书右丞。卢携掌权,弟弟卢隐由博士升任水部员外郎,才能低资历浅,人们嫉恨他以次充好,没人敢弹劾,李景温不允许他到省署任职。当时旧制长期废除,李景温履行职责后,人们都赞美他的正直。

    弟弟李景庄,也做到高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余十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

    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

    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陈灭,与世基入隋。

    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注]。炀帝为晋王,与秦王俊交辟之。

    大业中,累至秘书郎。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

    世基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世南躬贫约,一不改。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

    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

    王践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

    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太宗尝曰:“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贞观八年,进封县公。

    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对曰:“汉文帝元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诏郡国无来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今蛇见山泽,适其所居。

    又山东淫雨,江、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帝尝作宫体诗,使赓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

    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

    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

    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

    世南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为世秘爱。卒,年八十一,诏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

    (《新唐书·虞世南传》卷一百一十五 列传第二十七)[注]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与弟陆云的并称。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帝高荔行高:推崇B.而赡博不及也赡:丰富C.故议者方晋二陆方:正直D.与秦王俊交辟之辟:征召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虞世南忠直诚恳的一组是(3分)( )①世南躬贫约,一不改②世南抱持号诉请代③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④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⑤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⑥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A.①③ ⑥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世南生性沉静,清心寡欲,和哥哥虞世基一起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十多年,他终日专心学问,从不懈怠,有时甚至几十天也不梳洗。

    B.虞世南和哥哥世基一起在隋朝任职。虞世南在文章清劲上不如世基,但他学问渊博,也不像哥哥好样善于用花言巧语来博得皇帝的喜爱。

    C.面对陇右一带山崩,江淮一带闹水灾的情况,虞世南劝太宗借鉴汉文帝时陇右地震,采取郡国不来贡献,给民众以恩惠的办法来稳定局面。D.在皇上作宫体诗叫虞世南依韵唱和这件事上,虞世南认为皇上作的诗诗体不雅正,担心自己唱和的诗一旦传于世,会引起不好的影响。

    4.把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

    (5分)(2)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5分)【参考答案】1.C2.D3.D4.(1) 虞世南多次上表请求退休,皇帝不接受他的请求,并升任他为太子右庶子,虞世南坚决推辞,又改任秘书监.(2) 皇上认为他说的对,于是派遣使者赈济灾民,辨明而从宽处理讼案,大多予以赦免。

    【解析】1.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C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方:比,与……相比。所以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此类题可先疏通选项句意,然后根据文意及句意来判断是否表明虞世南忠直诚恳。①是说虞世南安于贫困,有节操的;②是说虞世南对待兄长的深厚情谊的;⑤是说皇帝听从虞世南劝谏的。

    所以选D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D项,表述不正确,“此诗一传”,指皇帝写的宫体诗一旦传开,不是“自己唱和的诗”。

    所以选D。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乞骸骨”“听”“辞” “然”“赈”“狱”。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虞世南,是越州余姚人。

    他生性沉静,清心寡欲,和他的哥哥虞世基一起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前后十多年,终。

    文言文阅读列传二百一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