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偏听文言文翻译(秦武王偏听的翻译谁知道啊~)
1.秦武王偏听的翻译谁知道啊~
医扁鹊见秦武王
【提要】
我们熟知的许多人物都在《战国策》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诸如鲁班、扁鹊、墨子、荆轲等等,不过这里记述的是他们在口才、政治谋略上的事迹和贡献,也很值得人玩味。
【原文】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而君一举而亡国矣。”
【译文】
医生扁鹊去见秦武王,武王把他的病情告诉了扁鹊,扁鹊建议及早医治,可是左右大臣提出异议:“君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未必能治好,弄不好反而会使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明。”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扁鹊听了很生气,把治病的砭石一丢,说:“君王同懂医术的人商量治病,又同不懂医道的人一道讨论,干扰治疗,就凭这,可以了解到秦国的内政,如此下去,君王随时都有亡国的危险。”
【评析】
医人和医国虽然不同,但在听取专家意见,不胡乱采纳纷扰的意见上是一致的。我们行事施政时最忌讳不能果断决策,而果断决策的前提就是要听取最合理的各种建议,如果有正确的、有针对性的建议,那么我们决策起来就比较容易,最可怕的是乱听建议、听一些专业不对口、对问题知之不详的人的胡说八道,那么问题是得不到解决的。专家有专家的资历和优势,他们是花了数十年的工夫在一个问题上研究,他们在这一问题上最有发言权。可笑的是在我们周围,一旦一个人成名了,他就什么都通了。电影明星就应该演电影,但社会上叫他处理国家大事的有之、搞地产开发的有之、教学育人的有之,可见非理性因素在人们处理问题时影响的确很大。
2.秦武王偏听的翻译谁知道啊~
医扁鹊见秦武王 【提要】 我们熟知的许多人物都在《战国策》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诸如鲁班、扁鹊、墨子、荆轲等等,不过这里记述的是他们在口才、政治谋略上的事迹和贡献,也很值得人玩味。
【原文】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使此知秦国之政也,而君一举而亡国矣。” 【译文】 医生扁鹊去见秦武王,武王把他的病情告诉了扁鹊,扁鹊建议及早医治,可是左右大臣提出异议:“君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未必能治好,弄不好反而会使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明。”
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扁鹊听了很生气,把治病的砭石一丢,说:“君王同懂医术的人商量治病,又同不懂医道的人一道讨论,干扰治疗,就凭这,可以了解到秦国的内政,如此下去,君王随时都有亡国的危险。” 【评析】 医人和医国虽然不同,但在听取专家意见,不胡乱采纳纷扰的意见上是一致的。
我们行事施政时最忌讳不能果断决策,而果断决策的前提就是要听取最合理的各种建议,如果有正确的、有针对性的建议,那么我们决策起来就比较容易,最可怕的是乱听建议、听一些专业不对口、对问题知之不详的人的胡说八道,那么问题是得不到解决的。专家有专家的资历和优势,他们是花了数十年的工夫在一个问题上研究,他们在这一问题上最有发言权。
可笑的是在我们周围,一旦一个人成名了,他就什么都通了。电影明星就应该演电影,但社会上叫他处理国家大事的有之、搞地产开发的有之、教学育人的有之,可见非理性因素在人们处理问题时影响的确很大。
3.秦武王偏听的注释
1.扁鹊:古代的名医。
2.见:拜见。
3.示之病:告诉他自己有病。示,给。。看。
4.除:医治。
5.左右:秦武王周围的人。
6.已:停,此指痊愈。
7.耳不聪:听不清。
8.君:指秦武王。
9.以告:即“以之告”
10.投其石:扔掉他的砭石。
11.知之者:懂得医道的人。
12.谋之:商量治病。
13.败之:败坏事情。
14.使此:假使像这样。
15.知:掌管。
16.一举:一个重大的举措。
17.亡:灭亡。
18.石:治病的砭石(今之金针)
4.秦武王偏听的注释
1.扁鹊:古代的名医。
2.见:拜见。
3.示之病:告诉他自己有病。示,给。。看。
4.除:医治。
5.左右:秦武王周围的人。
6.已:停,此指痊愈。
7.耳不聪:听不清。
8.君:指秦武王。
9.以告:即“以之告”
10.投其石:扔掉他的砭石。
11.知之者:懂得医道的人。
12.谋之:商量治病。
13.败之:败坏事情。
14.使此:假使像这样。
15.知:掌管。
16.一举:一个重大的举措。
17.亡:灭亡。
18.石:治病的砭石(今之金针)
5.古文题《秦武王偏听》大家帮帮忙哦
译文是:医生扁鹊去见秦武王,武王把他的病情告诉了扁鹊,扁鹊建议及早医治,可是左右大臣提出异议:“君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未必能治好,弄不好反而会使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明。”
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扁鹊听了很生气,把治病的砭石一丢,说:“君王同懂医术的人商量治病,又同不懂医道的人一道讨论,干扰治疗,就凭这,可以了解到秦国的内政,如此下去,君王随时都有亡国的危险。” 故事提示为:医人和医国虽然不同,但在听取专家意见,不胡乱采纳纷扰的意见上是一致的。
我们行事施政时最忌讳不能果断决策,而果断决策的前提就是要听取最合理的各种建议,如果有正确的、有针对性的建议,那么我们决策起来就比较容易,最可怕的是乱听建议、听一些专业不对口、对问题知之不详的人的胡说八道,那么问题是得不到解决的。专家有专家的资历和优势,他们是花了数十年的工夫在一个问题上研究,他们在这一问题上最有发言权。
可笑的是在我们周围,一旦一个人成名了,他就什么都通了。电影明星就应该演电影,但社会上叫他处理国家大事的有之、搞地产开发的有之、教学育人的有之,可见非理性因素在人们处理问题时影响的确很大。
希望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