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见素文言文翻译(文言文人物传记韦见素的翻译)
1.文言文人物传记韦见素的翻译
韦见素,字会微,是京兆万年人。
父亲名韦凑,开元年间任太原尹。韦见素考中科举。
景龙年间,出仕相王府参军,历任卫佐、河南府仓曹。为父亲守丧,服丧期满,任命为大理寺丞,袭封父亲爵位彭城郡公。
受牵连获罪出任坊州司马。召入朝任库部员外郎,加朝散大夫,历任右司兵部二员外、左司兵部二郎中,升任谏议大夫。
天宝五年,充任江西、山南、黔中、岭南等道黜陟使,省察风俗,奏劾纠察官吏,所到之处官吏畏惧。任使职返回,拜任给事中,驳论辩正,纠正违法,很是振作了台阁的旧制。
不久检校尚书工部侍郎,改任右丞。九载,升任吏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
韦见素仁义宽容有长者之风,不愿意得罪人,主持考选多年,选拔官吏公正,受到人们的称赞。当时右相杨国忠当政,左相陈希烈畏惧他的权势,凡事卑恭顺从,不敢发表意见,玄宗深知此情,心中不高兴。
天宝十三年秋季,阴雨连绵六十余天,京城的房舍墙垣差不多全都倒塌毁坏,共有十九坊被水淹没。天子认为可能是宰相不称职,出现了这等凶兆,命杨国忠用心选求正直之士。
当时兵部侍郎吉温正受到恩宠,皇上想要任用他。杨国忠认为吉温是安禄山的佐僚,惧怕他的威权,上奏阻止了这件事。
杨国忠访问中书舍人宝华、宋昱等,窦华、宋昱说韦见素大方文雅,性格柔顺容易控制。皇上也因为他曾任职相王府,有旧恩情,同意于此事。
这年八月,拜任武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乎章事,充任集贤院学士,知门下省事,取代陈希烈。韦见素既然是杨国忠所引用的。
心中感激他。当时安禄山与杨国忠争宠,互相猜忌,韦见素也不管是非,仅是签名罢了,於是致使凶险的胡人反叛,不置一言。
十五年六月,哥舒翰在桃林战败,潼关失守。当月,玄宗仓惶出逃,不知往何处。
杨国忠因自己领剑南节度使,请求前往成都。韦见素与杨国忠、御史大夫魏方进在延秋门遇到皇上,便随从护驾到咸阳。
第二天,到达马嵬驿,军土得不到饭吃,出言不逊。龙武将军陈玄礼惧怕他们作乱,就与飞龙马家李护国和皇太子商议,请求诛杀杨国忠,以安定军心。
当天,陈玄礼等带领禁军包围了行宫,全部诛杀了杨氏家族。韦见素逃走,被乱兵杀伤,众人高喊说:“不要伤害韦相!”认识的人救了他,得以免死。
皇上听说此事,让寿王李瑁来安抚他,赐药治伤。魏方进被乱兵杀死。
当天,朝士只有韦见素一人。此夜住宿在马嵬,皇上命韦见素之子京兆府司录参军韦谔任御史中丞,充任置顿使。
凌晨将要出发,六军将士说:“杨国忠反叛,不能够再去蜀川,请求前往河西、陇右。”有的说去灵武、太原,有的说返回京城,议论纷纭。
皇上想往剑南,恐怕违背军士的心意,没有说话。韦谔说:“返回京城须要有抵御叛贼的军备。
现在兵马数量少,恐怕不是万全之策,不如暂且到扶风,再慢慢考虑去向。”皇上询问大家,大家认为正确,於是命皇太子殿后。
皇上到达扶风郡,随从护驾的诸军各自计谋出路,说话很不礼貌。陈玄礼无法制止,皇上听到后忧愁恐惧。
适逢益州给朝廷贡献来春季的彩色丝织品十万匹,於是任命管理押运的纲使蒙阳尉刘景温为监察御史,把所贡献的彩色丝织品都陈列在廷中,召六军将士等人进来,皇上对他们说:“卿等都是国家的功臣,勋劳素来显著,朕的优厚赏赐,通常也不少。因为叛逆胡人辜负恩德,不得不躲避,深知卿等难以辞别父母妻儿,朕也来不及辞别九庙。”
皇上说话时声泪俱下。又说:“朕现在要往蜀地,蜀地道路艰险,人如果多往,恐怕难以供给。
现在有这些彩色丝织品,卿等应该就地分掉,各自图谋出路。朕自有子弟、宦官等随从,这就与卿等告别。”
众人都屈身伏地号哭,说:“无论生死都不离开陛下。”皇上遇了很久说:“去留听任卿等自便。”
从此恶言才停止。七月,到达巴西郡,任命韦见素兼任左相、武部尚书。
几天以后,到了蜀郡,加金紫光禄大夫,进封豳国公,授任他的一个儿子五品官。当月,皇太子在灵武即位,因为道路阻滞,驿传不通。
八月,肃宗的使者来到,才知道太子已在灵武即位。不久命韦见素与宰相房琯持传国宝玺及玉册奉命出使灵武,宣告传位的诏命,顺便举行册立新皇帝的礼仪。
将要出发,上皇对韦见素等说:“皇帝从小就仁义孝顺,与诸皇子不同,朕怎能不知道。往昔十三年,朕已有传位的意图,适逢那年有水旱灾害,身边的人劝说朕暂且等待丰年。
近来便逢安禄山起兵反叛,天下震动,未能完成这一心愿。往日离开马嵬时,已有过吩咐。
现在皇帝接受天命,朕的心情顿时如释重负。劳驾卿等远去,尽力辅佐他。
多难兴王,自古如此,卿等忠於朝廷,以国家为重,早日平定中原,是我的期望。”韦见素等悲泣难以自禁。
同时以韦见素的儿子韦谔及中书舍人贾至充任册礼使判官。当时肃宗已经回返顺化郡。
九月,韦见素等来到,册立皇帝的礼仪完毕后,随从皇上前往彭原郡。肃宗做太子时,早就听说过房琯的大名,所以对待他很尊重;因为韦见素曾经依附杨国忠,稍遭冷遇。
第二年,到达凤翔。三月,授任他为左仆射,免去知政事,让以宪部尚书身份退休的苗晋卿取代他任左相。
当初,肃宗在凤翔,承战乱之后,法纪未建立,兵部吏部的三。
2.文言文翻译唐玄宗出逃原文:乙未,黎明,上独与贵妃姊妹、爱
乙未(十三日),天刚发亮,玄宗只与杨贵妃姊妹、皇子、皇妃、公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及亲信宦官、宫人从延秋门出发,在宫外的皇妃、公主及皇孙都弃而不顾,只管自己逃难。
玄宗路过左藏库,杨国忠请求放火焚烧,并说:“不要把这些钱财留给叛贼,”玄宗心情凄惨地说:“叛军来了没有钱财,一定会向百姓征收,还不如留给他们,以减轻百姓们的苦难。 ”这一天,百官还有入朝的,到了宫门口,还能听到漏壶滴水的声音,仪仗队的卫士们仍然整齐地站在那里,待宫门打开后,则看见宫人乱哄哄地出逃,宫里宫外一片混乱,都不知道皇上在那里。
于是王公贵族、平民百姓四出逃命,山野小民争着进入皇宫及王公贵族的宅第,盗抢金银财宝,有的还骑驴跑到殿里。 还放火焚烧了左藏大盈库。
崔光远与边令诚带人赶来救火,又召募人代理府、县长官分别守护,杀了十多个人,局势才稳定下来。崔光远派他的儿子去见安禄山,边令诚也把宫殿各门的钥匙献给安禄山。
玄宗一行经过便桥后,杨国忠派人放火烧桥,玄宗说:“官吏百姓都在避难求生,为何要断绝他们的生路呢!”于是就把内侍监高力士留下,让他把大火扑灭后再来。 玄宗派宦官王洛卿先行,告诉郡县官作好准备。
到吃饭的时候,抵达咸阳县望贤宫,而王洛卿与咸阳县令都已逃跑。宦官去征召,官吏与民众都没有人来。
已到了中午,玄宗还没有吃饭,杨国忠就亲自用钱买来胡饼献给玄宗。于是百姓争献粗饭,并参杂有麦豆,皇孙们争着用手抓吃,不一会儿就吃光了,还没有吃饱。
玄宗都按价给了他们金钱,并慰劳他们。众人都涕泣流泪,玄宗也禁不住哭泣。
这时有一位名叫郭从谨的老人进言说:“安禄山包藏祸心,阴谋反叛已经很久了,其间也有人到朝廷去告发他的阴谋,而陛下却常常把这些人杀掉,使安禄山奸计得逞,以致陛下出逃。所以先代的帝王务求延访忠良之士以广视听,就是为了这个道理。
我还记得宋作宰相的时候,敢于犯颜直谏,所以天下得以平安无事。但从那时候以后,朝廷中的大臣都忌讳直言进谏,只是一味地阿谀奉承,取悦于陛下,所以对于宫门之外所发生的事陛下都不得而知。
那些远离朝廷的臣民早知道会有今日了,但由于宫禁森严,远离陛下,区区效忠之心无法上达。 如果不是安禄山反叛,事情到了这种地步,我怎么能够见到陛下而当面诉说呢!”玄宗说:“这都是我的过错,但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然后安慰了一番郭从谨,让他走了。不一会儿,管理皇上吃饭的官吏给玄宗送饭来了,玄宗命令先赏赐给随从的官吏,然后自己才吃。
玄宗命令士卒分散到各村落去寻找食品,约好未时集合继续前进。 快半夜时,到了金城县,县令和县民都已逃走,但食物和器物都在,士卒才能够吃饭。
当时跟随玄宗的官吏逃跑的也很多,宦吏内侍监袁思艺就借机逃走了。驿站中没有灯火,人们互相枕藉而睡,也不管身份的贵贱。
王思礼从潼关赶到后,玄宗才知道哥舒翰被俘,于是就任命王思礼为河西、陇右节度使,命令他立刻赴任,收罗散兵,准备向东进讨叛军。
3.碎金鱼文言文翻译
陈尧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尧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陈尧咨说:“荆南位处要冲,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坐的人没有不叹服的。”他的母亲说:“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
原文: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
扩展资料:
陈尧咨,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庚子科状元。景德三年(1006年),陈尧咨当了考进士的考官。陈尧咨因帮三司使刘师道的弟弟刘几道作弊而获罪贬官。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年),皇上又派陈尧咨参加阅进士考试的试卷。天禧三年,有人揭发钱惟寅对官员的考核不公正,皇上命陈尧咨参与审查钱惟寅的考核情况。
陈尧咨工书法,尤善隶书。其射技超群,曾以钱币为的,一箭穿孔而过。其兄陈尧叟,为宋太宗端拱二年(989)状元。两人为中国科举史上的兄弟状元,倍受世人称颂。
陈尧咨卒后,朝廷加赠他太尉官衔,赐谥号"康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陈尧咨
4.义鹊文言文翻译
原文
《义鹊》:“大慈山之阳,有拱木,上有二鹊各巢而生子者.其一母为鸷所搏,二子失母,其鸣啁啁;其一方哺子,若见而怜之,赴而救之,即衔置一处哺之,若其子然. 噫!鹊,禽属也,非有人性也,乃能义如此,何以人而不如鸟乎?”
译文
在大慈山的南面有一棵大树,树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有两只喜鹊飞到这棵大树上各自筑巢然后各自生下了小喜鹊。一位喜鹊妈妈在出外觅食时被老鹰叼走,两只小喜鹊失去了妈妈,十分悲哀地哭。
另一个喜鹊妈妈刚刚喂哺好自己的孩子,很可怜这两只小喜鹊,飞过去救了这两只小喜鹊。把两只小喜鹊衔到自己宝宝那里,一起喂养他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喜鹊只是一种鸟类,是没有人性的,却能如此讲仁讲义,为什么有些人却不如鸟呢?
5.牛郎织女文言文的译文
牛郎织女原文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
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相传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汉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
释义:
天河的东岸住着织女,她是天帝的女儿,年年在织布机前投梭织布,劳苦操作,织成了云锦天衣。天帝怜念她独居无偶,允许将她嫁给河西的牛郎。哪知道她婚后却把织作的事情荒废了。天帝恼怒,责令她仍旧回到河东去住,只允许她一年一度和牛郎相会。
每年入秋的第七天,我们总会看见乌鹊的头顶突然秃去。(这是什么缘故呢?)相传这天牵牛和织女在银河的东岸相会,役使乌鹊做桥梁从它们头顶上走过去,所以乌鹊头上的毛都被踩脱了。
扩展资料:
七夕节,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诞等。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古人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牛郎织女天文星区对应地域分野的文字记载见于汉代文献,《汉书·地理志》:“粤(越)地,牵牛(牛郎)、婺女(织女)之分野也。”
在东汉时七夕出现了人格化的描写:“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因七夕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在当代更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参考链接:
七夕-百度百科
6.墨鱼自蔽文言文
原文 海有虫,拳然而生者,谓之墨鱼。
其腹有墨,游于水,则以墨蔽其身,故捕者往往迹墨而渔之。噫!彼所自蔽者,乃所以自祸也欤?人有恃智,亦足以鉴。
编辑本段译文 翻译:海里有一种生物,拳头大小,叫做墨鱼。他的腹部里面有墨汁,在水里游泳,就用墨汁掩护自己,所以捕鱼的人往往跟踪着墨迹就能逮到他们。
啊!他们用来掩护自己的东西,竟然给自己带来了灾难?也有觉得自己智力很高而自负的,也应该借鉴墨鱼了。 编辑本段解释 蔽:隐蔽。
迹:追寻墨迹 渔:逮到 恃:倚仗 ,凭借 以:用 故:原因 翻译:啊!他们用来掩护自己的东西,竟然给自己带来了灾难? 感悟: 人们往往仗着自己很聪明,却不知道聪明反被聪明误。
7.文言文《河南王》全文翻译
河南王卜怜吉歹在做本省丞相时,一天,掾史田荣甫抱着一大堆文件到他家去请他盖印,河南王留田荣甫陪着他赴宴,令掌管印的人打开箱子拿出印到跟前。
田荣甫失手,印跌落在地上。河南王正好换了新衣,印的红墨溅污了他的衣服,河南王神色一点也没变,高兴地饮酒直至晚上。
又一日行郊,天气且暄,王易凉帽,左右捧笠侍,风吹堕石上,击碎御赐玉顶,王笑曰:“是有数也。”谕令毋惧。
噫!此其所以为丞相之量。 又有一天,他走到郊外,天气炎热,他换了一顶凉帽,左右捧着斗笠在一旁侍候,一阵风把它的凉帽吹落在石头上,镶嵌在凉帽上皇帝赐的那块玉石碎了,河南王笑着说:“这都是有定数的。”
当面告诉左右不要害怕。唉!这就是他作为丞相的度量。
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
8.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文言文翻译
祝英台女扮男装,到学校读书,与梁山伯成为同学。
在一起读书三年,两人感情很好。学业完成后,英台准备回家,山伯送她。
途中英台对山伯说,家里有一个妹妹,今年刚满28,贤淑而且很有才华,要帮妹妹做媒,山伯同意了。第二年,山伯到英台家看望,见到英台穿着女装,便明白了先前说的都不是真的,所谓的妹妹,就是英台自己。
山伯很高兴,可是英台已经许配给马家,两个人不紧黯然垂泪,于是约定要一起生一起死。不久,山伯因为思念英台而生病去世,英台被逼出嫁。
当花轿路过山伯的坟墓时,坟墓裂开了,英台跳了下去,两人化成蝴蝶自由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