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言文阅读训练复习(高三如何复习文言文)
1.高三如何复习文言文
1、注意巩固已学知识 教师应能就阅读材料依据考纲考点设计好有关实词、虚词、句子的翻译等方面的练习。
通过练习,能使学生对常用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加以理解、巩固,对词法、句法的理解得以进一步的加强,对翻译句子的方法掌握得更为纯熟;通过这方面的练习,带动学生去读懂全文,这不但为做文后的练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为学生扩大文言文阅读面进而更多地获取读文言文的语感提供了条件。 2、注意拓展必要的文言文知识 仅仅掌握考纲所规定的120个实词和18个虚词是不够的。
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所规定的实词与虚词的同时,还应让学生了解其它次常用的实词与虚词的含义与用法。另外,学生只有字词句方面的古汉语知识仍是不够的。
因为古代文章反映的是古代社会的现实,涉及古代社会的许多文化情况和文化常识,如天文地理、科举官场、礼仪习俗、年龄称谓、尊称谦称等等。要让学生在考场上较快地读懂一篇文言文,平时就应当让他们有意识地积累有关这些方面的知识,在做材料练习时就更应注意到这一点。
3、注意掌握解题技巧 要让学生能在考场快速答题,拿高分,除了要有扎实的文言文知识外,还应能灵活运用解题方法与技巧。因此,平时就应注意让他们体悟和掌握解题方法与技巧。
下面以掌握正确的文言应试阅读方法为例谈谈: 高考时,不少学生心理上比较紧张,拿到文言文材料,常常是读完一篇就去选择答案。其实这种作法是很不正确的。
这时,老师就应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答题方法并多加操练。笔者认为,作为文言应试的阅读应分以下四步进行: 第一步,倒读最后一题,搜索“内容提要”。
文言文阅读的最后一道题,在题目设置上有这样的规律:将阅读材料的内容,按照原文行文的先后顺序,拟设四种对文章的概括性叙述,要求考生根据文意进行综合分析,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也就是说,在这题的四个选择中,只有一项错误,而其余都是正确的。
那么,未读原文之前先读这些选项的表述,无异于是在搜索原文的“内容提要”。这样可以消除学生对原文的陌生感,树立读懂原文的信心。
第二步,整体感知原文,确认“内容提要”。此步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要求做到:基本弄清全文写了几个人,人与人之间是什么关系;写了几件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怎样;这些事表现了人物什么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然后一一验证最后一题的四个选项,同时为第三步解决词句问题打下基础。
第三步,细读相关部分,解决词句问题。这一步要求落实将要作答的题目在原文中的具体位置,并运用所学知识技巧,进行解答。
第四步,定向跳读原文,排查人物行为。文言文阅读题中的第三题是对人物行为或思想方面的考查,这道题的设置在2006年的普通高考广东题中已换成了对句式方面的考查,但高职高考中仍无变化。
另外,在整个备考阶段应贯彻始终地切实落实好识记古代文学常识与背诵文言文重点篇目的工作。特别是背诵文言文篇目,显得尤其重要,它不但能使学生在默写方面拿好分,还能使学生形成较良好的文言语感而在文言文阅读方面拿好分。
2.2010年高考语文备考:经典文言文练习想找2010年高考语文经典 爱问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优秀的散文著作,也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 B.《战国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C.《论语》是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所写的著作,形式上是语录体,它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D.《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子极其弟子编成,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3.高三一轮如何复习语文文言文
我们的一轮复习在高二下学期就已经开始了,一轮复习重点是抓基础。
需要记得话就记,如果你上可能跟得上的话就可以记,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我是上课不记,我同桌上课记,我建议还是把笔记记在课本上,不容易丢。我们暑假时将一轮的复习材料有规律的自窢范促既讵焕存唯担沥己做一下。
笔记重点是基础知识。错题集中点整理易错的,难题等等,不是每个都要整理,建议分类。
和你一级的学生,望采纳【我以我们学校今年96%的本科录取率保证】###老生常谈,补弱科。 改错并不是每个题都要改的,可能题型相似,就不用都改了。
###看书,重点记书上的东西,知识点多看,要高效率###理科还是文科?。
4.高中文言文应该怎么复习
看课本中的选自史记的,一句一句翻译。
看虚词用法,找课本中的例句。 做去年14套高考题,找感觉。
祝你成功! 如果是高二,那就应该全面复习,因为文言文的学习对提高语文成绩有很大帮助(比阅读、作文提分快,应该说是拉分点。因为阅读老师都不一定很明白,并且高考时判分比平时松。
作文怎么写都是那些分。)。
课本中的课文要全都明了,老师讲课时是提高能力的阵地,一定跟老师一起翻译。如果你能理解好词的活用、虚词、固定句式,文言文几乎没多大问题。
高考题要从90年的开始做,对文言文的高频词要掌握---掌握一个意思下,有多个词语相对应,如:表前往的有适、造、诣、如、之、往、朝。掌握典型虚词的用法即可。
多做题尤其是高考题也是捷径。但一定要逐字独自翻译,必要时看译文。
5.高三文言文如何复习
1、明确当地高考文言的考点,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买当地3至5年的高考语文原题,专门看文言文部分的试题,自己认真做,然后对照标准答案,反复比照,摸清规律,总结自己做题的经验教训,举一反三。
3、实词意义推断要注意练习上下文的语境,虚词要注意词汇意思和语法意义。翻译题,首先要辨明句式特点,其次要明确句中重点词的用法和意思,比如: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最后,要注意文通字顺、书写工整无误。
以上拙见,希望对你有些帮助。祝学业进步,高考顺利!
6.2017届江苏高考文言文如何复习才能高效
2017届江苏高考文言文这样复习才能高效:如何有效复习高考的文言文部分,很多同学不知如何入手。
其实,文言文的复习有一定的方法可循,文言文得分的提高也是可以循序渐进的,下面我提供给大家几条途径。 -从教材复习入手,注意语言积累与知识迁移。
虽然目前高考不使用课本中的语言材料命题,但是对教材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语文高考文言文中的知识点一般都是教材中的直接或间接迁移。 例如:2003年上海高考卷中,要求写出考题文言文中两个"绝"字的含义。
前句"余与二奴东越二岭,人迹绝矣"中的"绝"与《石钟山记》"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口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中的“绝”同义;而后句“涉不必有津,冲湍恶泷,不无绝也”中的“绝”是“横渡”之意,与《劝学》中“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的“绝”同解。
再如,2002年上海高考题中,要求解释“旬日”和“已而”两个词的含义。分别出现在教材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和《促织》中的“旬余,杖至百”等句子中。
“旬日”作“十天”解。“已而”作“不久”解。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了解到教材是我们复习的重要材料,绝对不能忽视。 -从常见实词入手,注意选段特点与要点把握。
语文考纲明确规定语文高考难易比例3:7,基础部分显得非常重要。在平时的复习中,我们应该以“常见的实词为主,以不常见的实词为辅;以常见的实词为主,以不常见的句法、虚词为辅。”
对常见的实词(约120左右)我们要了解其所有义项,做到能在不同的场合识别,并在考题中有准确的判断与回答。 其次,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了解高考文言选段的特点,对其有所准备。
高考文言选段从体裁上说,史传类的作品出现的频率较高,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洁。选文主要出自《二十四史》。
从内容上看,选文的主人公大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将,人物皆为正面形象,选文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 那么,我们平时的准备中,就可以有意选择一些这样的作品进行阅读训练,并注重史传类作品的特点,并归纳其要点。
如:了解职官变动的文言词语。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征、辟、荐、举、拜、除、授;表示升官职的词语:起、擢、拔。
表示降职、罢免的词语:贬、谪、左迁、罢、免、黜。又如了解常见职官词语的含义。
表示武官的词语:一般称呼为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表示文官的词语:一般称呼为大夫、侍从、郎中、员外郎、主事、太守、刺史、长史、知州、知府、令等。
这些对复习都非常重要。 -从考点方向入手,注意整体阅读与能力提高。
紧密围绕考纲复习,紧密以考点为主攻的方向是非常重要的。上海卷文言文从2002年开始就有这样的变化趋势,以整体理解为主,以考现代文的方式要求文言文阅读成为高考文言文的重点,这对于同学们也是较难把握的。
所以,在复习训练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对训练题的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细节。
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通过理解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对事件的叙述,详略的安排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是憎,写作的意图是赞扬还是讽刺,文章的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示。
对议论文也要通过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分析,联系作者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重点弄清作者的观点态度。通过转变阅读方法,阅读观念来提高自己文言的整体能力。
7.高中文言百段阅读训练
20.买椟还珠 楚王谓田鸠曰:“墨于者,显学也。
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辩,何也?”曰:“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文衣之媵七十人。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
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
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
21.工人善琴 万历末,詹懋举者守颍州,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者。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
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甚妙。詹大惊异,诘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往见一老人贸薪入城,担头常囊此,因请观之,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
詹予以金,不受,曰:“某,贱工也,受工之直而已。”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
果良琴也。詹乃从竟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23. 晏子谏齐景公 齐景公为高台,劳民。台成,又欲为钟。
晏子谏曰:“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君不胜欲,既筑台矣,今复为钟,是重敛于民也,民必哀矣。
夫敛民而以为乐,不祥,非治国之道也。“景公乃止。
26. 口技 村中来一女子,年二十有四五,携一药囊,售其医。有问病者,女不能自为方,俟暮夜问诸神。
晚洁斗室,闭置其中。众绕门窗,倾耳寂听;但窃窃语,莫敢咳。
内外动息俱冥。至夜许,忽闻帘声。
女在内曰:“九姑来耶?”一女子答云:“来矣。”又曰:“腊梅从九姑耶?”似一婢答云:“来矣。”
三人絮语间杂,刺刺不休。俄闻帘钩复动,女曰:“六姑至矣。”
乱言曰:“春梅亦抱小郎子来耶?”一女曰:“拗哥子!呜呜不睡,定要从娘子来。身如百钧重,负累煞人!”旋闻女子殷勤声,九姑问讯声,六姑寒暄声,二婢慰劳声,小儿喜笑声,一齐嘈杂。
即闻女子笑曰:“小郎君亦大好耍,远迢迢抱猫儿来。”既而声渐疏,帘又响,满室俱哗,曰:“四姑来何迟也?”有一小女子细声答曰:“路有千里且溢,与阿姑走尔许时始至。
阿姑行且缓。”遂各各道温凉声,并移坐声,唤添坐声,参差并作,喧繁满室,食顷始定。
即闻女子问病。九姑以为宜得参,六姑以为宜得芪,四姑以为宜得术。
参酌移时,即闻九姑唤笔砚。无何,折纸戢戢然,拔笔掷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既而投笔触几,震笔作响,便闻撮药包裹苏苏然。
顷之,女子推帘,呼病者授药并方。反身入室,即闻三姑作别,三婢作别,小儿哑哑,猫儿唔唔,又一时并起。
九姑之声清以越,六姑之声缓以苍,四姑之声娇以婉,以及三婢之声,各有态响,听之了了可辨。群讶以为真神。
而试其方亦不甚效。此即所谓口技,特借之以售其术耳。
然亦奇矣! 昔王心逸尝言:“在都偶过市廛,闻弦歌声,观者如堵。近窥之,则见一少年曼声度曲。
并无乐器,惟以一指捺颊际,且捺且讴,听之铿铿,与弦索无异。”亦口技之苗裔也。
27.孟子谏邹穆公 邹与鲁拱。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
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 对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 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夫 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28.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 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 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 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 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 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29. 游侠朱家轶事 鲁朱家者,与高祖同时。
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侠闻。所藏活豪士以百数, 其馀庸人不可胜言。
然终不伐其能,歆其德,诸所尝施,唯恐见之。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
家无馀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过軥牛。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
既阴脱季布将军之阸,及布尊贵,终身不见也。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焉。
楚田仲以侠闻,喜剑,父事朱家,自以为行弗及。 30. 鲁人窃糟为酒 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必以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
郁离子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惟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
有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