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镇漏船文言文题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醉书斋记  清•郑日奎于堂左洁一)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醉书斋记  清•郑日奎于堂左洁一

    1。

    C2。B3。

    D4。(1)汤、肉都凉了,多次拿去重新加热等着我去吃。

    【采分点:羹炙、俟、数四】 (2)而事情的紧急舒缓我也不加过问,因此匆忙之中没谁能告诉我。【采分点:以故、仓卒、白】 (3)于是想到我对书,确实同刘伶对酒没有差别,正担心刚发誓随即就要违背。

    【采分点:诚、旋、畔】1。试题分析: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

    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 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

    分析可知,C.赚:诳骗。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2。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以”“焉”“且”“之”四个常见文言虚词,结合具体用法和语境可知,A.①介词,用;②连词,表目的,来。 B.①古今籍在焉,在:存摆放;焉:兼词,于之;②风雨兴焉,兴:兴起;焉:兼词,于之。

    C.①副词,将要;②连词,尚且。D.①助词,放在时间词后,无实义;②代词,我。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3】试题分析: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正确理解额把握的基础上,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做出恰当的评价。

    分析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是否准确、深刻、全面、客观或偏激、浮浅、片面、主观臆断等。 可采用假设法与代入法,把句子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与选项所在相应段落进行比较。

    分析可知,D项相关文段见第三段,“客或访余者,刺已入••••••不遽见••••••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只是不立即接见,并非拒见。

    另:“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世事,不近人情”系作者自剖自谦之词,实际是作者读书入迷之反应,非其本性。 原文述说中也暗寓自得之意。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4】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文言特殊句式进行重点翻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一般在直译的基础上,而后意译。

    整句翻译时,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顺,表意准确。注意两句关键字句的翻译,(1)羹炙、俟、数四(2)以故、仓卒、白(3)诚、旋、畔。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在堂屋左侧收拾干净一间屋子作为书斋,明亮的窗户,洁白的墙壁,很安静。 摆放了两个几案,一个放笔墨,一个放置香炉茶碗等。

    一张竹床,用来坐;一张木榻,用来躺卧。还摆放了书架和书筒各四个,古今的书籍都存放在里边。

    琴、磬和麈尾等各种什物,也都交错摆放在旁边。 早晨刚起床,就不戴帽子拂去几案上的灰尘,把水倒进砚台里面,研磨好墨和丹砂、铅粉,将笔蘸饱满做好准备。

    随意抽出一卷书,靠坐在案边读起来。一会儿读到自己有领悟的地方,就提笔在纸上尽情批注,书上的字迹大半因此而看不清楚了。

    有时候唱起歌来,有时候发出感叹;有时候大笑,有时候哭泣;有时候生气痛骂,有时候郁闷得要死;有时候大声叫嚷口称痛快,有时候连连惊叹感到诧异;有时候躺着静静思考,有时候起身一阵乱跑。 看见这些情景的仆人都感到害怕惊讶,猜不出我是什么意思,于是偷偷地议论,等到我渐渐平静下来,才散开离去。

    婢女送来酒和茶,都记不得端来喝。有时候不小心碰到,打翻后弄湿了书本,就很生气地责骂,后来就不再端来了。

    有时候过了时间我还没有吃饭,也没有人敢上前请我去吃。 只有妻子有时通过过门帘观察我,找到间隙才走进来,说:“时间已经是正午了,可以吃饭了吗?”我答应了。

    妻子出去后,又忘掉了。汤、肉都凉了,多次拿去重新加热等着我去吃。

    等到去吃饭仍然带着一本书一道前往,边吃边看,汤和肉即使凉了,或者味道都快变了,也不察觉。 甚至有时误用一双筷子在读的书上乱点画,过了许久才醒悟过来不是笔,妻子及婢女们没有不偷着笑的。

    晚上坐着读书常常到午夜,回头看仆人,没有人在旁边,一会儿身边鼾声震响,起身一看,他们都散乱地睡在地上了。有客人前来看望我,名帖送进来后,碰上我正在校注书籍,没有立即出去见面。

    客人等久了,就非常生气责骂起来,或者要回他的名帖,我也不知道。大概是因为我的性格严厉急躁,家里的人禀告事情时间不恰当,就大声呵斥并把他赶出去,而事情的紧急舒缓不再追问,因此匆忙之中没能告诉我。

    家里的盐米等琐碎事务,都是妻子掌管,很有秩序,因此我没有什么顾忌和忧虑,读书的嗜好越来越怪僻。 有一天我忽然自己悔悟了,打算发誓戒掉它,就同妻子商量。

    妻子笑着说:“你不会是仿效刘伶戒酒的方法,只不过是要骗得我的酒肉,弥补五脏的辛劳吧?我也只能坐看着你沉湎在书中,不能够帮助你实现你的打算。 ”我很失望,不高兴了很久,于是想到我对书,确实同刘伶对酒没有区别,正担心刚发誓随即就要违背;况且我嗜好的是文。

    2.[世说新语]周镇罢临川郡还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

    这句话的翻译是: 周镇在临川郡被罢了官,尚未来得及回到京都复命,将船泊在青溪渚。

    原文: 周镇罢临川郡还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王丞相往看之。

    时夏月,暴雨卒至,舫至狭小,而又大漏,殆无复坐处。王曰:“胡威之清,何以过此!”即启用为吴兴郡。

    原文翻译: 周镇从临川郡解任坐船回到京都,还来不及上岸,船停在青溪渚。丞相王导去看望他。

    当时正是夏天,突然下起暴雨来,船很狭窄,而且雨漏得厉害,几乎没有可坐的地方。王导说:“胡威的清廉,哪里会超过这种情况呢?”王丞相立刻起用他做吴兴郡太守。

    文言文,答案,周镇漏船

    3.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

    【答案】【小题1】B【小题2】C【小题3】B【小题4】⑴有人劝她说:“这样小的孩子怎么能够依靠,为什么让自己如此困苦呢?”⑵节妇拿着田契和他们争辩,最终得以保全。

    ⑶等到孩子们长大了,就让他们跟随名师学习,所交往的有才能的人来拜访就高兴,给他们安排酒席,如果不这样,就生气叹息一整天。 【答案解析】【小题1】复:免除徭役【小题2】②不出门不能表现节妇“困苦不改其节”。

    ③喂养教育所有孩子。⑥是勤俭持家的表现。

    【小题3】“恐怕妻子改嫁”的说法错误。原文“我死尔能自保乎?”是说丈夫担忧自己死后,周节妇自己不能保全孩子。

    【小题4】略参考译文:周节妇,姓赵,名淑。 她的父亲叫周孟德,精通文献经典,有两个女儿,节妇年长而且贤惠。

    尤其喜爱节妇,教授她《论语》、《孝经》、《列女传》,都能通晓书的文义。十八岁时,父亲寻找适合作女婿的人,找到了同县的周本恭,把妇女儿嫁给了他。

    刚出嫁,婆婆就去世了,不久,公公和丈夫的哥哥嫂子也相继死去。 哥哥的儿子宗显年纪还小,节妇辅助丈夫办理丧理,办理丧事都符合礼法,养育宗显如同自己的儿子。

    出嫁十一年,生育三个男孩;叫做宗善、宗祚、宗政。宗政刚出生时,天下大乱。

    丈夫被疾病缠绕,病得很厉害,担心自己的病不能好,面对着节妇说:“现在兵革四起,孩子们这样孤单柔弱,我死后你能保全他们吗?”节妇把手指咬出了血,哭着说:“老天在上,如果我不能保全这些孩子的话,老天就让我死!”丈夫死时,节妇年二十九,号啕大哭,哭泣间,含着食物喂养孩子们,从没有迈出过家门槛。 第二年,国朝与张士诚建立的吴国对抗作战,两兵相交烧杀掳掠,家里没有剩下丝毫财产,节妇抱儿子和侄子宗显跟随一妾外逃,到处逃走躲避。

    只拿着官府登记自家田地的簿册,在深山和幽邃的山谷间行走,忍饥挨饿跌跌爬爬,削树皮、采野菜来吃。有人劝她说:“这样小的孩子怎么能够依靠,为什么让自己如此困苦呢(意思是让她改嫁)?”节妇很生气,不和这个人说话,剪下鬓发给他看,声色俱厉,使人不敢靠近。

    战乱结束回到家里,富民几乎把她家的田地全侵占了,节妇拿着田契和他们争辩,最终得以保全。知州田若赋很赞赏节妇的品行,想要把她的事迹上报到朝廷。

    节妇极力推辞不愿上报,于是免除她家的徭役。节妇感动落泪,每天纺麻织布,来接济困乏。

    购买《诗经》《书经》等儒家书籍,教诲孩子们,夜里在屋子里点燃松脂,坐在孩子们两旁而亲自教授他们。 有人懈怠低头打瞌睡,就打板子呵斥,一点也不宽恕。

    等到孩子们长大了,就让他们跟随名师学习,所交往的有才能的人来拜访就高兴,给他们安排酒席;否则,就生气叹息一整天。节妇因为丈夫的哥哥死得早,只有儿子宗显在,给他娶媳妇,比自己的儿子早,吃穿与自己的儿子一样,别人分辨不出来。

    儿子们谦虚友爱,都有士大夫的操行。宗祚入太学为太学生,以文章与德行扬名,人们都称节妇善于教导孩子所致。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乘  船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

    1。

    (1)一起 (2)当即 2。(1)(船上)恰巧还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呢?(2)既然已经接纳了他的请求,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丢下他吗?3。

    (1)幸尚宽 (2)贼追至 (3)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4。 华歆优,王朗劣。

    优在华歆做事考虑周全,临危不惧,帮人帮到底;劣在王朗轻诺寡信,临危弃人(有理即可)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

    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注意“辄”的含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翻译“幸尚宽,有何不可”时,要注意把“幸”(幸好,好在)、“尚”(尚且)、“何”(什么)这些字词翻译准确。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3。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能够大致翻译文章,用原文回答即可。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4。

    试题分析:要结合人物具体的言行来分析其精神品质。平时在阅读文章时,要善于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例如文中的王朗,一开始就愿意伸手去帮助别人一把,可是在遇到危险的情况时,却只顾自己的个人安危和利益。 而华歆坚持帮人帮到底。

    这篇短文的大概意思是: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马上对这一要求表示为难。王朗说:“好在船还宽,为什么不行呢?”后来强盗追来了,王朗就想甩掉那个搭船人。

    华歆说:“我当初犹豫,就是为的这一点呀。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迫就抛弃他呢!”便仍旧带着并帮助他。

    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和王朗的优劣。由此看来,王朗和华歆各有其缺点,又各有其优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周镇漏船文言文题答案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