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蛇《聊斋志异》文言文翻译(《聊斋志异》文言文怎样翻译?)
1.《聊斋志异》文言文怎样翻译?
蛰龙 于陵曲银台公,读书楼上。
值阴雨晦暝,见一小物有光如荧、蠕蠕而行,过处则黑如蚰迹,渐盘卷上,卷亦焦。意为龙,乃捧卷送之至门外,持立良久,蠖曲不少动。
公曰:“将无谓我不恭?”执卷返,仍置案上,冠带长揖送之。方至檐下,但见昂首乍伸,离卷横飞,其声嗤然,光一道如缕。
数步外,回首向公,则头大于瓮,身数十围矣。又一折反,霹雳震惊,腾霄而去。
回视所行处,盖曲曲自书笥中出焉。 戏术 有桶戏者,桶可容升,无底中空,亦如俗戏。
戏人以二席置街上,持一升入桶中,旋出,即有白米满升倾注席上,又取又倾,顷刻两席皆满。然后一一量入,毕而举之犹空桶。
奇在多也。 利津李见田,在颜镇闲游陶场,欲市巨瓮,与陶人争直,不成而去。
至夜,窑中未出者六十余瓮,启视一空。陶人大惊,疑李,踵门求之。
李谢不知,固哀之,乃曰:“我代汝出窑,一瓮不损,在魁星楼下非与?”如言往视,果一一俱在。楼在镇之南山,去场三里余。
佣工运之,三日乃尽。蛰伏的龙 在陵曲银台的一个人,在楼上读书。
正是阴天雨水连绵的日子,看见一个小物体有像萤火虫一样的光、蠕动着前进,路过的地方就变得漆黑、像蚰蜒(一种百足虫)走过的痕迹,渐渐盘卷起来向上,卷起的地方也是焦黑的。(那人)认为这是龙,就捧着书送它到门外,持书站立很久,(那小虫)蜷曲不动。
那人说:“希望不是怪罪(原字译为说,按意思写为怪罪)我不恭敬?”就拿着书回去,仍是放在书案(就是桌子,怕你不懂)上,戴上帽子、绑上带子(是腰带还是什么不知,反正是庄重的衣着一类),作揖(长指时间,就像鞠躬很久不抬头一样表示恭敬)送它走。才刚到了屋檐下面,就看见它抬头突然一伸展,散开身子横飞出去,声音十分响亮,一道光芒像丝线一样。
(当它到了)几步之外,回头向那人看时,就已经头比瓮还要大、身子粗得要数十个人合围了。它又折返一次,霹雳炸响、震天动地,腾驾这云霄飞去了。
回头看它走过的地方(才知道),原来它是曲折地从书笥(书笥,书箱。笥 sì 盛饭或衣物的方形竹器。)
里走出来的。杂戏奇术 有表演桶戏的人,桶可以从容升起,(那桶)没有底、中间也是空的,就像平常世俗的把戏一样。
耍戏的人把两张席子放在街上,拿着一个升(古时候量粮食的量具,跟石、斗一类)进桶里去,旋转着出来,立即就有白米装满了一升并倾倒下来掉在席子上,又是(用升)取又是倒得,一会儿(顷刻就是指时间很短,跟‘少顷’什么的同义。)两张席子都满了。
然后那人又把米一升一升量着装回去,完了之后把桶举起来,桶还是空的。(这事)奇怪就奇怪在那米的数量之多呀。
利津人李见田,在颜镇(地名)的烧陶的场子里闲逛游览,想要买一个巨大的瓮(瓮,一种陶制容器,本身就比较大;‘市’,买。《木兰诗》中‘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就是例子),跟烧陶的人争执起来(‘直’应当是通假字),(买)不成就回去了。
到晚上,窑(烧陶胚的地方。陶和瓷都在窑里烧成)里(本来)还有没烧成出窑的瓮六十多个,等早上一看却一片空荡荡(启有天、天亮之意,比如‘启明星’)。
烧陶的人非常惊讶,怀疑李见田(做了坏事),马上跑到李家门口去求见李见田(踵,原指脚后跟。这里应该是指很快地到了某地,我也不是很有把握,不过大意没错)。
李见田回答说(‘谢’,回答。《孔雀东南飞》中“阿母谢媒人”就是。)
他一点也不知情,本来对这件事情就觉得很悲哀,于是说:“我带你出窑,一个瓮都没损坏,不是在魁星楼下吗?”照他说的去看,果然每一个都在。而魁星楼在颜镇的南边的山,离窑场足足有三里多的路途。
(他们)雇佣工人去搬运那些瓮,搬了三天才搬完。原文 盗户 顺治间,滕、峰之区,十人而七盗,官不敢捕。
后受抚,邑宰别之为“盗户”。凡值与良民争,则曲意左袒之,盖恐其复叛也。
后讼者辄冒称盗户,而怨家则力攻其伪。每两造具陈,曲直且置不辨,而先以盗之真伪,反复相苦,烦有司稽籍焉。
适官署多狐,宰有女为所惑,聘术士来,符捉入瓶,将炽以火。狐在瓶内大呼曰:“我盗户也!”闻者无不匿笑. 翻译 清顺治年间、在山东腾、泽两县的地方、十个人有七个作盗匪、因为很利害官方也不敢对他们如何。
后来只有召降、并给与特别侍遇称(盗户)。往往盗户与一般百姓发生争执、官方就偏心袒获盗户。
怕这些盗户再乱来。到后来打官司时都说自己是盗户、往往在法庭上不说真正理由、只争论谁是盗户的真伪。
最后要官方出面先查清谁是盗户?然后再论理打官司。 县官衙暑之内闹狐狸精、把县官的女儿弄得狼狈的很。
县官在无可如何之下、只好请来专门降狐的术士。用法术把狐精捉入一个瓶子里、这术士准备用火烧死这狐狸精。
此时狐狸精在瓶子里大声喊着说:「我是盗户」!惹的在边上看的大家都偷偷笑了起来。
2.《聊斋志异中蛇人阅读及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6题。
(18分)东郡某人,以弄蛇为业。尝蓄驯蛇二,皆青色,其大者呼之大青,小曰二青。
二青额有赤点,尤灵驯,盘旋无不如意。期年大青死,思补其缺,未暇遑也。
一夜寄宿山寺。 既明启笥,二青亦渺,蛇人怅恨欲死。
冥搜亟呼,迄无影兆。然每至丰林茂草,辄纵之去,俾得自适,寻复返:以此故冀其自至。
坐伺之,日既高,亦已绝望。出门不远,闻丛薪杂草中寒率作响,停趾愕顾,则二青来也。
大喜,如获拱璧。息肩路隅,蛇亦顿止。
视其后,小蛇从焉。 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
小侣而所荐耶?”出饵饲之,兼饲小蛇。小蛇虽不去,然瑟缩不敢食。
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
荷去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大抵蛇人之弄蛇也,止以二尺为率,大则过重,辄更易。
缘二青驯,故未遽弃。又二三年,长三尺余。
卧则笥为之满,遂决去之。一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美饵,祝而纵之。
既去,顷之复来,蜿蜒笥外,以首触笥,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蛇人悟曰:“得毋欲别小青也?”乃发笥,小青径出,因与交首吐舌,似相告语。
已而委蛇并去。 方意小青不还,俄而踽踽独来,径入笥卧。
由此随在物色,迄无佳者,而小青亦渐大不可弄。二青在山中数年,渐出逐人,因而行旅相戒,罔敢出其途。
一日蛇人经其处,蛇暴出如风,蛇人大怖而奔。蛇逐益急,回顾已将及矣。
而视其首。朱点俨然,始悟为二青。
呼曰:“二青!”蛇顿止。昂首久之,纵身绕蛇人如昔日状。
又以首触笥,蛇人悟其意,开笥出小青。二蛇相见,交缠如饴糖状,久之始开。
蛇人乃属小青曰:“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谓二青曰:“原君引之来,可还引之去。
更嘱一言‘深山不乏食饮,勿扰行人,以犯天谴’。 ”二蛇垂头,似相领受。
遽起,过处林木为之中分。蛇人伫立望之,不见乃去。
此后行人如常,不知二蛇何往也。异史氏曰: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圆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年大青死 期:满 B.二青亦渺 渺:渺小C.荷去教之旋折 荷:担、扛 D.祝而纵之 祝:祷告12。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东郡某人,以弄蛇为业 勿扰行人,以犯天谴B.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 因与交首吐舌C.而小青亦渐大不可弄 且怒而仇焉者D.蛇人乃祝小青曰 乃恋恋有故人之意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耍蛇人发现二青不见了之后,还是期待二青能够自己回来,因为以前也出现过二青自己跑掉后又回来的情况。
B.一般耍蛇人对蛇的要求很高,如果蛇太大太重了就要丢弃了,但因为这两条蛇特别机灵驯服,所以耍蛇人舍不得丢弃它们。C.二青在山中经常骚扰过路客人,耍蛇人听说后就让二青带走了小青,从此它们不要再惊扰行人,消失在山林中。
D.二青作为一条蛇尚且能够眷恋故人之情,听取主人的劝告,不再作恶,而很多人却常常恩将仇报,竟然还不如蛇这种动物。14.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3分)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圆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
小侣而所荐耶? (2)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参考答案:11.B【解析】渺:无影无踪。
12.B【解析】B项因,于是;A项,凭借/以致;C项,但是,却,表转折关系/表并列关系;D项,竟然/于是。13.D【解析】A,以前出现过的不是二青自己跑掉后的,而是耍蛇人有意为之;B,耍蛇人是因为二青特别机灵驯服,所以舍不得丢弃二青;C二青在山中经常骚扰过路客人,耍蛇人是恰巧路过而不是听说后有意去做。
14.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圆/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15.(1)耍蛇人轻轻地抚摸着二青说:“我还以为你跑掉了哩。 这个小家伙是你介绍来的吗?”(2)二青衔着食物喂它,这情形就像主人礼让客人选餐一样。
【解析】关键词:以……为……,逝,小侣,荐,哺,让。句式:省略句,反问句。
3.谁能帮我翻译聊斋志异这篇文言文
原文: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
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
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
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
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
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齕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
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
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译文:明朝万历年间,皇宫中有老鼠,大小和猫差不多,为害极为严重。 (皇家)从民间找遍了好猫捕捉老鼠,都被老鼠吃掉了。
恰好有外国进贡来的狮猫,浑身毛色雪白。把狮猫投入(有)老鼠的屋子,关上窗户,偷偷观察。
猫蹲在地上很长时间,老鼠从洞中出来巡视,见到猫之后愤怒奔跑。猫避开跳到桌子上,老鼠也跳上桌子,猫就跳下来。
如此往复,不少于一百多次。大家都说猫胆怯,以为是没有能为的猫。
过了一段时间,老鼠跳跃动作渐渐迟缓,肥硕的肚皮看上去有些气喘,蹲在地上稍稍休息。猫随即快速跳下桌子,爪子抓住老鼠头顶毛,口咬住老鼠脖子,辗转往复争斗,猫呜呜的叫,老鼠啾啾的呻吟。
急忙打开窗户查看,老鼠脑袋已经嚼碎了。
4.聊斋志异蛇人的翻译
东郡的某人,以耍蛇戏为生。
他曾经训养了两条蛇,都是青色的,他管那条大的叫大青,小的叫二青。二青的前额上长着红点,尤其灵巧驯服,指挥它左右盘旋,表演动作,没有不如人意的。
因此,耍蛇人十分宠爱它,和对待其他的蛇不一样。过了一年,大青死了,耍蛇人想再找一条来补上这个空缺,但一直没有顾得上。
一天夜里,他借住在一座山寺里。天亮后,他打开竹箱一看,二青也不见了。
耍蛇人懊丧恼恨得要死,苦苦地搜寻,高声地呼叫,却找不到任何踪影迹象。在先前的时候,每到了茂密的树林、繁盛的草丛,他就把蛇放出去,等它们自由自在遛过一番之后,不久自己就又回来了。
由于这个原因,耍蛇人这次还希望它自己能够回来,于是就坐着等待。直到太阳升得很高,他自己也绝望了,就怏怏不乐地离开了。
出门刚走了几步,他忽然听见杂乱的草木丛中,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响声。他停下脚步惊奇地一看,正是二青回来了。
耍蛇人很高兴,就像得到了珍贵的宝玉似的。他放下肩上的担子,站在了路边,蛇也跟着停了下来。
再一看它后面,还随从着一条小蛇。耍蛇人抚摸着二青说:“我还以为你跑了呢,这条小蛇是你给我领来的吗?”他边说边拿出蛇食喂二青,同时也喂给小蛇吃。
小蛇虽然不离开,但还是缩着身子不敢吃,二青就用嘴含着食物喂它,好像主人请客人吃东西似的。耍蛇人再次喂食,小蛇才吃了。
吃完,小蛇跟着二青都进了竹箱里。耍蛇人把它挑去进行训练,小蛇盘旋弯曲时都很合乎要求,与二青没什么差别,耍蛇人于是给它取名叫小青。
耍蛇人带着它们到处表演献技,赚了不少钱。一般来说,耍蛇人耍弄的蛇,二尺以下的比较合适,再大就太重了,就要更换。
二青虽然超过了二尺,但因为它驯服,所以耍蛇人没有马上就扔掉它。又过了两三年,二青身长已经三尺多了,它一躺进去竹箱就满了,耍蛇人于是决心放掉它。
有一天,他走到淄川县的东山里,拿出最好的食物喂二青,对它祝愿一番后放它离去。二青走了以后,过了一会儿却又回来了,蜿蜒爬绕在竹箱外边。
耍蛇人挥手驱赶它说:“走吧,世界上没有百年不散的筵席。你从此在深山大谷里藏身,将来必定会成为神龙,竹箱子里怎么可以久住呢?”二青这才离去。
耍蛇人目送他远去。过了一会儿,二青却又回来了,耍蛇人用手驱赶它,它也不走,只是用头不断地碰竹箱。
小青也在里面不安地窜动。耍蛇人忽然明白过来了,说:“你是不是要和小青告别呀?”就打开了竹箱。
小青一下子蹿了出来,二青与它头颈相交,频频吐舌,好像在互相嘱咐说话。过了不久,两条蛇竟然扭扭曲曲地一起走了。
耍蛇人正在想小青不会回来了,一会儿,小青却又独自回来,爬进竹箱里卧下了。从此耍蛇人随时都在物色新蛇,可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
小青也已渐渐长大,不便于表演了。后来,耍蛇人又找到一条蛇,也很驯服,但到底不如小青出色。
可是这时小青已经粗得像小孩的胳臂了。在此之前,二青在山中,不少打柴人曾经见过它。
又过了几年,二青长成好几尺长,有碗口那么粗,渐渐地出来追赶起了人。因此行人旅客们都相互告诫,不敢经过它出没的那条路。
有一天,耍蛇人经过那地方,一条大蛇像狂风一样地猛蹿了出来,耍蛇人大为惊恐,拔腿就跑,那蛇追得更急了。他回头一看已经快追上来了,忽然发现蛇头上有明显的红点,这才明白这蛇就是二青。
他放下担子呼叫道:“二青,二青!”那蛇顿时停下来,昂起头来呆了很久,就纵身一扑,缠绕在了耍蛇人身上,就像以前表演蛇戏时的样子。耍蛇人觉得它倒没什么恶意,只是躯干又大又沉,自己经不住它这么缠来绕去,就倒在地上呼叫央求起来,二青于是放开了他,又用头去碰撞竹箱。
耍蛇人明白了它的意思,打开竹箱放出了小青。两条蛇一相见,立即紧紧交缠在一块儿,盘绕得像用蜜糖粘在一起似的,很久才分开。
耍蛇人于是对小青祝愿说:“我早就想和你告别了,如今你可有伴儿了。”又对二青说:“小青原本就是你引来的,你还可以把它带走。
我再嘱咐你一句话:深山里面不缺你的吃喝,你不要惊扰过往的行人,以免惹怒了上天受到惩罚。”两条蛇垂着头,好像接受了他的劝告。
忽然蹿开离去,大的在前面走,小的在后面走,所过之处,树木草丛都被它们从中间分开,向两边倒伏。耍蛇人站立在那里望着它们,直到看不见了才离开。
从此以后,行人经过那一带又恢复了往常的安宁,也不知道那两条蛇到哪里去了。异史氏说:蛇,只是个蠢丑的爬行动物,也还恋恋不舍地有故人之情,而且听到劝告就会迅速地接受。
我唯独奇怪的是有些看起来人模人样的家伙,对十年亲密来往的好朋友,对几代都蒙受人家恩德的恩主,动不动就想落井下石地进行陷害。又有一些人对别人良药苦口的劝告,毫不理会,而且还怒气冲冲地把人家当作仇人相待,这不是连那蛇还不如吗?。
5.聊斋志异 蛰蛇 译文
我的同乡郭生,在山东的和庄.设立一个私塾,有五、六个学生,这些学生都是初次进学堂的孩子。
学堂的南边是厕所,厕所是个牛圈,牛圈紧靠着山的石壁,石壁上杂草丛生。学生们去厕所,过很长时间才返回。
郭生责问他们缘由。他们说:“我们在厕所作腾云驾雾的游戏。”
郭生怀疑他们说谎。当学生上厕所时,郭生在旁偷看,看见他们从地面升到二、三尺的半空中,迅速地升起来,又迅速地落下去,好长时间又不动。
郭生走进厕所仔细察看,只见石壁缝中有一条蛇,蛇一抬头,头比盆还大,蛇一吸气,学生就升到半空中。于是?郭生把这事告诉了全庄人。
庄上人都来观看。他们用火把焚烧石壁.结果蛇死了,石壁断裂。
这条蛇不太长,但是很粗,像个大桶。大概这条蛇在石壁中蛰居而不能出来,已经很多年就如此了。
6.《聊斋志异》中《蛇人》的译文
原文 东郡某甲,以弄蛇为业。
尝蓄驯蛇二,皆青色,其大者呼之大青,小曰二青。二青额有赤点,尤灵驯,盘旋无不如意。
蛇人爱之异于他蛇。期年大青死,思补其缺,未暇遑也。
一夜寄宿山寺。既明启笥,二青亦渺,蛇人怅恨欲死。
冥搜亟呼,迄无影兆。然每至丰林茂草,辄纵之去,俾得自适,寻复返;以此故冀其自至。
坐伺之,日既高,亦已绝望,怏怏遂行。出门数武,闻丛薪错楚①中窸窣作响,停趾愕顾,则二青来也。
大喜,如获拱璧。息肩路隅,蛇亦顿止。
视其后,小蛇从焉。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
小侣而所荐耶?”出饵饲之,兼饲小蛇。小蛇虽不去,然瑟缩不敢食。
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蛇人又饲之,乃食。
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荷去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
炫技四方,获利无算。 大抵蛇人之弄蛇也,止以二尺为率,大则过重,辄更易。
缘二青驯,故未遽弃。又二三年,长三尺余,卧则笥为之满,遂决去之。
一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美饵,祝而纵之。既去,顷之复来,蜿蜒笥外。
蛇人挥曰:“去之!世无百年不散之筵。从此隐身大谷,必且为神龙,笥中何可以久居也?”蛇乃去。
蛇人目送之。已而复返,挥之不去,以首触笥,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
蛇人悟曰:“得毋欲别小青也?”乃发笥,小青径出,因与交首吐舌,似相告语。已而委蛇并去。
方意小青不还,俄而踽踽独来,竟入笥卧。由此随在物色,迄无佳者,而小青亦渐大不可弄。
后得一头亦颇驯,然终不如小青良。而小青粗于儿臂矣。
先是二青在山中,樵人多见之。又数年,长数尺,围如碗,渐出逐人,因而行旅相戒,罔敢出其途。
一日蛇人经其处,蛇暴出如风,蛇人大怖而奔。蛇逐益急,回顾已将及矣。
而视其首,朱点俨然,始悟为二青。下担呼曰:“二青,二青!”蛇顿止。
昂首久之,纵身绕蛇人如昔弄状,觉其意殊不恶,但躯巨重,不胜其绕,仆地呼祷,乃释之。又以首触笥,蛇人悟其意,开笥出小青。
二蛇相见,交缠如饴糖状,久之始开。蛇人乃祝小青曰:“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
谓二青曰:“原君引之来,可还引之去。更嘱一言:深山不乏食饮,勿扰行人,以犯天谴。”
二蛇垂头,似相领受。遽起,大者前,小者后,过处林木为之中分。
蛇人伫立望之,不见乃去。此后行人如常,不知二蛇何往也。
异史氏曰:“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圜②。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
翻译 东郡某人,靠耍蛇卖艺为生。这位耍蛇人曾养过两条很驯服的蛇,它们的皮肤都是青色的。
耍蛇人管那条大蛇叫大青,小蛇叫二青。二青的额头上长有红点,尤其机灵驯服,盘旋起来,没有不如人意的地方。
因此,耍蛇人喜爱它不同于其它蛇。一年之后大青死掉了,耍蛇人想找一条蛇来替补,但一直没遇到合适的对象。
有天晚上,耍蛇人寄宿在一座山寺中。天亮后,他打开箱笼一看,发现二青也不见了,蛇人后悔得要死。
他到处寻找,大声呼叫,一直不见二青的踪影。但是(以前)每次遇到林深草茂的地方,耍蛇人常常要放二青出去,让它自由自在地活动一下,总是一会儿就自动回来。
因为这个缘故,希望它自动回来。他坐在寺中苦苦等待,太阳已爬得老高了,蛇人也已经绝望了,就没精打彩地走了。
可出寺门没几步路,听到错杂堆集的柴草中窸窸窣窣的声音,停住脚步惊讶地看,原来是自家的二青爬过来了。耍蛇人非常高兴,好似得到了极为珍贵的大玉器一般。
他赶忙放下担子歇在路边,这时二青也立刻停下来了,看它的后面有一条小蛇跟着。耍蛇人轻轻地抚摸着二青说:“我还以为你跑掉了哩。
这个小家伙是你介绍来的吗?”他拿出食物喂二青,连小蛇一起喂。小蛇虽未离开,但瑟瑟地蜷缩着身子,不敢吃食物。
二青衔着食物喂它,这情形就像主人礼让客人进餐一样。耍蛇人再次给小蛇喂食,小蛇才吃。
吃完食后,它便随二青进入箱笼。耍蛇人扛着箱笼回去,并开始驯教它屈折盘旋,很快合乎要求,跟二青已无多大差别。
耍蛇人于是叫它小青。他带着它们四处奔走卖艺,获利不少。
一般对耍蛇人刷蛇,蛇的身长一般以二尺长为标准,太大就太重,因为二青特别驯服,所以耍蛇人没有立刻丢弃。这样又过去两三年光景,二青长到三尺多长,一睡下就把笼子挤满了,耍蛇人于是决意放它回归大自然。
有一天,他来到淄邑东山间,用好东西喂二青吃,祝福完后便放二青出笼。二青已经离去,一会又爬回来了,弯弯曲曲地盘在笼外。
耍蛇人对二青挥挥手,说:“你去吧!世上没有百年不散的筵席。你从此隐身大山谷中,来日必然能成为神龙。
这个小笼子你怎么可以久居呢?”二青才走了。耍蛇人目送着它离去。
过了一会儿,二青又返回来,耍蛇人赶它也不走,只见它用头触笼子,笼中的小青也把笼子震得直动。耍蛇人突然醒悟说:“莫非你是要与小青告别吗?”于是,他打开笼门,小青径直爬出来,于是二青和小青便亲昵地交首吐舌,好像互相在说告别的话。
不一会儿,两条蛇曲曲弯弯一起走了。耍蛇人以为小。
7.聊斋志异《蛇人》的翻译
东郡的某人,以耍蛇戏为生。
他曾经训养了两条蛇,都是青色的,他管那条大的叫大青,小的叫二青。二青的前额上长着红点,尤其灵巧驯服,指挥它左右盘旋,表演动作,没有不如人意的。
因此,耍蛇人十分宠爱它,和对待其他的蛇不一样。过了一年,大青死了,耍蛇人想再找一条来补上这个空缺,但一直没有顾得上。
一天夜里,他借住在一座山寺里。天亮后,他打开竹箱一看,二青也不见了。
耍蛇人懊丧恼恨得要死,苦苦地搜寻,高声地呼叫,却找不到任何踪影迹象。在先前的时候,每到了茂密的树林、繁盛的草丛,他就把蛇放出去,等它们自由自在遛过一番之后,不久自己就又回来了。
由于这个原因,耍蛇人这次还希望它自己能够回来,于是就坐着等待。直到太阳升得很高,他自己也绝望了,就怏怏不乐地离开了。
出门刚走了几步,他忽然听见杂乱的草木丛中,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响声。他停下脚步惊奇地一看,正是二青回来了。
耍蛇人很高兴,就像得到了珍贵的宝玉似的。他放下肩上的担子,站在了路边,蛇也跟着停了下来。
再一看它后面,还随从着一条小蛇。耍蛇人抚摸着二青说:“我还以为你跑了呢,这条小蛇是你给我领来的吗?”他边说边拿出蛇食喂二青,同时也喂给小蛇吃。
小蛇虽然不离开,但还是缩着身子不敢吃,二青就用嘴含着食物喂它,好像主人请客人吃东西似的。耍蛇人再次喂食,小蛇才吃了。
吃完,小蛇跟着二青都进了竹箱里。耍蛇人把它挑去进行训练,小蛇盘旋弯曲时都很合乎要求,与二青没什么差别,耍蛇人于是给它取名叫小青。
耍蛇人带着它们到处表演献技,赚了不少钱。一般来说,耍蛇人耍弄的蛇,二尺以下的比较合适,再大就太重了,就要更换。
二青虽然超过了二尺,但因为它驯服,所以耍蛇人没有马上就扔掉它。又过了两三年,二青身长已经三尺多了,它一躺进去竹箱就满了,耍蛇人于是决心放掉它。
有一天,他走到淄川县的东山里,拿出最好的食物喂二青,对它祝愿一番后放它离去。二青走了以后,过了一会儿却又回来了,蜿蜒爬绕在竹箱外边。
耍蛇人挥手驱赶它说:“走吧,世界上没有百年不散的筵席。你从此在深山大谷里藏身,将来必定会成为神龙,竹箱子里怎么可以久住呢?”二青这才离去。
耍蛇人目送他远去。过了一会儿,二青却又回来了,耍蛇人用手驱赶它,它也不走,只是用头不断地碰竹箱。
小青也在里面不安地窜动。耍蛇人忽然明白过来了,说:“你是不是要和小青告别呀?”就打开了竹箱。
小青一下子蹿了出来,二青与它头颈相交,频频吐舌,好像在互相嘱咐说话。过了不久,两条蛇竟然扭扭曲曲地一起走了。
耍蛇人正在想小青不会回来了,一会儿,小青却又独自回来,爬进竹箱里卧下了。从此耍蛇人随时都在物色新蛇,可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
小青也已渐渐长大,不便于表演了。后来,耍蛇人又找到一条蛇,也很驯服,但到底不如小青出色。
可是这时小青已经粗得像小孩的胳臂了。在此之前,二青在山中,不少打柴人曾经见过它。
又过了几年,二青长成好几尺长,有碗口那么粗,渐渐地出来追赶起了人。因此行人旅客们都相互告诫,不敢经过它出没的那条路。
有一天,耍蛇人经过那地方,一条大蛇像狂风一样地猛蹿了出来,耍蛇人大为惊恐,拔腿就跑,那蛇追得更急了。他回头一看已经快追上来了,忽然发现蛇头上有明显的红点,这才明白这蛇就是二青。
他放下担子呼叫道:“二青,二青!”那蛇顿时停下来,昂起头来呆了很久,就纵身一扑,缠绕在了耍蛇人身上,就像以前表演蛇戏时的样子。耍蛇人觉得它倒没什么恶意,只是躯干又大又沉,自己经不住它这么缠来绕去,就倒在地上呼叫央求起来,二青于是放开了他,又用头去碰撞竹箱。
耍蛇人明白了它的意思,打开竹箱放出了小青。两条蛇一相见,立即紧紧交缠在一块儿,盘绕得像用蜜糖粘在一起似的,很久才分开。
耍蛇人于是对小青祝愿说:“我早就想和你告别了,如今你可有伴儿了。”又对二青说:“小青原本就是你引来的,你还可以把它带走。
我再嘱咐你一句话:深山里面不缺你的吃喝,你不要惊扰过往的行人,以免惹怒了上天受到惩罚。”两条蛇垂着头,好像接受了他的劝告。
忽然蹿开离去,大的在前面走,小的在后面走,所过之处,树木草丛都被它们从中间分开,向两边倒伏。耍蛇人站立在那里望着它们,直到看不见了才离开。
从此以后,行人经过那一带又恢复了往常的安宁,也不知道那两条蛇到哪里去了。异史氏说:蛇,只是个蠢丑的爬行动物,也还恋恋不舍地有故人之情,而且听到劝告就会迅速地接受。
我唯独奇怪的是有些看起来人模人样的家伙,对十年亲密来往的好朋友,对几代都蒙受人家恩德的恩主,动不动就想落井下石地进行陷害。又有一些人对别人良药苦口的劝告,毫不理会,而且还怒气冲冲地把人家当作仇人相待,这不是连那蛇还不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