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结构动词的例句(文言文中名词作动词的形式有哪些?最好有例句)
1.文言文中名词作动词的形式有哪些?最好有例句
1、两个名词连用,或名词和代词连用,它们如果不是并列关系或修饰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②驴不胜怒,蹄之.
【解析】例①“衣帛”不是“‘衣服和布帛”,也不是“衣服的布帛”,而是“穿帛”,即“一”活用为动词.例②名词“蹄”用在代词“之”的前面,活用为动词,译为“用脚踢”.
2、如果名词放在助动词、副词的后面或助词“所”“者”的前面,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③赵王之子孙侯者
.
【解析】例①名词“水”,用在助动词“能”后,活用为“游泳”.例②名词“衣”用在副词“不”之后,活用为动词,即“穿”的意思.例③中名词“侯”用在“者”之前,活用为动词,即“封侯”.
3、谓语后面的介词结构通常作主语,名词后面如果接上了介词结构,那么这个名词就要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树之以桑.
②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解析】例①名词“树”后有介词结构“以桑”,“树”活用为动词,是“种植”的意思.例②名词“风”之后有介词结构“乎舞零”,“风”活用为动词,是“吹风”“乘凉”的意思.
4、名词与连词“而”连接时,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②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2005年高考福建卷)
【解析】“而”一般连接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词组、形容性词组,不用来连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例①名词“衣冠”活用为动词,“穿好衣服,戴上帽子”.例②名词“东”活用为动词,意为“向东溃逃”.
5、名词还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识别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要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例如:
①阙秦以利晋.
②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解析】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的结果;而意动用法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多是主观的看法或心理活动.例①“利晋”,是“使晋得利”,这是客观的结果,因而“利”是名词的使动用法.例②“药之”是“以众人的议论为药”,是一种心理活动或一种主观上的感受;客观上,众人的议论不可能真的成为一种药,因而“药”是意动用法.
只找到这些
2.文言文名词作动词的例句能愿动词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1. 两个名词连用,或名词和代词连用,它们如果不是并列关系或修饰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 ①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④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⑤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⑥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2.如果名词放在能愿动词如“能、可、欲、肯”或副词等的后面或助词“所”“者的前面,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如: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②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③赵王之子孙侯者。(《触龙说赵太后》)
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⑤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⑥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鸿门宴》)
⑦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3.名词后面如果接介词结构,这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例如: ①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四子侍坐》)
②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4.名词与连词“而”连接时,活用为动词。
例如: ①顺流而东也。(《赤壁赋》)
5.许多常见的成语中也存在名词作动词的语法现象,在学习成语的时候应该注意体会,例如:
①草菅人命:草菅,茅草;把人命当茅草对待,指任意残害人命。
②经天纬地:经、纬:织物的竖线叫“经”,横线叫“纬”,比喻规划天地。用于形容有治理 天下的经世之才。
3.文言文名词意动举例
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词,把后面的词语当作宾语,表示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
例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宾客之礼待其父”。
例2: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利:是名词活用作意动词。“利其然”即“认为······有利可图”。
例3: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
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 以…为友
例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
亲:以…为亲 子:以…为子 (两者都指前者)
例5: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
鄙:疆界,边界 此为把…作为疆界
4.意动词文言文举10个例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宾客之礼待其父”。
2: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利:是名词活用作意动词。“利其然”即“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视为有利可图)。
3: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
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 以…为友
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
亲:以…为亲 子:以…为子 (两者都指前者)
5: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
鄙:把…当做什么
6: 或时睡顿,则杖之。——《废弈向学》
杖:名词的意动用法,用杖子打
7: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
8: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奇: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奇之”,即“以之为奇”(认为他才能非凡)
9:且庸人尚羞之,况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羞: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羞之”,即:“以之为羞”(觉得这件事让人感到羞耻)
10:世果群怪聚骂。(《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怪: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怪”后省略“韩愈”即“以韩愈为怪”(认为韩愈这个人很怪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