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江苏高考文言文翻译(《记雪月之观》文言文翻译)

    1.《记雪月之观》文言文翻译

    记雪月之观·(明)沈周丁未之岁[1],冬暖无雪。

    戊申正月之三日始作[2],五日始霁[3]。风寒冱而不消[4],至十日犹故在也,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尝。

    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楼。楼临水,下皆虚澄[5],又四囿于雪,若涂银,若泼汞,腾光照人,骨肉相莹。

    月映清波间,树影滉弄,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可爱[6]。寒浃肌肤[7],清入肺腑,因凭栏楯上[8]。

    仰而茫然[9],俯而恍然[10];呀而莫禁[11],眄而莫收;神与物融,人观两奇,盖天将致我于太素之乡[12],殆不可以笔画追状,文字敷说[13],以传信于不能从者。顾所得不亦多矣!,尚思天下名山川宜大乎此也,其雪与月当有神矣。

    我思挟之以飞遨八表[14],而返其怀。汗漫虽未易平[15],然老气衰飒[16],有不胜其冷者。

    乃浩歌下楼,夜已过二鼓矣[17]。仍归窗间,兀坐若失[18]。

    念平生此景亦不屡遇,而健忘日,寻改数日[19],则又荒荒不知其所云[20],因笔之。注释:[1]丁未: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

    [2]戊申: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3]霁:这里谓雪停放晴。

    [4]冱(hù)寒冷凝结。[5]虚澄:空虚清彻。

    [6]离离然:历历分明的样子。[7]浃(jiā):透。

    [8]栏楯(shǔn):栏干。纵为栏,横为楯。

    [9]茫然:迷蒙不明。[10]恍然:模糊不清。

    [11]呀(xiā):张大了口。[12]太素:素净。

    [13]敷:铺陈。[14]挟:依仗。

    八表:谓八方之外,指极远的地方。[15]汗漫:没有边际的。

    [16]衰飒:衰落。[17]二鼓:二更天。

    [18]兀坐:独自端坐。[19]改:更。

    [20]荒荒:暗淡不明的样子。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吴县)人。

    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及长,郡守欲以贤良荐,周筮《易》,得循之九五,遂决意隐循。

    巡抚王恕、彭礼先后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辞。沈周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家。

    书学黄庭坚;画擅山水,兼工花鸟,与文征明、唐寅、仇因合称“明四家”。其诗学白居易、苏轼、陆游,文学《左氏传》,并为世所重。

    诗文著作有《石田诗选》、《沈石田先生诗文集》。本文选自《沈石田先生诗文集》卷九。

    文章作于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时作者六十二岁。

    吴地连下两天大雪,天气特冷,雪几天都没有融化,这在江南是少见的。文章以画家特有的眼光,诗人的气质,生动地再现了月光照跃下的雪景,如“若涂银,发泼汞,腾光照人,骨肉相莹”。

    好个“骨肉相莹”,把人都净化了。这是一篇很美的散文。

    2020江苏高考文言文翻译,2019江苏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2020江苏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2.高中文言文助读 15—50 篇翻译

    15.孙权喻吕蒙读书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16.陆游筑书巢 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 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 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

    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 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 偶尔想要站起来, 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象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 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

    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的,也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 “确实这象鸟窝。” 17.董遇谈“三余”勤读 有个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百遍。

    ”意思是:“读书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求教的人说:“ 苦于没时间。”

    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有人问“三余”的意思, 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 可以读书,下雨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有余。”

    18.智永与“退笔冢” 智永住在吴兴永欣寺,多年学习书法,以后有十瓮写坏的毛笔头,每瓮 都有几担那么重。 来求取墨迹并请写匾额的人多得象闹市,居住的地方 的门槛因此被踏出窟窿,于是就用铁皮包裹门槛,人们称之为“铁门槛”。

    后把笔头埋了,称之为“退笔冢”。 19.匡衡凿壁借光 匡衡很勤学但没有蜡烛,邻居有蜡烛却照不到他的房间。

    匡衡于是就在一墙上打了一个洞用来引进烛光,用书映着光来读书。 当地 有一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里十分富有,书又很多,匡衡就给他家作雇工 辛苦劳动而不要求报酬,主人感到奇怪问匡衡,匡衡回答说:“希望可以 读遍主人的书。”

    主人感叹,把书借给他,匡衡终于成了大学问家。 20.张溥与“七录斋” 张溥小时侯喜欢学习,所读的书必定亲手抄,抄完了,朗诵一遍就把所抄的烧掉,再抄,象这样六七次才停止。

    右手握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有了茧。冬天皮肤因受冻而开裂,每天用热水浸好几次。

    后来命名读书的书房叫“七录”……张溥作诗和写文章非常快。各方来索取的,张溥不用起草,在客人面前挥笔,马上就完成,因为这样所以张溥的名声在当时最响。

    21.晋平公炳烛而学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七十岁了,想学习音乐,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却戏弄他的君王呢?”师旷说:“盲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大王呢?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好象初升太阳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象日中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象点燃蜡烛的光亮。

    有蜡烛的光亮,与摸黑走路比,哪一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 22.高凤专心致志 高凤,字文通,家里把种田作为职业。 妻子曾到田地工作,在庭院里晒麦,让高凤看守着鸡。

    正值天下着暴雨,高凤拿着竹竿诵读经书,没有发觉雨后地上的积水使麦流走了。妻子回来感到惊讶询问,高凤才醒悟过来。

    23.叶廷圭与《海录》 我年轻时非常喜欢学习,四十多年,不曾放开书卷,拿着它吃东西嘴里觉得香甜,疲倦时用它当枕头。 士大夫家有与众不同的书,借来的没有不读的,读的没有读完全篇不会终止。

    常常怨恨没有钱财,不能全部抄写。在那么多书里,分出几十大册,选择其中有用的亲手抄下来,取名为《海录》。

    24.为人大须学问 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非常需要学习与求问。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

    近来,到处安静没有纷乱,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做国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里。

    古人说:‘不学习,一无所知,处理事情只有烦恼。’不只是说说,回想年轻时的处事行为,很是觉得不对。”

    25.任末好学勤记 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 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

    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得符合心意,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

    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更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不是圣人的话不看。

    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象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 26。

    高考,文言文,江苏,翻译

    3.2015江苏扬州文言文翻译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10.(4分)⑴延:请;⑵益:增加;⑶恚:恼怒;⑷已:停止。

    【评分要点及说明】各1分,若答案与参考答案是同义词、近义词,只要讲得通,亦可。

    11.(2分)C。

    【评分要点及说明】原句和C项均是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用来”。A项,介词,把;B项,介词,按照;D项,介词,因为。

    12.(6分)⑴(2分)桑悦不来迎接,难道是生病了吗?

    【评分要点及说明】反问句,“恙”需翻译到位。

    ⑵(2分)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评分要点及说明】“自非”“亭午”“曦”,需翻译到位。

    ⑶(2分)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

    【评分要点及说明】句式,“孰”“甚”,需翻译到位。

    13.(3分)桑悦是聪明(记忆力强)、恃才傲物的人。

    【评分要点及说明】共三点,聪明、有才、高傲(自负),每点1分。

    参考译文:常熟有个叫桑悦的人,字民怿。书看过后,就焚烧掉,说:“已经在我腹中了。”当生员时,去拜见监司,自称“江南才子”。监司很吃惊,请他校刊书籍,预先删掉一些来测试桑悦。对文意不连贯的地方,桑悦取笔补上。学士丘濬看重他的文才,嘱咐使者善待他。使者到了后,问:“桑悦不来迎接,难道是有病了吗?”长吏都恨他,说:“没有病,他自己仗恃有才气名声不肯拜见罢了。”使者派官吏去召他不来,加派两人催促他。桑悦大怒说:“起初我说天下没有无耳朵的人,现在就有。与你约定时间,三天后再去,怠慢我就不去了。”使者很生气,想逮捕桑悦,因丘濬的缘故,没有实施。三天后,(桑悦)去见使者,对使者作长揖。使者很愤怒,桑悦脱帽后就走了。使者下台阶向他道歉,才作罢。所著的书,在世上颇为流行。

    4.求2008江苏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

    吴汉为人质厚少文,一经召见,使得到了刘秀的赏识信任。建武二年(26年)春光武帝定封他为广平侯。

    建武三年(27年)春天,在广乐(今河南虞城县西)包围了苏茂,周建招聚十万人马,赴救广乐。吴汉率领骑兵迎战,失利,不慎坠马,摔伤膝,收兵回营。

    诸将对吴汉说:“大敌在前而公伤卧,觽心惧矣”吴汉听此言,勃然裹创而起,巡视营垒,杀牛酌酒,犒劳士兵,对将士:“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吴汉豪气凌云,将士们也深受感染,士气倍增。第二天,擂鼓呐喊,同时进击。

    周建军大败。当时鬲县五姓一起驱逐守长,占据了城池造反。

    诸将皆想攻打,吴汉不听,说:“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

    然后一面下公文给郡府,命他们收捕肇事官吏,一面派人人城安抚五姓。五姓人大喜,相继归降。

    建武五年(29年)春,农民军率五万余人夜攻吴汉军营,军中惊乱,吴汉却坚卧不动,一会儿营中便安静下来。吴汉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军。

    建武十二年(36年)春,吴汉挥师直攻广都(今成都市南),迅速攻克,并派轻骑兵烧毁成都市桥,光武帝下诏告诫吴汉:“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吴汉接连获胜,并未听从光武帝的告戒,竟乘胜自率步骑兵二万余人进逼成都。

    于江水北岸扎营,派副将刘尚率兵万余人屯驻于江水南岸。光武帝得知吴汉如此部署兵力,大惊,下诏书责备:“比□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勃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

    然诏书未到,谢丰、袁吉率兵十余万人进攻吴汉。又派将率兵万余人袭劫刘尚营寨,企图使汉军不得相救。

    吴汉率军与敌大战一天,兵败而退回营垒。吴汉见形势危急,召集众将激励他们说:“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在营内遍插旌旗,使烟火不绝,以迷惑蜀军。

    第三天夜里,率军潜出城围衔枚疾走,过江与刘尚部会合。谢丰等人竟然没有发觉。

    第二天,吴汉亲自指挥全军力战,终于大败敌军。吴汉随光武帝征战。

    不少将领一见战阵失利就垂头丧气,惶怵不安,平日的风度威严全失。吴汉却不然,每到这时,他整厉战械,激扬士卒,不但毫不气馁,反而愈加意气风发。

    他出征时,妻子在后方买了一些田产,待他归来,却都送给了故旧亲友。他说:“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

    死后,谥忠侯。

    5.文言文“沈周”的翻译

    沈周,字启南,是长洲人。

    他的祖父沈澄,永乐年间被举为贤良,(他)不接受。他居住的地方叫西庄,每天摆酒宴款待宾客,人们把他比做顾仲瑛。

    (沈周)的伯父沈贞吉,父亲沈恒吉,(和沈澄)一样清高隐遁。建有竹屋,兄弟们在那里读书。

    善于作诗,擅长作画,家里的佣人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同县人陈孟贤,是陈五经的继子。

    沈周少年时跟随他游学,得到他的指导传授。十一岁,游学南都,做了百韵诗,呈给巡抚侍郎崔恭。

    (崔恭)当面测试(命作)《凤凰台赋》,(沈周)提笔马上写完,崔恭非常赞叹称异。等到长大,没有没看过的书。

    文章模仿左丘明(的文风),诗歌仿效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书法)模仿黄庭坚,一并被世人钟爱,特别擅长绘画,评论的人都称(他)是明朝第一。 郡守要举荐沈周为贤良,沈周用《易经》占卜,得到《遁》的九五卦,于是拿定主意隐居。

    他居住的地方有水竹亭馆风景优美,图书鼎彝满屋错杂排列,各地名士往来没有一天空着,风雅文采,辉映一时。侍奉双亲极尽孝道。

    父亲去世,有人劝他做官,(他)回答道:“你不知道(我)母亲把我当做生命吗?怎么能离开她的身边。”生活常常厌恶进入城市,在城外建造了一个别居,有事的时候就去一住。

    晚年时,唯恐隐藏的不深,先后有巡抚王恕、彭礼都以礼尊敬他,要留在(自己)的府中,(沈周)一概用母亲年迈(为由)辞谢了。 有一个郡守征召画工绘画房屋的墙壁。

    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画工的名单),于是(他)被传唤(去画壁)。有人劝沈周拜访一些权贵来免除(征召),沈周说:“去服役,是义务,拜访权贵,不是再次受辱吗?”最终服役回来。

    不久,郡守去朝见,铨曹问道:“沈先生好吗?”郡守不知道回答什么,随便回答道:“挺好的。”拜见内阁,李东阳说:“沈先生有书信吗?”郡守更加吃惊,又随便回答道:“有,还没有到。”

    郡守出来,急忙拜见侍郎吴宽,问:“沈先生是什么人?”,吴宽详细的描述了他的情状。(又)问左右的人,(说)是画壁的人。

    等到回来,(郡守)前往沈周家拜访,叩拜两次,主动承担过失,要吃饭,沈周给他饭吃,(郡守)就离开乐。沈周因为母亲的缘故,终身没有远游。

    母亲九十九岁去世,沈周也八十岁了。又过了三年,在正德四年去世。

    6.文言文翻译

    我读先生所评论的诸书(很多书),标新立异,都在情理,感觉千百年来,从这里(先生的论述)开始别开生面。唉!多么贤的人!虽然遭受惨祸,并不是先生有罪,有道义的人都伤心。而先生的文章妙秘,就是天地的妙秘,一旦发泻尽,没有鬼神所忌,(意思是毫无顾忌),这也是先生的祸由此而至!然而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着,熟悉领悟写文章用笔的精要,是先生的功啊,怎么能少呢!先生的祸可以冤屈一时间,而功劳开拓了万世,怎不伟大啊1

    我过吴家门,查访先生故居,无人知道先生的住处,因此用诗来凭吊先生,并把先生的传记大概作这样的记载。

    15江苏高考文言文翻译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