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生文言文于江(请给我《于江》这篇文言文的各种资料,包括译文,注释)

    1.请给我 《于江》这篇文言文的各种资料,包括译文,注释

    于江 乡民于江,父宿田间,为狼所食。

    江时年十六,得父遗履,悲恨欲死。夜俟母寝,潜持锤槌去,眠父所,冀报父仇。

    少间,一狼来,逡巡,嗅之,江不动。无何,摇尾扫其额,又渐俯首,舐其股,江迄不动。

    既而欢跃直前,将龁其领。江急以锤击狼脑,立毙。

    起置草中。少间,又一狼来,如前状,又毙之。

    以至中夜,杳无至者。忽小睡,梦父曰:“杀二物,足泄我恨,然首杀我者,其鼻白,此都非是。”

    江醒,坚卧以伺之。既明,无所复得。

    欲曳狼归,恐惊母,遂投诸眢井而归。至夜,复往,亦无至者。

    如此三四夜。忽一狼来,啮其足,曳之以行。

    行数步,棘刺肉,石伤肤。江若死者,狼乃置之地上,意将龁腹。

    江骤起锤之,仆;又连锤之,毙。细视之,真白鼻也。

    大喜,负之以归。始告母。

    母泣从去,探眢井,得二狼焉。异史氏曰:“农家者流,乃有此英物耶!义烈发于血诚,非直勇也。

    智亦异焉。”。

    初中生必背文言文,初中生课外文言文,初中生文言文必读书目

    2.初中必背古文有哪些?

    H版(7-9年级) ■7年级(上):爱莲说、陋室铭、卖油翁、两小儿辩日、周亚夫军细柳 ■7年级(下):教学相长、河中石兽、扁鹊见蔡桓公 ■8年级(上):少年中国说(第三段)、小石潭记、核舟记、去私、口技、山居秋暝、回乡偶书、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清平乐·村居、游山西村、元日 ■8年级(下):黄生借书说、捕蛇者说、桃花源记、曹刿论战、愚公移山、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虞美人、浣溪沙、如梦令、西江月 ■9年级(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小重山、山坡羊·潼关怀古、弈喻、干将莫邪、池州翠微亭、渔家傲、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舟夜书所见、黄鹤楼、泊秦淮、书湖阴先生壁、论诗(各领风骚数百年)、山园小梅 ■9年级(下):唐雎不辱使命、岳阳楼记、出师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登泰山记、夜月、赤壁、题破山寺后禅院、观沧海、青玉案·元夕、子夜吴歌、武陵春、咏煤炭、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过零丁洋 S版(7-9年级) ■7年级(上):石壕吏、卖炭翁、扁鹊见蔡桓公、周处、童区寄传 ■7年级(下):愚公移山、狼、小人无朋 ■8年级(上):核舟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爱莲说、陋室铭、别董大二首(其一)、咏柳、游园不值、论诗、出塞、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8年级(下):小石潭记、登泰山记(第三、四、五段)、孔子论学(五则)、江雪、忆江南、宿建德江、题西林壁、游山西村、观书有感 ■9年级(上):春望、古从军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武陵春、少年中国说(第三段)、捕蛇者说(第四段)、枫桥夜泊、清平乐·村居、黄生借书说、马说、渔歌子、山居秋暝、望天门山、登科后、南园十三首(其六)、望岳、再经胡城县 ■9年级(下):曹刿论战、晏子使楚、周公诫子、出师表、河中石兽、勤训、乞不用赃吏、鹰、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韩冬郎(二首之一)、琴诗、元日、杨柳枝词、赠刘景文 新教材(7-9年级) ■7年级(下):黔之驴、黠鼠赋、狼、蝶恋花(伫倚危楼)、浣溪沙(一曲新词)、采桑子(群芳过后)、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莫听穿林)、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一剪梅(红藕香残)、论诗(其二)、凉州词、题都城南庄 ■8年级(上):公输、两小儿辩日、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诉衷情(当年万里)、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夜雨寄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横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竹枝词 ■8年级(下):活板、陈涉世家、答司马谏议书、小石潭记、花非花、过零丁洋、梅花绝句、早梅、蜀相、步出夏门行(其二) ■9年级(上):孔孟论学(前四则)、勉学(第二段后半段)、熟读精思、黄生借书说、问说、冷泉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满江红、春夜洛城闻笛 ■9年级(下):唐雎不辱使命、周亚夫军细柳、出师表、桃花源记、捕蛇者说(第四段)、登泰山记、木兰诗、兰溪棹歌、和《淮上遇便风》、寄扬州韩绰判官 。

    文言文,初中生,于江

    3.聊斋 于江古文翻译

    农家少年于江,他的父亲在夜间守水田时被狼吃了。当时于江只有十六岁,他捡到父亲死后留下的鞋子,悲愤交加,立志要报仇。夜间他趁着母亲熟睡的时候,在他父亲被吃的地方,偷偷带上铁槌出门,到父亲被狼吃掉的地方假装熟睡,希望能伺机为父报仇。不久,来了一只狼,在他的周围逡巡嗅闻,于江一动也不动。很短时间之后,狼又用尾巴扫于江的额头,低头用舌头舔于江的大腿,于江还是不动。狼又欢欣地跳跃到于江身前,就快咬他的衣领。于江急忙用铁槌锤打狼的脑袋,立刻把它打死。于江起身把它的尸体丢在草丛中。不久,又来了一只狼,情势就如同像之前的状况,于江又用同样的办法把它打死。到了半夜,一直没有其他狼前来。

    于江小睡了一会儿,梦见父亲对自己说:“你杀了两只狼,足以发泄我心中的怨恨了,然而咬死我的那只狼,它的鼻子是白色的,你之前打死的那两只狼都不是咬死我的真凶。”于江醒后,坚持重新卧在原地,等待白鼻的狼出现。天亮了,没有什么收获。于江打算把两狼的尸体拖曳回家,又怕惊吓了母亲,于是把狼尸投入井中,然后回家。到了夜里他又前往田间,还是没有等到白鼻的狼。就这样过了三四夜。忽然有一只狼来了,咬虞江的脚,拖着他移动前行。拖动了几步,荆棘刺伤了于江的肉,石子刮伤了他的肌肤。于江装得像个死人一样,白鼻狼把他丢弃在地上,想要咬破他的肚子,于江霍然起身锤打狼,扑倒它,再连连锤打,终于把它打死了。细细一看,果然是白鼻子的狼。于江大喜,背着狼尸回家,把事情的始末告诉母亲。母亲边哭边随着他去,探看深井,果然见到两狼。

    异史氏说:“乡村农户之辈,也出了这样英勇的人物!义烈发自他的热血和笃诚,不是匹夫之勇啊!他的聪慧也真独特啊。”

    4.求初中18篇文言文原文内容~《论语》六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鱼

    前 赤 壁 赋 作者:苏轼 原 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译 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

    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颂《月出》诗,吟唱“窈窕”一章。 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白蒙蒙的雾气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任凭水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

    江在旷远啊,船儿象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又象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果的神仙。 原 文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译 文 这时候,喝着酒儿,心里十分快乐,便敲着船舷唱起歌来。

    唱道:“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拍击着澄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瞻望心中的美人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

    客人中有会吹洞箫的,随着歌声吹箫伴奏,箫声呜咽,象含怨,象怀恋,象抽泣,象低诉。 吹完后,余音悠长,象细长的丝缕延绵不断。

    这声音,能使深渊里潜藏的蛟龙起舞,使孤独小船上的寡妇悲泣。 原 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译 文 我有些忧伤,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问那客人说:“为什么奏出这样悲凉的声音呢?”客人回答说:“‘月光明亮星星稀少,一只只乌鸦向南飞翔’,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句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这儿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当他占取荆州,攻下江陵,顺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临江饮酒,横握着长矛吟诗,本是一时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杯互相劝酒;寄托蜉蝣一般短暂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小米。

    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愿与神仙相伴而遨游,同明月一道永世长存。

    知道这种愿望是不能突然实现的,只好把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寄托于曲调之中,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 原 文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译 文 我对客人说:“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吗?水象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时圆缺,但它终于没有消损和增长。原来,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容不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我们又羡慕什么呢?再说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虽说是一丝一毫也不拿取。

    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它,听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得到它没有人禁止,享用它没有竭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原 文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 文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

    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前 赤 壁 赋 作者:苏轼 原 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译 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 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

    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颂《月出》诗,吟唱“窈窕”一章。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白蒙蒙的雾气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任凭水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

    5.聊斋 于江古文翻译

    农家少年于江,他的父亲在夜间守水田时被狼吃了。当时于江只有十六岁,他捡到父亲死后留下的鞋子,悲愤交加,立志要报仇。夜间他趁着母亲熟睡的时候,在他父亲被吃的地方,偷偷带上铁槌出门,到父亲被狼吃掉的地方假装熟睡,希望能伺机为父报仇。不久,来了一只狼,在他的周围逡巡嗅闻,于江一动也不动。很短时间之后,狼又用尾巴扫于江的额头,低头用舌头舔于江的大腿,于江还是不动。狼又欢欣地跳跃到于江身前,就快咬他的衣领。于江急忙用铁槌锤打狼的脑袋,立刻把它打死。于江起身把它的尸体丢在草丛中。不久,又来了一只狼,情势就如同像之前的状况,于江又用同样的办法把它打死。到了半夜,一直没有其他狼前来。

    于江小睡了一会儿,梦见父亲对自己说:“你杀了两只狼,足以发泄我心中的怨恨了,然而咬死我的那只狼,它的鼻子是白色的,你之前打死的那两只狼都不是咬死我的真凶。”于江醒后,坚持重新卧在原地,等待白鼻的狼出现。天亮了,没有什么收获。于江打算把两狼的尸体拖曳回家,又怕惊吓了母亲,于是把狼尸投入井中,然后回家。到了夜里他又前往田间,还是没有等到白鼻的狼。就这样过了三四夜。忽然有一只狼来了,咬虞江的脚,拖着他移动前行。拖动了几步,荆棘刺伤了于江的肉,石子刮伤了他的肌肤。于江装得像个死人一样,白鼻狼把他丢弃在地上,想要咬破他的肚子,于江霍然起身锤打狼,扑倒它,再连连锤打,终于把它打死了。细细一看,果然是白鼻子的狼。于江大喜,背着狼尸回家,把事情的始末告诉母亲。母亲边哭边随着他去,探看深井,果然见到两狼。

    异史氏说:“乡村农户之辈,也出了这样英勇的人物!义烈发自他的热血和笃诚,不是匹夫之勇啊!他的聪慧也真独特啊。”

    6.急需15篇初中课外文言文译文及原文

    (1)《言语》第101则:桓玄义兴还后,见司马太傅。太傅已醉,坐上多客,问人云:“桓温来欲做贼,如何?”桓玄伏不得起。谢景重时为长史,举板答曰:“故宣武公黜昏暗,登圣明,功超伊、霍,纷纭之议,裁之圣鉴。”太傅曰:“我知,我知。”即举酒云:“桓义兴,劝卿酒!”桓出谢过。

    2)《容止》第32则:“或以方谢仁祖不乃重者,桓大司马曰:‘诸君莫轻道仁祖,企脚北窗下弹琵琶,故自有天际真人想。’”

    (3)《雅量 》第23则:“庾太尉与苏峻战,败,率左右十余人乘小船西奔,乱兵相剥掠,射,误中舵公,应弦而倒,举船上咸失色分散。亮不动容,徐曰:‘此手哪可使著贼!’众乃安。”

    (4)《轻诋》第7则:“褚太尉初渡江,尝入东,至金昌亭,吴中豪右燕集亭中。褚公虽素有重名,于时造次不相识别,敕左右多与茗汁,少著粽,汁尽辄益,使终不得食。褚公饮讫,徐举手共语云:‘褚季野。’于是四座惊散,无不狼狈。”

    (5)《文学》第62则:“孚雅善理义,乃与仲堪道《齐物》,殷难之。羊云:‘君四番后当得见同。’殷笑曰:‘乃可得尽,何必相同?’”

    7.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25篇

    1.钟毓、钟会小时趁父亲值夜偷酒喝。其父假装睡觉,看见钟毓先行礼再喝酒,钟会是只喝酒不行礼。父亲问他们愿意,钟毓说酒是一种文化礼数,不能不拜。钟会说,偷酒喝本身就是非礼,只能不拜了

    2.常羊子向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对他说:从前楚王曾到云梦涉猎,想射左边的鹿,右侧的鹿又出来,刚想开弓,头上又飞来一只鹄鸟。楚王看着弓箭不知向哪里射去。大臣养书进谏说:我能百步穿杨,但给我十枚树叶,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射中了

    3.有个荆州人叫次非,在干遂得了一把宝剑。坐船回家的途中,遇见了两条蛟龙。次非问:船遇两条蛟龙人能活下来吗?船手答道:没有能活下的。次非便拿着宝剑,跳进江里跟蛟龙搏斗。蛟龙死了,船上的人都活着回家去了。

    4.南岐在蜀中的山谷中,那里的水甜但是水质不好,喝了的人都会得病。因此那里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有病的。当他们看到了外地人,都会耻笑外地人的脖子平滑,不像内地人有很多突出的包囊。外地人告诉他们说,他们都是有病的,应该吃药看病。内地人说,当地人都这样干么去看病啊。始终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丑。

    5.高阳应要盖房子,工匠对他说:不行,木材还没干透,再涂上漆,一定会腐烂的。用湿木材盖房子,现在看是挺好,将来会腐烂败坏的。高阳应说:依你所说,则新房子不会败破的——木头越干越有劲力,涂料越干越轻,用大的劲力承受轻的会越来越坚固(不会败坏)。工匠无言以对,接受命令盖房。房子刚盖成时很好,后来果然腐烂败破了。

    8.初中生必背50首文言文

    下面是>中的50首古诗文名称,你看看吧.

    (1)关雎

    (2)蒹葭

    (3)观沧海

    (4)饮酒

    (5)北固山下

    (6)使至塞上

    (7)闻王昌龄迁龙标遥有此寄

    (8)行路难

    (9)望岳

    (10)春望

    (1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赚

    (15)观刈麦

    (16)钱塘湖春行

    (17)雁门太守行

    (18)壁

    (19)泊秦淮

    (20)夜雨寄北

    (21)无题

    (22)相见欢

    (23)渔家傲

    (24)浣溪沙

    (25)飞来峰

    (26)江城子·密州出猎

    (27)水调歌头

    (28)破阵子

    (29)过零丁洋

    (30)天净沙·秋思

    (31)山坡羊·潼关怀古

    (32)己亥杂诗

    (33)陌上桑

    (34)龟虽寿

    (35)归园田居

    (36)木兰辞

    (37)望洞庭赠鸡毛蒜皮丞相

    (38)渡荆门送别

    (39)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40)黄鹤楼

    (41)题破山寺后禅院

    (42)厅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3)秋词

    (44)忆江南

    (45)浣溪沙

    (46)醉花阴

    (47)别云间

    (48)论诗

    (49)登飞来峰

    (50)清平乐

    初中生文言文于江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