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公辅文言文阅读(姜公辅文言文翻译)
1.姜公辅文言文翻译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
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
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
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
又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徵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
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
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
乃止。 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
居易面论,辞情切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
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
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
由是多见听纳。 五年,当改官,上谓崔群曰:居易官卑俸薄,拘于资地,不能超等,其官可听自便奏来。
居易奏曰:臣闻姜公辅为内职,求为京府判司,为奉亲也。臣有老母,家贫养薄,乞如公辅例。
于是,除京兆府户曹参军。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
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其母因看花堕井而死,而居易作《赏花》及《新井》诗,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
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士君子多之 多:赞赏 B.以市恩泽 市:收买 C.凡数千百言 凡:凡是 D.会有素恶居易者 素:向来 2.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白居易仰酬恩造,耿直进谏的一组是( )(3分) ①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②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③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④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⑤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 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白居易文辞丰富艳丽,尤精于做诗。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所著诗歌数十百篇,皆含讽谏之意,针砭时弊,弥补政务之缺漏,往往流传到宫中。
B.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献绢,为魏征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上奏皇帝,希望可由公家为魏征子孙赎买,不要让李师道占取美名。宪宗皇帝赞赏他的看法。
C.白居易在进谏吐突承璀之事时,言辞太尖锐,让皇上很不高兴。皇上认为白居易是对他无礼,难以忍受。
李绛劝说皇上,白居易事无巨细必定要说,并非说话轻佻,是为报答陛下,皇上想广开言路,就不宜阻止白居易讲话。 D.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领头上疏论其冤屈。
正碰上有人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执政宰相正厌恶他多言,奏请皇上贬他为江表刺史。
诏令发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替白居易求情,于是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3分) (2)上曰:卿言是也。
由是多见听纳。(3分) 参考答案 1.C 2.C 3.D 4.(1)白居易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主上,决心用生平所贮积的才识,仰报圣恩。
(2)皇上说:卿所说的正确。从此(白居易的意见)多被采纳。
【解析】 试题分析: 1.凡数千百言意为(奏文)总共有几百上千个字。凡:总共。
所以选C。本题难度不大。
2.①白居易年轻时所写文章的特点,还未做官进谏。⑤是中书舍人王涯的上疏内容 3.中书舍人王涯上疏没有替白居易求情,反而是落井下石。
4.要注意关键点:(1)自以的以,贮;(2)是、由是、见。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白居易文辞丰富艳丽,尤精于做诗。
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所著诗歌数十百篇,皆含讽谏之意,针砭时弊,弥补政务之缺漏,受到 那些有志有识之士的赞赏,并往往流传到宫中。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言论,元和二年(807)十一月,白居易被召入长安任翰林学士。
元和三年 (808)五月,官拜左拾遗。白居易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主上,自己被破格提升,决心竭尽生平所贮积的才识,仰报圣恩。
白居易与河南人氏元稹相友善,同年应制举之试得中,彼此交谊深厚。元稹从监察御史贬为江陵府士曹属吏,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在皇上面前辩说元稹。
2.姜公辅文言文阅读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
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
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
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
又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徵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
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
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
乃止。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
居易面论,辞情切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
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
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
由是多见听纳。五年,当改官,上谓崔群曰:“居易官卑俸薄,拘于资地,不能超等,其官可听自便奏来。”
居易奏曰:“臣闻姜公辅为内职,求为京府判司,为奉亲也。臣有老母,家贫养薄,乞如公辅例。”
于是,除京兆府户曹参军。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
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其母因看花堕井而死,而居易作《赏花》及《新井》诗,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
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士君子多之多:赞赏 0 @6 C5 `0 c& i& X% V* j/ c B.以市恩泽市:收买- i4 R3 d' i1 B3 [/ [! T% R% ? C.凡数千百言凡:凡是0 ?' h- Y, V* ^/ N+ V D.会有素恶居易者素:向来$ B. A2 Z0 a U' P9 J' N' `* R7 Z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白居易仰酬恩造,耿直进谏的一组是( )(3分)①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 ②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③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 ④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⑤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A.①②③. h# e2 i! W( Y$ Z( D B.①④⑤) i J6 ^' ?$ R; S" ?+ c* B C.②③④3 [- @+ W/ ]4 ^, G6 P" J' Z+ E* g D.③④⑤0 H% [$ N" B0 B7 _8 L&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白居易文辞丰富艳丽,尤精于做诗。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所著诗歌数十百篇,皆含讽谏之意,针砭时弊,弥补政务之缺漏,往往流传到宫中。
% c* W i4 D( c& @9 D8 Z/ j; \ B.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献绢,为魏征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上奏皇帝,希望可由公家为魏征子孙赎买,不要让李师道占取美名。宪宗皇帝赞赏他的看法。
4 N i$ \+ L7 P- T9 X. b6 a! Z0 Q8 h* f C.白居易在进谏吐突承璀之事时,言辞太尖锐,让皇上很不高兴。皇上认为白居易是对他无礼,难以忍受。
李绛劝说皇上,白居易事无巨细必定要说,并非说话轻佻,是为报答陛下,皇上想广开言路,就不宜阻止白居易讲话。. f$ E1 T C/ P# J5 B4 _. C- [ D.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领头上疏论其冤屈。
正碰上有人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执政宰相正厌恶他多言,奏请皇上贬他为江表刺史。
诏令发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替白居易求情,于是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 L( c: W8 H$ I, [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3分)(2)上曰:“卿言是也。”
由是多见听纳。(3分)答案【小题1】C【小题2】C 【小题3】D【小题4】(1)白居易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主上,决心用生平所贮积的才识,仰报圣恩。
(“自以”的“以”,1分,酬1分,句意通顺1分)(2)皇上说:“卿所说的正确。”从此(白居易的意见)多被采纳。
(是,1分也。省略,1分,见,表被动,1分)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凡:总共。
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试题分析:①白居易年轻时所写文章的特点,还未做官进谏。⑤是中书舍人王涯的上疏内容。
3.以学自损不如无学文言文阅读答案
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中“此”指代的内容。
答: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短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答:学习要永不满足,做人要谦虚,切忌傲气。
◎指出下列句子属何种句式:人疾之如仇敌低洼发文,恶之如鸱枭。 (状语后置)揭示道理学习要永不满足,做人要谦虚,切忌傲气。做人要谦虚,不能骄傲自大。名言警句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道理相同的名句:满招损,谦受益。过犹不及。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不能一学到一点东西就自高自大,骄傲自满 ,要谦虚 不可以目中无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1.夫:句首发语词。
2.学者:学习的人。
3.求益:求得长进。
4.凌忽:凌,欺侮;忽,轻视。
5.轻慢:轻视。慢,傲慢。
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6.同列:同辈。
7.疾之:怨恨他。
8.恶(wù):厌恶。
9.鸱枭(chī xiāo):两种恶鸟,这是古人的看法。
10.如此:像这样。(代指:才读数十卷书,就自高自大,冒犯长者,对同辈轻视傲慢。)
11.所以:是为了。
12.疾:痛恨。
13.也:罢了。
14.损:损害。
2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