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逖北伐文言文答案(祖逖北伐阅读答案)

    1.祖逖北伐阅读答案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5分)

    ①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 俱:

    ②及渡江 及:

    ③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 之:

    ④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诚:

    ⑤睿素无北伐之志 素: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②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21.“同寝,中夜闻鸡鸣”中包含了怎样一个成语?这个成语让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

    【答案】19.(5分)①一起 ②等到 ③的 ④如果,假如 ⑤平素,向来 (每小题1分)

    20.(4分)①“这并不是不好的声音!”于是就起床舞剑。(2分) ②全国各地的英雄豪杰,听到这一消息就起兵响应的一定大有人在。

    21.(3分)闻鸡起舞(1分)。启示:把勤奋努力,不断磨练自己的精神用于自己的学习。(2分)

    祖逖北伐文言文阅读答案,祖逖北伐文言文阅读答案2021,祖逖北伐文言文挖空训练答案

    2.祖逖北伐 阅读答案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日:“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日:“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5分)①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 俱: ②及渡江 及: ③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 之: ④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诚: ⑤睿素无北伐之志 素: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此非恶声也!”因起舞。②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21.“同寝,中夜闻鸡鸣”中包含了怎样一个成语?这个成语让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答案】19.(5分)①一起 ②等到 ③的 ④如果,假如 ⑤平素,向来 (每小题1分)20.(4分)①“这并不是不好的声音!”于是就起床舞剑。(2分) ②全国各地的英雄豪杰,听到这一消息就起兵响应的一定大有人在。

    21.(3分)闻鸡起舞(1分)。启示:把勤奋努力,不断磨练自己的精神用于自己的学习。

    北伐,文言文,答案

    3.祖逖北伐 阅读答案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日:“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日:“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5分)

    ①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 俱:

    ②及渡江 及:

    ③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 之:

    ④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诚:

    ⑤睿素无北伐之志 素: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②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21.“同寝,中夜闻鸡鸣”中包含了怎样一个成语?这个成语让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

    【答案】19.(5分)①一起 ②等到 ③的 ④如果,假如 ⑤平素,向来 (每小题1分)

    20.(4分)①“这并不是不好的声音!”于是就起床舞剑。(2分) ②全国各地的英雄豪杰,听到这一消息就起兵响应的一定大有人在。

    21.(3分)闻鸡起舞(1分)。启示:把勤奋努力,不断磨练自己的精神用于自己的学习。(2分)

    4.翻译文言文《祖逖北伐》

    答案选自百度百科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半夜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于是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谘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奋发杀敌,大王假如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5.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12至17题孙权劝学祖逖北伐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编辑本段]二、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太多为借口推辞。孙权说:“我哪里是要你成为研究经书,传授经学的学官呀!只不过是要你粗略地浏览群书,了解往事罢了。

    你说你事务多,能像我(有那么多事务)一样?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读书对我)十分有效益。”吕蒙这才开始从事学习。

    (后来)等到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谈论商议(时),(鲁肃)大吃一惊说:“(从)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现指学识尚浅的人)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才华的人)读书人离别了几天,就应该重新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就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并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告别。

    词语解释: 1,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资治通鉴》是司马光(1019~1086)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通体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权:指孙权,字仲谋。

    3,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你。 4,当涂掌事:当涂,当道。

    涂,通“途”。掌事,掌管政事。

    5,辞:推辞。 6,务:事务。

    7,孤:古时诸侯王的自称。 8,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春秋》《礼》等书。 9,博士:古代学官。

    10,邪(Yé):通“耶”,语气词。 11,涉猎:泛览,浏览群书。

    12,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13,乃:于是,就。

    14,及:到了…的时候。 15,过:经过。

    16,寻阳:县名。 17,才略:才学和谋略。

    18,非复:不再是。 19,更:重新。

    20,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21,大兄:老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2,见事:了解事物。

    23,但:只,仅。 24,孰若:哪个像。

    25,谓:对……说。 26,就:从事。

    27,遂:于是,就 28,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离别几日。 29,何:为什么。

    30, 即 :重新 31.初:原来,本来。 32,吕蒙:三国时吴国名将。

    [编辑本段]三、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夏县人)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

    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

    治平三年(1066)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英宗命设局续修。

    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王安石行新政,他竭力反对,与王安石在帝前争论,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

    被命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于熙宁三年(1070)出知永兴军(现在陕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阳,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成书。

    他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都亲自动笔。元丰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新党。

    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编辑本段]四、人教版教参 一、整体把握 本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因先前的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以补充,所以本文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进行改写的。

    与《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的文字相比,本文仅区区129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本文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6.祖逖北伐 练习题

    古文二则《孙权劝学》《祖逖北伐》同步练习 《古文二则》一. 知识积累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涉猎 祖逖 即更刮目相待 2. 填空题。 司马光( )时期( )家( ) 家,他花费19年时间主持编纂了历史巨著《 》是继《春秋左传》之后,我国又一部( )体通史。

    3.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卿今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但当涉猎 (4)即更刮目相待 (5)蹴琨觉 (6)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 (7)自相鱼肉 (8)人思自奋 4. 翻译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遗民既遭残贼 (3)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二. 强化阅读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 5~10题。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祖逛北伐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浴祭酒。

    进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音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秋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选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吴。”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逛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谋,市三千匹,不给艳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棍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盾进。 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中夜闻鸡鸣,蹴琨觉。(4)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6. 第一则古文的篇名为“孙权劝学”,你认为文中重点刻画的人物形象是孙权吗?为什么? 7. 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而鲁肃是吴国有名的谋士,但后来鲁肃为何愿意跟他“结友”? 8. 据历史所记载,祖逖率军北伐后,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结合课文,谈谈他如何体现出一代名将的胆识。

    9. 课文中有些语句已浓缩为成语,试着把它们写出来,并用它们各造一个句子。10. 读读这二则故事,你有什么启示?三. 链接课外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1~15题。

    闻鸡起舞 逖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后乃博览书记,该涉古 今,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

    侨居阳平。年二十四。

    阳平辟察孝廉,司隶再辟举秀才,皆不行。 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

    中夜问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逖、琨并有英气,每语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11. 给下列各词中的“辟”字注音、解释: 议论精辟 辟举秀才 辟邪 辟邪说 12.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不修仪检 赞世才具 每语世事 蹴琨觉曰13. 据文意,解释词语。

    荒鸡 恶声14. 翻译句子。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15. 填空题。

    闻鸡起 未雨绸 四海沸 一 而就 《古文二则》一. 知识积累1. 1. 略2. 北宋、政治、史学、资治通鉴、编年体3. (1)执政(2)推辞(3)广泛浏览(4)重新(5)踢(6)怨恨反叛(7)残杀、残害(8)自己奋起反抗4. (1)士别三日,就得重新看待了,兄长怎么认识事物这么晚呢?(2)沦陷区的人民已遭到残害 您如果能任命将领派出军队。二. 强化阅读 5. (1)事务( 2)广泛阅览群书,不深入研究 (3)醒(4)统率、率领6. 不是,是吕蒙,因为主要写他通过学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7. 因为吕蒙通过学习,从一介武夫转变成为通经书、懂谋略的儒将,才受到鲁肃的敬重,愿与之结交。8. 大胆进言,力主北伐。

    不被重用,仍矢志不渝,并身体力行,倾家资招募兵马。9. 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闻鸡起舞;自相鱼肉;望风响应10. 略 三. 链接课外 11. pì ,透彻;bì,征召;bì,驱除(用于迷信语);pì,驳斥12. 整理;帮助;往往;醒过来13. 不到鸡鸣时啼叫的鸡;不吉利的鸣叫声14. 那时我们要是在战场相遇,可以互相避让啊。

    15. 舞、缪、鼎、蹴。

    7.祖逖北伐 练习题

    古文二则《孙权劝学》《祖逖北伐》同步练习《古文二则》 一. 知识积累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涉猎 祖逖 即更刮目相待 2. 填空题。司马光()时期()家() 家,他花费19年时间主持编纂了历史巨著《 》是继《春秋左传》之后,我国又一部( )体通史。

    3.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卿今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但当涉猎 (4)即更刮目相待 (5)蹴琨觉 (6)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 (7)自相鱼肉 (8)人思自奋 4. 翻译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遗民既遭残贼(3)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二. 强化阅读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 5~10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祖逛北伐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浴祭酒。

    进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音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秋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选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吴。”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逛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谋,市三千匹,不给艳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棍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盾进。 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中夜闻鸡鸣,蹴琨觉。 (4)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6. 第一则古文的篇名为“孙权劝学”,你认为文中重点刻画的人物形象是孙权吗?为什么? 7. 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而鲁肃是吴国有名的谋士,但后来鲁肃为何愿意跟他“结友”? 8. 据历史所记载,祖逖率军北伐后,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结合课文,谈谈他如何体现出一代名将的胆识。

    9. 课文中有些语句已浓缩为成语,试着把它们写出来,并用它们各造一个句子。 10. 读读这二则故事,你有什么启示? 三. 链接课外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1~15题。

    闻鸡起舞逖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后乃博览书记,该涉古 今,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

    侨居阳平。年二十四。

    阳平辟察孝廉,司隶再辟举秀才,皆不行。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

    中夜问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逖、琨并有英气,每语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11. 给下列各词中的“辟”字注音、解释:议论精辟辟举秀才辟邪辟邪说 12.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不修仪检 赞世才具 每语世事 蹴琨觉曰 13. 据文意,解释词语。

    荒鸡 恶声 14. 翻译句子。 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15. 填空题。

    闻鸡起 未雨绸 四海沸 一而就《古文二则》 一. 知识积累 1. 1. 略 2. 北宋、政治、史学、资治通鉴、编年体 3. (1)执政(2)推辞(3)广泛浏览(4)重新(5)踢(6)怨恨反叛(7)残杀、残害(8)自己奋起反抗 4. (1)士别三日,就得重新看待了,兄长怎么认识事物这么晚呢?(2)沦陷区的人民已遭到残害 您如果能任命将领派出军队。 二. 强化阅读 5. (1)事务( 2)广泛阅览群书,不深入研究 (3)醒(4)统率、率领 6. 不是,是吕蒙,因为主要写他通过学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7. 因为吕蒙通过学习,从一介武夫转变成为通经书、懂谋略的儒将,才受到鲁肃的敬重,愿与之结交。 8. 大胆进言,力主北伐。

    不被重用,仍矢志不渝,并身体力行,倾家资招募兵马。 9. 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闻鸡起舞;自相鱼肉;望风响应 10. 略 三. 链接课外 11. pì ,透彻;bì,征召;bì,驱除(用于迷信语);pì,驳斥 12. 整理;帮助;往往;醒过来 13. 不到鸡鸣时啼叫的鸡;不吉利的鸣叫声 14. 那时我们要是在战场相遇,可以互相避让啊。

    15. 舞、缪、鼎、蹴。

    祖逖北伐文言文答案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