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文言文解词练习(初中课外文言文题要多一些(大概4)

    1.初中课外文言文题要多一些(大概4

    一、杨氏入山之大穴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枲(xǐ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 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1。区别下列语句中"之"的用法或含义。

    入山之大穴 与众共之 杨谢而从之 2。 在括号中填写下列句子中省略的部分。

    (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 )与老人同出。

    3。杨氏答应了要定居穴中吗?由哪句话可看出来? 4。

    穴中人为什么不让杨氏"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呢? (一)认真艾子 ①游于郊外,弟子通、执二子从焉,渴甚,使执子乞浆 ②于田舍。 有老父 ③映门观书,执子揖而请,老父指卷中“真”字问曰:“识此字,馈汝浆。”

    执子曰:“‘真’字也”。父怒不与,执子返以告。

    艾子曰:“执也未达④,通也当往。”通子见父,父如前示之。

    通子曰:“此‘直八’两字也。”父喜,出家酿之美者与之,艾子饮而甘之,曰:“通也智哉!使复如执之认真,一勺水吾将不得吞矣。

    ” 「注释」①艾子:作者为褒贬或讽喻现实而假托的战国时代的人物。 ②浆:解渴的薄酒。

    ③老父:老年的男子。 ④达:通达事理。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使执子乞浆于田舍() ②艾子饮而甘之( ) 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与“执子返以告”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愿以闻于官B。吾赖是以食吾躯C。

    执子揖而请D。而吾以捕蛇独存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通子见父,父如前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你是怎样理解作者对执子和通子的态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对于“认真”二字,你在平时是怎样理解的?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皇后智劝太宗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

    ‘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

    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 (选自《贞观政要》)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①晏子请数其罪云( ) ②使公以马杀人( ) ③必轻吾国() 2。

    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有几句话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中考文言文一词多义,中考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上海语文中考文言文考词

    2.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总结,整理人教版的,按字、词什么的弄

    1。

    居①停留②在某种地位③居住④坐2。亡①失去②通无③死亡④逃3。

    绝①极点②停止③非常④隔绝4。故①特地②久③所以④原因5。

    诚①诚心②果真③确实6。易①容易②交换③改变7。

    顾①看②拜访③反而8。 举①举起②发动③全④提出⑤推荐9。

    去①离开②距离10。 当①抵挡②距离11。

    益①增加②更加③渐渐④好处12。会①会合②时机③恰好13。

    兵①兵器②军队③战争14。度①揣度②越过15。

    方①方圆②刚16。 极①极点②尽17。

    达①到②得志18。业①事业②职业③学业19。

    意①心意②神情20。道①道义②说③道路④方法具体例句:(只想到这么多)2。

    亡①失去---大道以多岐亡羊(中山狼传)②通无---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丷丷)③死亡---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丷丷)④逃---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3。 绝①极点---以为妙绝(口技)②停止---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③非常---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④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4。

    故①特地--公子往,请数之,朱亥故不复谢(信陵君窃符救赵)②久③所以---故木受绳则直④原因---既克,公文其故(曹刿论战)5。诚①诚心---帝感其诚,命夸娥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②果真---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隆中对)③确实---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6。易①容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滕王阁记)②交换---使人遣赵王书,愿以十五城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③改变--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察今)7。

    顾①看---君臣相顾,泣下沾襟②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③反而---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8。举①举起---肩举驴上,引避道左(中山狼传)②发动---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③全④提出---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⑤推荐---众议举宠为督(出师表)先写到这里,555。

    翻书翻死了呢这样回答是对的吧,不然,我白翻书了!!!9。去①离开---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②距离---去村四里有森林(冯婉贞)10。

    当①抵挡---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赤壁之战)②距离13。兵①兵器---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伦)②军队---可汗大点兵(木兰诗)③战争---兵旱相乘(乘:交加),天下大屈(论积贮疏)14。

    度①揣度---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②越过---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20。道①道义---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②说---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③道路---会天下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④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有些真的找不到,帮不上了哈哈,这两天被我翻出来了!!!1。

    居①停留---不可久居(至小丘西小石潭记)②在某种地位---佛印居右(核舟记)③居住---自吾氏三世居是乡(捕蛇者说)④坐---令女居其上(西门豹治邺)10。 当①抵挡---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②距离11。

    益①增加---有所广益《出师表》②更加---君之疾在肌肤,不治将益深||香远益清《爱莲说》③渐渐---益习其怕,又近出前后(习:熟悉,习惯)④好处---满招损,谦得益15。 方①方圆---今齐地方千里,有二十城(地方:古今异意)②刚---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16。

    极①极点---屋极有窗以达气②尽---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孟子·梁惠王上)17。 达①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列子·汤问)②得志18。

    业①事业---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②职业---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以是为业(卖柑者言)③学业---术业有专攻(师说)19。 意①心意---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②神情---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狼三则)。

    文言文,中考

    3.中考必知的文言文字词解释

    课内文言文阅读在考纲中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意义;理解和翻译文言句子的大意、作者的感情倾向、作品特色等。

    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时既要重视基础,又要加强能力训练。基础知识重在复习实词、通假字及意义、古今异义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

    句子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逐字逐句落实,并在翻译过程中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并把词类活用翻译出来,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要求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如07年翻译句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正确译为:“鱼,是我喜爱(想要)的,熊掌,也是我喜爱(想要)的。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愿意舍弃鱼而得到熊掌。”

    得分要点:整句翻译准确流畅得满分,其中“所欲,得兼”准确翻译各占0.5分。文章理解注重能力培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归纳主旨,划分主次,概括段意,理清思路,评价人物思想感情,把握作者观点。

    平时学生要多练,不断总结,在2008年的复习备考中学生可以不把《桃花源记》《天寺夜游》《鱼我所欲也》《庄子二章》作为复习重点,因为它们是04~07年的中考试题,考生可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在此。

    4.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总结,整理

    1.居 ①停留 ②在某种地位 ③居住 ④坐2.亡 ①失去 ②通 无 ③死亡 ④逃3.绝 ①极点 ②停止 ③非常 ④隔绝4.故 ①特地 ②久 ③所以 ④原因5.诚 ①诚心 ②果真 ③确实6.易 ①容易 ②交换 ③改变7.顾 ①看 ②拜访 ③反而8.举 ①举起 ②发动 ③全 ④提出 ⑤推荐9.去 ①离开 ②距离10.当 ①抵挡 ②距离11.益 ①增加 ②更加 ③渐渐 ④好处12.会 ①会合 ②时机 ③恰好13.兵 ①兵器 ②军队 ③战争14.度 ①揣度 ②越过15.方 ①方圆 ②刚16.极 ①极点 ②尽17.达 ①到 ②得志18.业 ①事业 ②职业 ③学业19.意 ①心意 ②神情20.道 ①道义 ②说 ③道路 ④方法 具体例句:(只想到这么多)2.亡 ①失去---大道以多岐亡羊(中山狼传) ②通 无---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丷丷) ③死亡---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丷丷) ④逃---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3.绝 ①极点---以为妙绝(口技) ②停止---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 ③非常---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④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4.故 ①特地--公子往,请数之,朱亥故不复谢(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久 ③所以---故木受绳则直 ④原因---既克,公文其故(曹刿论战)5.诚 ①诚心---帝感其诚,命夸娥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②果真---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隆中对) ③确实---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6.易 ①容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滕王阁记) ②交换---使人遣赵王书,愿以十五城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改变--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察今)7.顾 ①看---君臣相顾,泣下沾襟 ②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③反而---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8.举 ①举起---肩举驴上,引避道左(中山狼传) ②发动---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③全 ④提出---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 ⑤推荐---众议举宠为督(出师表) 先写到这里,555.。

    翻书翻死了呢 这样回答是对的吧,不然,我白翻书了!!! 9.去 ①离开---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 ②距离---去村四里有森林(冯婉贞)10.当 ①抵挡---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赤壁之战) ②距离13.兵 ①兵器---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伦) ②军队---可汗大点兵(木兰诗) ③战争---兵旱相乘(乘:交加),天下大屈(论积贮疏)14.度 ①揣度---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②越过---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20.道 ①道义---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②说---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③道路---会天下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④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有些真的找不到,帮不上了 哈哈,这两天被我翻出来了!!!1.居 ①停留---不可久居(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②在某种地位---佛印居右(核舟记) ③居住---自吾氏三世居是乡(捕蛇者说) ④坐---令女居其上(西门豹治邺)10.当 ①抵挡---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②距离11.益 ①增加---有所广益《出师表》②更加---君之疾在肌肤,不治将益深||香远益清《爱莲说》③渐渐---益习其怕,又近出前后(习:熟悉,习惯) ④好处---满招损,谦得益15.方 ①方圆---今齐地方千里,有二十城(地方:古今异意) ②刚---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16.极 ①极点---屋极有窗以达气 ②尽---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孟子·梁惠王上)17.达 ①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列子·汤问) ②得志18.业 ①事业---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②职业---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以是为业(卖柑者言) ③学业---术业有专攻(师说)19.意 ①心意---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②神情---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狼三则)。

    5.快中考了,山东人教版初中三年所有文言文中重点词语解释,语句解释

    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能力测试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⒈解释加点字 ⑴具答之( ) ⑵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⑶ 屋舍俨然( ) ⑷各复延至其家( ) ⑸乃不知有汉( ) ⑹便要还家( ) ⒉下列加点字与“皆叹惋”句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是( )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⒊有些成语出自本文,请写出两个 、⒋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阡陌交通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无论魏晋 D、设酒杀鸡作食 ⒌翻译句子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 ⒍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⒈《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采用了 的写法。 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有仙则名( ) (2)斯是陋室( ) (3)惟吾德馨( ) (4)无案牍之劳形( ) ⒊“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策之不以其道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⒋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⒌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 ) A.自己和诸葛亮、扬雄一样都居住在陋室中。

    B.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 C.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D.表明作者怀念诸葛亮、扬子云。 (三)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⒈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可爱者甚蕃( ) ⑵濯清涟而不妖( ) ⑶香远益清( ) ⑷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⒉ 翻译文言语句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⒊ 选文第1节从 、、三个方面对莲花进行了描写。 ⒋ 短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对待的?请简述理由。 ⒌ 模仿例句,用同样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 ,因为它 。

    (四)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⒈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为宫室、器皿、人物 ( ) ⑵中轩敞者为舱( ) ⑶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 ⑷高可二黍许( ) ⒉翻译下面句子 ⑴尝贻余核舟一 ⑵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⒊选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⒋这件雕刻作品的主题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⒌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分别刻在船窗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 (五)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⒈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⑴不独亲其亲 ( ) ⑵男有分,女有归( )( ) ⒉找出文中两个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通 解释 通 解释 ⒊翻译句子 (1)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2)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⒋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

    中考文言文解词练习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