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主要性(文言文有什么用?)
1.文言文有什么用?
我想是没有。
我们的生命里,只有在学校里短短的几年时间,有幸读几篇文言文,毕业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接触了。文言文跟我们的缘分很短,短到似乎即使你从没学过,一点也不妨碍你成为高贵且有教养的人。就像许多人没上过学,大字不识,也不妨碍他可以成为高贵而有教养的人一样。
读书,识字,懂文言文,跟高贵与否没什麽关联,事实上书读得越多,做坏事的能力反而越强。那麽我们要因为这个缘故一把火烧掉所有藏书,绝圣弃智,让大家重返结绳记事的年代吗?当然没有人会这麽反智。
文字是一种工具,让你记录当下的心智活动,并且跨越时空,传达到你想都想不到的地方,撞击你根本不知道他是谁的人。文言文同样也只是一种工具,一种让当代中文读者可以穿越时空、「尚友古人」的东西。
懂得白话文,你可以看书,读报,上网,享受哈利波特的情节,但是懂得文言文,你的知识范围就可以包括老子、庄子、孔子、史记、三国、唐诗宋词……认识那两三千年里各种奇才异能之士。
那里有博爱也有杀戮,有占卜也有非命,有半部论语也有千金要方;那里保留著几百个世代贤驽智愚的人类,尽力活过、想过、挣扎过的痕迹。
当然,不认识那些,一点也不妨碍我们歌照唱、卡照刷、日子照过。然而这些古老的经史典籍所形塑的世界,毕竟跟我们共同生活了千百年,我们的思想、礼俗、节庆、仪祭、典故、世界观、座右铭、神话传说,表面上可能看不出特别来历,但追踪起来,你总会回到那个庞大的、静默的、古典的世界。
在哈利波特的情节里,巫术世界平行在麻瓜世界之外,麻瓜不需要巫术,也不用咒语,每天过著自足的生活,完全可以对魔法世界无所感觉,但如果你穿过伦敦王十字车站九又四分之三号月台,你的世界就再也不同了。
古典的文化世界也一样,虽然你可以完全无所感,但是那个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并且是我们这个现存世界古老的源头。
知识和眼界是智慧的基础,透过文言文这样的工具,你可以在一个平行的、静默的宇宙里,找到饱满的知识和眼界(当然也包括愚昧和无知,但那也算是眼界的范围)。
文言文并不是用来让作文文笔优美用的,文言文是让我们体会思想,培养视野,训练洞察力,寻找精神上的启蒙用的。有见识的人才写得出好文章,不然也只是堆砌的词藻罢了(别以为文言世界只能教养一种人,塑造唯一的观点)。
无论我们愿不愿承认,我们大部分人的文字、语言、家族姓氏、宗族祭祀、鬼神传说、饮食器物,渊源都来自那里。包括你能读懂这篇文章,也是因为那个古老的世界曾经存在。
2.中国古代文言文的重要性有哪些
文言是一种有着几千年历史渊源的语言,而白话是一种历史极短的语言。
文言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数量巨大的极富表现力的典故、语汇、辞章,而全民使用白话自“五四”诞生至今不过百年。白话还没有创造出自己“辉煌”、“丰厚”的历史“积淀”,白话基本源自文言,当今白话的基本语汇几乎依附于、脱胎于文言,白话的辞章文法也并没有超脱文言。
用不太恰当的比喻来说,文言与白话的关系,一母一子,一本一末。人们在孩童的“语言敏感期”,从“根源处”学习语言,阅读和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古文,打好文言根基,再运用白话来表达,那么,写出的文字就比较简洁、干净、纯粹、典雅、形象、传神;相反,通过白话来学习运用白话,写出的文字,就难以达到以上境界,而可能拖沓、冗长、繁琐、欧化、罗嗦、抽象。
五。
3.文言文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
文言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
中国在1918年以前,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在中华数千年历史中,语言的口语变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却保持相近的格式。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
4.古文中(文言文)的“性”是什么意思
性,读作xìng。基本含义:
①人或事物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作用、性能等:性质、性格、性命(生命)、性能、个性、属性、粘性、弹性。
②性质、思想、感情等方面的表现:典型性、开放性、指令性。
③男女或雌雄的特质:性别、男性、女性。
④有关生物生殖的.
⑤表示词性类别的语法范畴。
①人的本性。
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说文》
性,质也。──《广雅》
天命之谓性。──《礼记·中庸》
自诚明谓之性。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荀子·性恶篇》
五性者何?仁义礼智信也。──《白虎通》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荀子·正名篇》
②事物的性质或性能。
则天之明,因地之性。──《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物性之苦。──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物性之不同。──宋·沈括《梦溪笔谈》
③通“生”(shēng)。生命;生机。
莫保其性。──《左传·昭公八年》
民乐其性,而无寇雠。──《左传·昭公十九年》
为炮烙以伤民性。──《韩非子·难势》
性命寿长,终其天年而不夭伤。──《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以治气养性,则身后彭祖。──《韩诗外传·卷一》
④性情;脾气。
动心忍性。──《孟子·告子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晋·陶潜《归园田居》
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梁书· 韦放传》
吾性不喜华靡。──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公(袁可立子)性情胆略,流露尽于此矣。——明 陈继儒《袁伯应诗集序》
性悖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尊德性。──清·刘开《问说》
⑤性别。如:男性;女性;雄性;雌性
⑥词的属性。如:阳性、阴性、中性
⑦与生殖、性欲有关的。如:性感;性欲
⑧指事物的本质。
与“相”相对。如:性心(佛教语。真心。即自性清净心);性火(佛教语。谓遍布于一切物质现象的火性);性宗(道家的一宗派,主张以修性为本);性相(性指事物的本性;相指事物的表相)
⑨内心。如:性地(聪慧;修养);性窦(心窍);性识(天分,悟性)
唐朝韩愈在《原性》中说:“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曰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其所以为性者五:曰仁、曰礼、曰信、曰义、曰智……。
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恶;扬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恶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