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叔献文言文的涸(《候叔献》文言文翻译)
1.《候叔献》文言文翻译
翻译:北宋神宗熙宁年间,睢阳一带筑造汴堤用来排水,本想让低洼地成为可以耕种的土地。没有想到,汴河水位突然暴涨,提防突然崩塌,一时间无法抢修。当时都水的丞候叔献看过灾情后,他发现上游数十里外,有一座废弃古城,就命令人掘开一部分城墙堤防,把水引入古城里面。因此下游的水量减少,工人这才有办法靠近堤防修复堤防。
到了第二天,古城积水已经满荷,水又开始往下流,但是堤防已经修复,于是又将古城外掘开的堤防堵住,使得河水能够沿着河道平稳地流去,而城内的积水在短时间内也全消退了。很多人都非常佩服候叔献的机智聪明。
原文:
熙宁中,濉阳界中发①汴堤淤田②,汴水暴至,堤防颇坏陷,将毁,人力不可制。都水丞③侯叔献时莅④役相视,其上数十里有一古城,急发汴堤注水入古城中,下流遂涸,急使人治堤陷。次日,古城中水盈,汴流复行,而堤陷已完矣,徐塞古城所决,内外之水,平而不流,瞬息可塞,众皆伏其机敏。
扩展资料:
侯叔献一生心血都倾注于水利事业。其治水主张,竟遭到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保守派的诋毁,说他治水破坏风水龙脉,会招来天神降灾。他不为所动,坚持治水,以水利司钱召募民工修筑圩堤;鼓励农民开垦淤田,减免农税,使垦荒者获益很大;利用水道,沟通内外河道运输,以至后来高丽国入贡也经由水道。
他长年奔波于水利事业,终因积劳成疾,于宋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病逝于扬州光山寺治水任上。宋神宗停止视朝一日,以示哀思。
王安石特作《叔献公挽诗》一首:“江河复靓舜重瞳,荒度平成继禹功。爱国忘家钦圣命,劳身焦思代天工。光山寺远星辰暗,薤露歌残血泪红。臣子如公直不愧,两全忠孝古人风。”以示悼念。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侯叔献
2.简明的话叙述候叔献治水过程
侯叔献从小胸怀大志,刻苦读书,庆历六年(1046)中进士。始任雍丘县尉,改桐庐县令。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奸吏、豪强敛缩。后调制置三司条例司任秘书丞,参与议法。熙宁元年(1068),神宗即位,志在富国,决定以农为本,制订出“农田利害条约”。侯叔献进言:汴河两岸原有沃土千里,因每年大汛期间汴河暴涨,冲击河堤,使官、私之地二万多顷变成盐碱地,而今用来牧马,也不过万顷,其余都白白荒芜不用。只要依汴河两岸地势开渠筑陂坝,增设溢洪道,将黄河上游的樊山水引入汴河,冲刷盐碱地,使其变为良田。神宗令为开封府界常平,执行此事。后因都水监对此持异议,改调淮南提举、两浙常平使。
熙宁三年(1070),正值王安石推行新法之时,侯叔献擢升都水监,提举沿汴淤田。他长年奔走各地,察看山川地势,吸收群众治水经验,辟大湖、立新堤、开支流,引樊水和汴水淤田治理盐碱地,经过数年努力,将汴河两岸荒芜之地变成40万顷良田。熙宁六年,迁河北水陆转运判官兼都水监。他主持引京、索二水,开挖河道,设置河闸,调节用水,既利灌溉,又利水运。后又亲自督率民工疏浚了白沟、刀马、自盟三条河流,修复废塞的朝宗闸,开河二千余里,大面积改善了当地农田灌溉条件。熙宁八年,主持引汴入蔡工程,使航运畅通。
侯叔献一生心血都倾注于水利事业。其治水主张,竟遭到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保守派的诋毁,说他治水破坏风水龙脉,会招来天神降灾。他不为所动,坚持治水,以水利司钱召募民工修筑圩堤;鼓励农民开垦淤田,减免农税,使垦荒者获益很大;利用水道,沟通内外河道运输,以至后来高丽国入贡也经由水道。宋神宗嘉奖他:“古人所谓勤于邦,尽力乎沟洫,于卿无愧。”
他长年奔波于水利事业,终因积劳成疾,于熙宁九年(1076)卒于扬州光山寺治水任上。宋神宗停止视朝一日,以示哀思。王安石特作《叔献公挽诗》一首:“江河复靓舜重瞳,荒度平成继禹功。爱国忘家钦圣命,劳身焦思代天工。光山寺远星辰暗,薤露歌残血泪红。臣子如公直不愧,两全忠孝古人风。”以示悼念。
3.关于侯叔献的文言文
熙宁中,濉阳界中发汴堤淤田①,汴水暴至,堤防颇坏陷将毁,人力不可制。
都水丞侯叔献②时莅其役,相视其上数十里有一古城,急发汴堤,注水入古城中,下流遂涸,急使人治堤陷。次日,古城中水盈,汴流复行,而堤陷已完矣。
徐塞古城所决,内外之水平而不流,瞬息可塞。(选自《梦溪笔谈》)【注释】①发汴堤淤田:开筑汴堤排水,让低洼地成为可开垦的田地。
②侯叔献:字景仁,宜黄(今属江西)人。官至判都水监,卒于任。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1)古城中水盈()(2)徐塞古城所决()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堤防颇坏陷将毁,人力不可制。
13.(1)侯叔献治汴堤的方法是“”---“”---“”。(3分)(2)从文中看,侯叔献是一个、的人。
(2分)答案解析:11.(1)满,充满(2分)(2)慢慢地、缓缓地(2分)12.堤防多处有破坏塌陷将要毁掉,人的力量不能控制。(3分)13.(1)“相视其上数十里有一古城,急发汴堤,注水入古城中”(1分)、“急使人治堤陷”(1分)、“徐塞古城之所决”(1分)(2)恪尽职守(爱护百姓)、机智聪明。
(1分一空)。
4.凅泽之蛇文言文翻译
译文:
池塘干涸了,蛇将要迁徙(xǐ),有条小蛇对大蛇说:“你走(在前面),我跟随着你,人们认为是出行的蛇罢了,必定会有人杀死你;
不如咱们互相衔着,你背着我走,人们看见就会把我当作蛇神呢。”于是它们互相衔着穿过大路。人们看见,都躲开它们,说:“真是神灵啊!”
原文:
泽涸,蛇将徙(xǐ)。有小蛇谓大蛇曰:“子行而我随之,人以为蛇之行者耳,必有杀子者;不如相衔负我以行,人以我为神君也。”乃相衔负以越公道⑦,人皆避之,曰:“神君也。”
扩展资料:
寓意
明明是蛇,有的人却把它当做神,就因为被它那种装模作样,故弄玄虚的做法暂时欺骗了。
寓言告诉人们,要仔细观察,弄清实质,以识别诡计。
成语及其解释
涸泽之蛇(水蛇装神):老实人受欺负,奸诈的人玩弄手段得到好处。
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林上》:“子独不闻涸泽之蛇首?泽涸,蛇将徙。”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涸泽之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