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花月令(文言文《花月令》求现代文翻译)
1.文言文《花月令》求现代文翻译
历史上的花月令,有几种,最早的始于夏代,但多数与今天已不甚合辙,现介绍明代程羽文的花月令,至今仍有很好的实用价值:正月:兰蕙芬。
瑞香烈。樱桃始葩。
径草绿。望春初放。
百花萌动。二月:桃始夭。
玉兰解。紫荆繁。
杏花饰其靥。梨花溶。
李花白。三月:蔷薇蔓。
木笔书空。棣萼韡韡。
杨入大水为萍。海棠睡。
绣球落。四月:牡丹王。
芍药相于阶。罂粟满。
木香上升。杜鹃归。
荼穈香梦。五月:榴花照眼。
萱北乡。夜合始交。
薝匐有香。锦葵开。
山丹赪。六月:桐花馥。
菡萏为莲。茉莉来宾。
凌霄结。凤仙绛于庭。
鸡冠环户。七月:葵倾日。
玉簪搔头。紫薇浸月。
木槿朝荣。蓼花红。
菱花乃实。八月:槐花黄。
桂香飘。断肠始娇。
白苹开。金钱夜落。
丁香紫。九月:菊有英。
芙蓉冷。汉宫秋老。
芰荷化为衣。橙橘登。
山药乳。十月:木叶落。
芳草化为薪。苔枯萎。
芦始荻。朝菌歇。
花藏不见。十一月:蕉花红。
枇杷蕊。松柏秀。
蜂蝶蛰。剪彩时行。
花信风至。十二月:蜡梅坼。
茗花发。水仙负冰。
梅香绽。山茶灼。
雪花六出。
2.花月令原文
历史上的花月令,有几种,最早的始于夏代,但多数与今天已不甚合辙,现介绍明代程羽文的花月令,至今仍有很好的实用价值:花月令正月:兰蕙芬。
瑞香烈。樱桃始葩。
径草绿。望春初放。
百花萌动。二月:桃始夭。
玉兰解。紫荆繁。
杏花饰其靥。梨花溶。
李花白。三月:蔷薇蔓。
木笔书空。棣萼韡韡。
杨入大水为萍。海棠睡。
绣球落。四月:牡丹王。
芍药相于阶。罂粟满。
木香上升。杜鹃归。
荼穈香梦。五月:榴花照眼。
萱北乡。夜合始交。
薝匐有香。锦葵开。
山丹赪。六月:桐花馥。
菡萏为莲。茉莉来宾。
凌霄结。凤仙绛于庭。
鸡冠环户。七月:葵倾赤。
玉簪搔头。紫薇浸月。
木槿朝荣。蓼花红。
菱花乃实。八月:槐花黄。
桂香飘。断肠始娇。
白苹开。金钱夜落。
丁香紫。九月:菊有英。
芙蓉冷。汉宫秋老。
芰荷化为衣。橙橘登。
山药乳。十月:木叶落。
芳草化为薪。苔枯萎。
芦始荻。朝菌歇。
花藏不见。十一月:蕉花红。
枇杷蕊。松柏秀。
蜂蝶蛰。剪彩时行。
花信风至。十二月:蜡梅坼。
茗花发。水仙负冰。
梅香绽。山茶灼。
雪花六出。
3.古文中十二个月份的称呼都是些什么?一月是正月,二月是如月,还有
古文中十二个月的称呼 一月:瑞月二月:花月 三月:桐月四月:梅月五月:蒲月六月:荷月七月:兰月八月:桂月九月:菊月十月:阳月十一月:辜月十二月:霜月 中国古代中各月份的别称1、月份的别称 (通俗版) 一月: 正月 端月 初月 嘉月 新月 开岁 陬月 二月: 丽月 杏月 花月 仲月 仲春 酣月 如月 三月: 桃月 绸月 季月 莺月 晚春 暮春 四月: 阳月 麦月 梅月 纯月 清和 初夏 余月 五月: 蒲月 榴月 郁月 呜蜩 天中 仲夏 皋月 六月: 荷月 焦月 署月 精阳 溽暑 季暑 且月 七月: 瓜月 巧月 兰月 兰秋 肇秋 新秋 首秋 相月 八月: 桂月 仲商 竹春 正秋 仲秋 壮月 九月: 菊月 暮商 霜序 朽月 季秋 玄月 青女月 三孟秋 十月: 良月 露月 初冬 开冬 阳月 冬 飞阴月 十一月: 畅月 葭月 仲冬 幸月 龙潜月 十二月: 冰月 腊月 严月 除月 季冬 残冬 末冬 嘉平 穷节 星回节2、夏历月份别名 一月:正月、元月、端月、孟月、征月、初月、嘉月、三微月、陬(zou)月、 孟春、开岁、发岁、献岁、芳岁、华岁、早春、春王、孟阳、孟陬、首阳、 新正、夏正、三之日、青阳、三阳、初春、始春、元春、大簇、首春、 元阳、正阳、寅月、泰月。
二月:杏月、丽月、花月、令月、如月、仲春、酣春、仲阳、竹秋、四之日、中和、 花潮、夹钟、大壮、卯月。三月:桃月、桐月、蚕月、季春、末春、暮春、晚春、杪(miao)春、莺时、桃浪、 雩(yu)风、樱笋时、上已、寒食、三春、阳春、故洗、央月、辰月。
四月:梅月、麦月、仲月、阴月、乏月、麦秋月、清和月、余月、槐月、孟夏、 初夏、维夏、槐夏、麦候、麦序、纯阳、正阳、朱明、麦秋、仲吕、乾月、 槐序、已月。五月:榴月、蒲月、恶月、皋月、午月、仲夏、天中、郁蒸、小刑、鸣蜩(tiao)、 满月、端阳、端月、蕤(rui)宾。
六月:荷月、季月、焦月、暑月、溽月、且月、伏月、季夏、精阳、徂(cu)署、 荔月、天贶(kuang)、林钟、遁月、未月。七月:兰月、瓜月、凉月、巧月、相月、桐月、霜月、孟秋、初秋、上秋、首秋、 早秋、新秋、瓜时、兰秋、肇秋、中元、夷则、否月、申月。
八月:桂月、壮月、仲秋、仲商、正秋、中秋、桂秋、竹小春、南吕、酉月。九月:菊月、朽月、玄月、亥月、青女月、季秋、凉秋、三秋、杪秋、穷秋、暮秋、 晚秋、季商、暮商、霜序、重阳、菊秋、无射、菊序、元月、剥月、戍月。
十月:良月、小春月、阳月、孟冬、开冬、上冬、初冬、小阳春、梅月、阳春、 应钟、坤月、亥月。十一月:葭(jia)月、龙潜月、畅月、辜月、子月、复月、仲冬、一之日、霞月 、冬月、长至、黄钟。
十二月:冰月、除月、腊月、蜡月、严月、涂月、嘉平月、季冬、末冬、暮冬、 杪冬、残冬、穷节、星回节、二之日、清祀、寒冬、大吕、严冬、临月、 岁杪、丑月。3、农历四季的别称 春季:阳春、艳阳、淑节、青春、阳节、青阳 夏季:三夏、朱明、九夏、炎夏、朱律、清夏 秋季:凄辰、金天、三秋、商节、素节、白藏 冬季:安宁、冬辰、岁余、九冬、无序、严节4、以花命名的农历各月份的诗意别称 正月——柳月 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二月——杏月 杏花闹枝头,又称杏月 三月——桃月 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 四月——槐月 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 五月——榴月 石榴红似火,又称榴月 六月——荷月 荷花满池放,又称荷月 七月——巧月 凤仙节节开,又称巧月 八月——桂月 桂花遍地香,又称桂月 九月——菊月 菊花傲霜雪,又称菊月 十月——阳月 芙蓉显小阳,又称阳月 十一月——葭月 葭草吐绿头,又称葭月 腊月——梅月 梅花吐幽香,又称梅月5、农历各月份的又一别称 正月:孟春、寅月、嘉月、首阳、献岁、早春、元月、端月、华月、夏正、冠月、新正 二月:建卯、夹仲、丽月、酣春、花朝、仲春、花月、杏月、竹秋、火壮、中春 三月:季春、姑先、桃月、辰月、莺时、末春、蚕月、桐月、秒春、桃浪 四月:槐序、孟夏、麦春、乾月、除月、麦候、建巳、中吕、朱明、正阳 五月:建午、炎月、天中、午月、幕月、仲夏、蒲月、郁蒸、小刑、鸣蜩 六月:季夏、林钟、征暑、荷月、遁月、精阳 七月:早秋、兰秋、首秋、建中、上秋、相月 八月:仲商、中秋、壮月、桂月、仲秋、南宫 九月:朽月、霜序、菊月、暮秋、无射、咏月 十月:良月、子春、孟冬、初冬、坤月、吉月 十一月:建字、葭月、畅月、复月、黄钟、寒月 十二月:建丑、严月、腊月、嘉平、残月、冰月 农历月份的别称 农历一月也叫正月,吴自牧在《梦梁录·正月》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唐人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诗中描述:“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又称端月,那是秦朝为避始皇之忌讳,正与嬴政的“政”谐音,故而把正月改为端月。
4.谁能给解释一下《花月令》里的那些花的全名
正月:兰蕙芬。瑞香烈。樱桃始葩。径草绿。望春初放。百花萌动。
二月:桃始夭。玉兰解。紫荆繁。杏花饰其靥。梨花溶。李花白。
三月:蔷薇蔓。木笔书空。棣萼韡韡。杨入大水为萍。海棠睡。绣球落。
四月:牡丹王。芍药相于阶。罂粟满。木香上升。杜鹃归。荼穈香梦。
五月:榴花照眼。萱北乡。夜合始交。薝匐有香。锦葵开。山丹赪。
六月:桐花馥。菡萏为莲。茉莉来宾。凌霄结。凤仙绛于庭。鸡冠环户。
七月:葵倾日。玉簪搔头。紫薇浸月。木槿朝荣。蓼花红。菱花乃实。
八月:槐花黄。桂香飘。断肠始娇。白苹开。金钱夜落。丁香紫。
5.带有花月的诗句飞花令
带有花月的诗句1、花月醉管弦,江山随杖履。
章甫《送张寺丞》2、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唐·李白《襄阳曲四首》3、竹风能醒酒,花月解留人。
唐·张谓《夜同宴,用人字》4、翻飞射野兽,花月醉雕鞍。李白《幽州胡马客歌》5、花月霁来好,云泉堪梦归。
唐·钱起《新昌里言怀》6、含情别故侣,花月惜春分。唐·钱起《赋得巢燕送客》7、花月北窗下,清风期再过。
唐·孟浩然《晚春题远上人南亭》8、衣冠无赖客,花月可怜宵。王翥《送张判官归巴州》9、花月以为姿,风露以为食。
舒岳祥《古思二首》10、对君君不乐,花月奈愁何。唐·李白《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四首》11、花月两模糊,隔窗看欲无。
杨基《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12、花月还同赏,琴诗雅自操。唐·白居易《寄献北都留守裴令公》13、翻飞射鸟兽,花月醉雕鞍。
唐·李白《幽州胡马客歌》14、花月方浩然,赏心何由歇。唐·韦应物《沣上与幼遐月夜登西冈玩花》15、谈笑尽贵游,花月倾壶觞。
清·吴伟业《遇南厢园叟感赋八十韵》16、关防驱使节,花月眷离筵。唐·钱起《奉送户部李郎中充晋国副节度出塞》17、花月登临处,江山怅望中。
唐·姚鹄《书情献知己》18、风波抛旧路,花月伴闲身。范仲淹《赠叶少卿》19、花月成三友,江海为四邻。
宋·陆游《乙巳秋暮独酌》20、花月自有妖,未易以理察。姜特立《蜡梅》。
6.带有花月的诗句飞花令
1、花月醉管弦,江山随杖履。——出自章甫《送张寺丞》
2、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出自唐·李白《襄阳曲四首》
3、竹风能醒酒,花月解留人。——出自唐·张谓《夜同宴,用人字》
4、翻飞射野兽,花月醉雕鞍。——出自李白《幽州胡马客歌》
5、花月霁来好,云泉堪梦归。——出自唐·钱起《新昌里言怀》
6、含情别故侣,花月惜春分。——出自唐·钱起《赋得巢燕送客》
7、花月北窗下,清风期再过。——出自唐·孟浩然《晚春题远上人南亭》
8、衣冠无赖客,花月可怜宵。——出自王翥《送张判官归巴州》
9、花月以为姿,风露以为食。——出自舒岳祥《古思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