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赏析(高考古诗词的阅读鉴赏?)
1.高考古诗词的阅读鉴赏?
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
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
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 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
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根本的是要学会知人论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如前面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必须联系当时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 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 所以,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
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
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 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
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 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
首句以“碧玉”(指乐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喻树,使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 次句,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以丝带喻柳条,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画出春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
末两句一问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春柳。一“细”一“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
“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喻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变虚为实,想象奇特。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
因此,鉴赏古诗词,必须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 五、领悟古诗词的意境。
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
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 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
从环境看,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词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不取媚、独自承受风雨打击,独自承受狐独凄苦的主观精神。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据梅花开于百花之先的特点,生发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并不追求在春天开放,为的是不与百花争宠斗艳,任随百花妒忌,甘愿独受凄寒,赋予梅花不求荣华的高尚情操。“如故”进一步赞美了梅花高洁刚强、永葆节操的可贵的品格。
“零落”、“成泥”、“碾作尘”逐层强化地假设出梅花的惨烈命运,反跌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贵。 作者以咏梅言志,花品人格融汇一体。
范词中的梅花没有陆词梅花的多层次品格。
2.高三语文文言问和诗歌鉴赏
看诗人,回忆此时人的一贯风格及经历,是不是被贬或者升迁。
看题目,题目一般是是全诗的主题思想。
看全诗,掌握大概的意思,写自然景色的么无非就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远离世俗的。
看的有点郁闷情绪的么就是壮志未酬,精忠报国,怀才不遇。
写离别的就是友人间的情深谊浓,家人情人的就是相见时难别亦难。
思乡诗,寄托在外漂泊游子的思乡之情。
咏史诗,歌颂盛世,怀古伤今,借古讽今。
文言看出处,出子哪本书
多考察人物传记,《史记》是纪传体通史
多看课外书,有事会遇到类似的故事
3.高考语文文言文与诗歌鉴赏
文言文最重要的是积累,但你现在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最行之有效的方式是去找一本文言文的复习资料,里面有详细的文言文要点归纳(最好向老师咨询一下,毕竟他有经验,知道哪种适合你)。其实文言文很注重归类,如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等,等你把复习资料上的东西全背出来了,你会发现出现的问题老是针对特别的几个字词和用法。背复习资料可以解决选择题和翻译了。至于最后一道问答题,要先看你对文章的了解,再写几句套话(如抒发了作者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再教你个窍门,一般高考时都会考人物传记,所以你可以去买一本人物传记的编辑书,或买一本《古文观止》。
至于诗歌鉴赏,这简单(也许你是觉得在答题是无话可写吧),你只需找几篇附有答案的例题来看,就会发现诗歌鉴赏它的答题是有格式的,你需要做的就是去套这个格式。也许你会说我对整篇诗歌都不了解,格式怎么套进去啊。那你就要抓关键词了(如桃花是比喻美女。捣衣是说明冬天到了,女子为她们的儿女或丈夫制作冬衣,也是揭示慈母对游子的牵挂之情),一篇诗歌你没必要全读懂,只需看懂几个特定的词。当然这在各式的复习版本中也是有的。
最后再送你一句话,这两种题型,都是要靠背的,所以加油了。
4.高考语文文言文与诗歌鉴赏
文言文最重要的是积累,但你现在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最行之有效的方式是去找bai一本文言文的复习资料,里面有详细的文言文要点归纳(最好向老师咨询一下,毕竟他有经验,知道哪种适合你)。
其实文言文很注重归类,如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等,等你把复习资料上的东西全背出来了,你会发现出现的问题老是du针对特别的几个字词和用法。背复习资料可以解决选择题和翻译了。
至于最后一道问答题,要先看你对文章的了解,再写几句套话(如抒发了作者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再教你个窍门,一般高考时都会考人物zhi传记,所以你可以去买一本人物传记的编辑书,或买一本《古dao文观止》。
至于诗歌鉴赏,这简单(也许你是觉得在答题是无话可写吧),你只需找几篇附有答案的例题来看,就会发现诗歌鉴赏它的答题是有格式的,你需要做的就是去套这个格式。也许你会说我对整篇诗歌都不了解,格式怎么套进去啊。
那你就要抓关键词了(如桃花是比喻美女。捣衣是说明冬专天到了,女子为她们的儿女或丈夫制作冬衣,也是揭示慈母对游子的牵挂之情),一篇诗歌你没必要全读懂,只需看懂几个特定的词。
当然这在各式的复习版属本中也是有的。 最后再送你一句话,这两种题型,都是要靠背的,所以加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