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貌取人文言文翻译罗隐(以貌取人文言文阅读答案)
1.以貌取人文言文阅读答案
“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意思是只根据外貌来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
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 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 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 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
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 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 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 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 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我只凭言辞判断 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 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
教导我们不能以容貌去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
2.《卧薪尝胆》文言文和翻译
原文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汝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译文
吴王已经赦免了越王,(让他回了越国,)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劳累地思索着,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仰起头尝尝苦胆的滋味,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么?”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降低身份对待下面有贤能的人,对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
3.唐才子传 罗隐的翻译
罗隐
罗隐,字昭谏,是钱塘人。他自幼聪明过人,善于写文章。笔诗尤其出众,修炼浩然之气。乾符初年,罗隐多次应进士举而落榜。广明年间,遭逢战乱,他回到家乡。当时钱鏐(音调同“刘”,指成色好的金子)镇守东南一方,势力极大,罗隐想去投靠他,就前去拜见钱鏐并投献自己以往的作品。钱鏐得到此诗大喜,就用书简招聘罗隐。于是罗隐在钱鏐手下掌任书记。罗隐生性傲慢,爱高谈阔论,在宾客满堂是谈笑风生。他喜欢开玩笑,遇事有感总要表现。钱鏐喜爱他的才能,先后给他无数的奖赏,陪从人员没有一刻离开过罗隐。钱鏐表奏升罗隐为节度判官、盐铁发运使。不久,又上奏授他为著作郎。钱鏐被任命为镇海军节度使之初,命令沈崧起草奏章以谢恩,奏章上极力描述浙西的富饶。罗隐说:“如今浙西正当兵火战乱之时,朝中大臣正急迫地想所求贿赂,这个奏章递上去,他们看了就要把我们生吞活剥了。”钱鏐就请罗隐来起草,罗隐写到:“天寒而麋鹿曾游,日暮而牛羊不下。”罗隐还在为庆贺昭宗改名的奏折上写到:“左则姬昌之半字,右为虞舜之全文。”
4.勿以貌取人,,,,把这句话翻译成文言文
【问题】勿以貌取人,把这句话翻译成文言文
---------------------------------------------------------
【回答】“勿以貌取人”翻译成文言文还是:“勿以貌取人”。
【解释】“勿以貌取人”本身就是文言文。
▲“以貌取人”是古代成语,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勿以貌取人”,也是出自古代经典:东晋时汉译的佛教经典《大庄严论经》:“于诸大众中,勿以貌取人”。
▲后来还有类似古语:“人不可貌相”。出自明代吴承恩《西游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所以不必再另外翻成别的文言文了。
【探讨】如果想显得更加古雅一些:
▲可用“毋以貌取人”,“毋”现在很少用了,所以感觉比“勿”更古老,。
▲或“无以貌取人”。这里“无”是通假字,通“毋”,也是很古色古香的用法。
▲或者再倒装一下:“毋取人以貌”、“无取人以貌”,也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