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张美传文言文翻译(宋史张美传的翻译)
1.宋史 张美传的翻译
张美传
张美字玄圭,贝州清河人。
年轻时善于做会计工作,初时担任左藏小吏,以强干闻名。
三司上奏推荐,特补任本库专知,出任澶州粮料使。
周世宗镇守澶渊,每次求取,张美一定曲意供给。
周太祖听说后大怒,准备遣人去斥责他,又恐怕伤害世宗的意思,改任张美为濮州马步军都虞候。
世宗即皇帝位,召他入朝授任枢密承旨。
当时宰相景范兼管三司,有病,世宗任命张美为右领军卫大将军,暂代主管三司。
世宗征讨淮南,留张美任大内部署。
一天,正在午睡,忽然感觉心有所动,急忙起来巡视宫城中。
不久,内酝署起火,因为有准备,马上扑灭了大火。
不久,正式授任三司使。
显德四年(957),世宗再次到淮南,任命张美为大内都点检。
世宗北伐,又任命他为大内都部署。
部队回朝,任左监门卫上大将军,充任宣徽北院使,主管三司。
张美强力有心计,能全面理解事情的利弊,每次上奏条列改革主张,皇上常常同意他的意见,常以干敏著称。
世宗连年征讨,粮食供给不乏,实在依赖他的努力。
但因为在澶渊时作假逢迎,非常看不起他,张美也自感惭愧,恭帝即帝位,加任他为检校太傅。
宋朝初期,加任检校太尉。
当初,李筠镇守上党,招募亡命之徒,常干不法之事,渐渐倔强难以制服。
张美料想到李筠一定会叛乱,暗地在怀、孟之间积聚粮食。
后来李筠果然叛乱,太祖亲自率兵讨伐,大军十万从太行出发,经费不缺,是张美的功劳。
授任定国军节度。
朝廷在关中买木材,同州每年拿出缗钱数十万借给百姓,长吏取走十分之一,称为率分钱。
每年达数百万,只有张美不收取此钱。
不久,别的郡里有人到朝廷告发长吏受率分钱,朝廷命令长吏们都偿还出来。
乾德五年(967),改为镇守沧州。
太平兴国初期来京朝见,改任左骁卫上将军。
张美献出京城西边河曲湾果园二座、菜园六处、亭舍六十多栋。
太平兴国八年,请求告老,以本官衔退休。
雍熙二年(985),去世,终年六十八岁。
淳化初年(990),赐谥号为恭惠。
其子守瑛官至供备府使。
其孙士宗,官至内殿承制。
士宗去世,士禹任崇班,士安官至门合门祗候,士宣任礼宾副使。
2.求《宋史 张美传》翻译 感谢了!!!
张美传张美字玄圭,贝州清河人。
年轻时善于做会计工作,初时担任左藏小吏,以强干闻名。三司上奏推荐,特补任本库专知,出任澶州粮料使。
周世宗镇守澶渊,每次求取,张美一定曲意供给。周太祖听说后大怒,准备遣人去斥责他,又恐怕伤害世宗的意思,改任张美为濮州马步军都虞候。
世宗即皇帝位,召他入朝授任枢密承旨。当时宰相景范兼管三司,有病,世宗任命张美为右领军卫大将军,暂代主管三司。
世宗征讨淮南,留张美任大内部署。一天,正在午睡,忽然感觉心有所动,急忙起来巡视宫城中。
不久,内酝署起火,因为有准备,马上扑灭了大火。不久,正式授任三司使。
显德四年(957),世宗再次到淮南,任命张美为大内都点检。世宗北伐,又任命他为大内都部署。
部队回朝,任左监门卫上大将军,充任宣徽北院使,主管三司。张美强力有心计,能全面理解事情的利弊,每次上奏条列改革主张,皇上常常同意他的意见,常以干敏著称。
世宗连年征讨,粮食供给不乏,实在依赖他的努力。但因为在澶渊时作假逢迎,非常看不起他,张美也自感惭愧,恭帝即帝位,加任他为检校太傅。
宋朝初期,加任检校太尉。当初,李筠镇守上党,招募亡命之徒,常干不法之事,渐渐倔强难以制服。
张美料想到李筠一定会叛乱,暗地在怀、孟之间积聚粮食。后来李筠果然叛乱,太祖亲自率兵讨伐,大军十万从太行出发,经费不缺,是张美的功劳。
授任定国军节度。朝廷在关中买木材,同州每年拿出缗钱数十万借给百姓,长吏取走十分之一,称为率分钱。
每年达数百万,只有张美不收取此钱。不久,别的郡里有人到朝廷告发长吏受率分钱,朝廷命令长吏们都偿还出来。
乾德五年(967),改为镇守沧州。太平兴国初期来京朝见,改任左骁卫上将军。
张美献出京城西边河曲湾果园二座、菜园六处、亭舍六十多栋。太平兴国八年,请求告老,以本官衔退休。
雍熙二年(985),去世,终年六十八岁。淳化初年(990),赐谥号为恭惠。
其子守瑛官至供备府使。其孙士宗,官至内殿承制。
士宗去世,士禹任崇班,士安官至门合门祗候,士宣任礼宾副使。
3.《宋史·张觷传》翻译
张觷,字柔直,福州人。举进士,为小官,不与世诡随。时蔡京当国,求善训子弟者,觷适到部,京族子应之以觷荐,觷再三辞,不获,遂即馆,京亦未暇与之接。觷严毅耸拔,意度凝然,异于他师,诸生已不能堪,忽谓之曰:“汝曹曾学走乎?”诸生骇而问曰:“尝闻先生教令读书徐行,未闻教以走也。”觷曰:“天下被而翁破坏至此,旦夕贼来,先至而家,汝曹惟有善走,庶可逃死尔。”诸子大惊,亟以所闻告京,曰:“先生心恙。”京矍然曰:“此非汝所知也。”即见觷深语,觷慷慨言曰:“宗庙社稷,危在旦夕。”京敛容问计,觷曰:“宜亟引耆德老成置诸左右,以开道上心。罗天下忠义之士,分布内外,为第一义尔。”京因扣其所知,遂以杨时荐,于是召时。觷后守南剑州,迁福建路转运判官。未行,会范汝为陷建州,遣叶彻拥众寇南剑。时统制官任士安驻军城西,不肯力战,觷独率州兵与之战,分为数队,令城中杀羊牛豕作肉串,仍多具饭。将战,则食第一队人,既饱,遣之入阵,便食第二队人,度所遣兵力将困,即遣第三队人往代,第四至五六队亦如之。更迭交战,士卒饱而力不乏。彻中流矢死,众败走。觷知士安惧无功,即函彻首与之,州兵皆愤,觷曰:“贼必再至,非与大军合力不能破也。”士安得之大喜,遂驰报诸司,谓已斩彻。未几,彻二子果引众声言复父仇,缟素来攻。于是士安与州兵夹攻,大败之,城赖以全。以直龙图阁知虔州,荡平余寇,进秘阁修撰,卒。后庙食邵武。
张觷,字柔直,是福州人。考中进士后,担任小官,不和世俗的欺诈之道相随附和。当时蔡京主持国家政事,寻求善于教育孩子的老师,张觷刚到京城官署任职,蔡京的侄子就推荐了张觷来回应他,张觷再三推辞,没有成功,于是到学馆(教育蔡京子弟),蔡京也没有空闲和张觷接触。张觷严素坚毅刚直,意态气度庄重,和别的老师不同,各位学生早已不能忍受,忽然(有一天张觷)对他们说:“你们曾经学过逃跑吗”大家惊骇地问道:“曾经听闻先生教育让我们读书慢慢进步,没有听过教我们逃跑”张觷说:“天下被你们的父亲破坏到这个地步,早晚贼人来劫,会先到你们家,你们只有擅长逃跑,或许可以逃过一死罢了。”蔡京的孩子非常吃惊,赶快把听到的这些告诉蔡京,说:“先生思想有病。”蔡京惊惶急视,说:“这不是你们知道的。”立即见了张觷深谈,张觷感慨地说:“宗庙国家,危险就在早晚间。”蔡京脸色严肃起来请教张觷计策,张觷说:“应该赶快引荐年高而有德望的人安置在您的身边,来引导皇上的想法。网罗天下忠诚讲义的士人,分散安排在朝廷内外,是第一要义罢了。”蔡京于是求教他所了解的人才,张觷于是把杨时推荐给了蔡京,蔡京于是召见了杨时。张觷后来暂时署理南剑州,又调任福建路转运判官。还没有出发,正赶上(恰逢)范汝为攻陷了建州,派遣叶彻率领众人侵犯南剑州。当时统制官任士安在城西驻扎军队,不肯尽力迎战,张觷独自率领南剑州的军队和叶彻作战,他将士兵分成几队,让城中杀羊牛猪作成肉串,接着多多地准备饭食。将要作战,就先让(上阵)的第一队人吃饭,吃饱以后,派他们冲入敌阵,就又让第二队人吃饭,估计派遣的士兵力量将要困乏,就立即派遣第三队人前往代替,第四至五六队也像这样安排。轮流作战,士兵肚饱,力量不缺乏。叶彻中流箭死了,士兵失败逃跑。张觷知道陆士安惧怕没有战功,就用匣子装好叶彻的头给了他,南剑州的士兵都很气愤,张觷说:“贼人一定会第二次攻来,不和大军合力不能攻破他们。”陆士安得到叶彻的头颅非常高兴,于是飞马驰奔报告各官署,说已经斩杀了叶彻。不久,叶彻的两个儿子果然带领军队扬言要为父报仇,穿着白色丧服来攻打。于是陆士安和张觷率领的南剑州的士兵夹攻敌军,大败敌军,城依赖这个得以保全。张觷凭借着直龙图阁的官职管理虔州,扫荡平定了剩余的贼寇,进官任秘阁修撰,死在此官任上。后来朝廷在邵武为他立庙享受祭飨。
4.《宋史•列传七十》王随传文言文翻译
你看一下是不是下面这个: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及进士第,知州夏竦认为庞籍有宰相的才能。朝廷准备编修《天圣编敕》,庞籍升为群牧判官,于是上言说“过去的制度规定臣下不能使用国家所养之马,这是一种重视武装装备的表现。如今皇上决断不同于过去,臣下私下觉得很迷惑。如果这样,那么清廉的官吏就会感到丧气。”很久后,庞籍离开京师任秀州知州,奉召任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颁布遗诏:章惠太后参议军国大事。庞籍请求交付阁门,取来垂帘礼仪制度全部烧掉。又上奏说:“陛下亲自处理国家事务,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朋党。提拔近亲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使它取决于执政大臣。”孔道辅对人说:“言事官大多看宰相的眼色,揣摩宰相的意图,唯有庞醇之,是天子的御史。”任开封府判官时,尚美人派遣内侍声称教旨(上对下的告谕)免除工人市租。庞籍说:“宋朝建国以来,还没有美人声称教旨下达州府的,应当杖打内侍。”诏令有司:“从今以后宫中传命,不要马上接受。”多次弹劾范讽的犯罪之事,范讽与李迪要好,都扣留没有上报朝廷。反而说庞籍上奏宫禁之事不实,以祠部员外郎罢免为广东南路转运使。又说范讽没有将事情全部上奏,范讽因此而贬官, 庞籍也降为太常博士,不久又官复原职,调任福建转运使。自从元昊攻陷金明、承平,攻破五龙川,边境百姓被焚烧掠夺几乎完尽,庞籍到任后,在山谷旁边修筑招安砦,多次招募百姓进行耕种,将收获的粮食来作为军需之用。戍兵十万没有坚壁完垒,都分散驻扎在城中,由于畏惧庞籍,没有一人犯法违禁。元昊派李文贵带着野利旺荣的书信说前来投诚,庞籍说:“这是欺骗。”于是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数月后,元昊果然大举进犯定川,庞籍召见李文贵进行劝导晓谕,将他遣送走。不久元昊让野利旺荣修书一封,正值仁宗厌恶战争,于是对元昊进行招安安抚,派遣庞籍回报书信,叫旺荣为太尉。庞籍说“太尉三公,不是陪臣所能称呼的(官职),假使旺荣成为太尉,那元昊就不能做臣子了。如今他的来信自称‘宁令’或‘谟宁令’,都是官名,在意义上没有什么疑忌。”朝廷听从了庞籍的建议。仁宗身体不适,庞籍曾秘密上疏,请求选择宗室中的贤俊之士为皇太子,言辞十分恳切。调往定州,奉召回到京师,上书朝廷告老还乡,不久以太子太保致仕,封为颍国公。去世,终年七十六岁。这时仁宗身体不适,废朝、临奠都未实现,只派遣使者吊唁并资助其家办理丧事。追赠司空,加侍中,谥号“庄敏”。
5.文言文翻译:《宋史チ6ᆭ1赵良淳传》赵良淳,字景程
赵良淳字景程,丞相趟汝愚的曾孙。
赵良淳从小跟从他们乡的先生饶鲁求学,懂得立身的大节。等到做了官,所到之处以干练治理而著称,却不曾求人举荐。
起初因恩荫为泰空主簿,多次升迁至淮西运辖,沉浮任散官二十多年。考试举人及格,改知分宁县。
分宁,是江西的大县,习俗喜欢喧哗和攻击别人,赵良淳治理该县,没有使用刑法和杀戮,没有任用胥吏,选取忠厚孝顺的人,亲自尊敬礼遇他们,至於对那些特别桀惊不驯的人,就绳之以法,坏的习俗被稍微革除了一些。度宗咸淳末年,任命赵良淳知安吉州。
赵良淳到任后,每天和属吏讨论如何进行守御的准备,都加以实行。当时年成饥荒,百姓聚在一起成为盗贼,所在的地方蜂拥而起。
有人请求出兵打击他们,赵良淳说:“百姓难道愿意做盗贼吗?时势艰难又逢大旱,所以一起剽劫抢掠苟且活下去罢了 。"命令僚属对他们晓以大义。
众人都扔下武器分散而回,那些不走的人众人把他们捆住献来。有抢了人家的财货到主人那里去谢罪并且归还给人家的人。”
赵良淳劝富人拿出粟米赈济他们.曾经对人说: “假如太守的身体可以赈济百姓,也在所不惜。”他的话非常诚恳,足以打动人们,人们尽出谷仓中的粮食来响应他。
不久范文虎派使者拿着书信来招降,趟良淳烧掉书信斩杀了使者。元兵来到,在他们的东西门驻军.赵良淳率领众人守城,晚上就露宿在城墙上,不回家。
在此之前,朝廷派大将吴国定增援宜兴,宜兴已经危急,他不敢去,就到安吉见赵良淳,愿意留下来作为辅助力量。赵良淳看到吴国定慨慷陈辞,认为他可以任用,向朝廷请求,把他留下来戍守安吉。
不久吴国定打开南门接纳外面的元兵。元兵进入城中呼叫道: “众人散去,元帅不杀你们。”
於是众人大声哭泣着散去。赵良淳命令驱车回府,士兵制止他说: “事情到了这种地步,侍郎你应当为保全自身着想。”
赵良淳呵斥众人离去。让家里人出去躲避,就关上合门自杀了。
有士兵来解救他,他又醒过来,众人列拜哭泣说: “侍郎何必苦自己呢?逃走仍然可以求生。”赵良淳叱责他们说:“我难道是个逃生的人吗?”众人仍然围守着他不走,赵良淳大声呼叫道:“你们想作乱吗?”众人哭泣着出来,他又上吊而死。
6.宋史•王祐传翻译 谢谢
王佑,字景叔,大名莘人。祖父说,在唐黎阳令。父亲彻,后来唐朝进士举,到左拾遗。
蔡佑年轻时立志词学,性格豪爽有俊气。晋天福中,以书见桑维翰,称他的华丽辞藻,因此闻名京城。邺城率领杜重威征召他任观察支使。汉初,杜重威移军镇守睢阳,辗转不安,佑曾劝他,如果没有反汉,不允许。佑因此贬沁州司户参军,于是写信给老友来见志,语气优异,很多人说的。在北周做官,经过魏县、南音乐二令。
太祖接受禅让,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从魏县移光州知州,升任殿中侍御史。乾德三年,知制诰。六年,加集贤院修撰,改任户部员外郎。
太祖征召太原,已经渡过黄河。各州送集上党城中,车辆堵塞了道路,上听到的,将以滞留罪转运使。赵普说:“六师正在到来,而转运使因获罪听说,敌人一定对储备不充足,有在看我了,不是聪明的办法。使能治疗严重的,去参加他的州足够了。”就命令张佑知潞州。到,粮饷不缺乏,路也没有堵塞,班老师,召回。
与符彦卿镇守大名,很不好,太祖以佑代的,使观察寇彦卿动静,对他说:“这是你故乡,所谓画锦的事。”保佑以百口明彦卿无罪,并且说:“五代的君主,多是因为猜忌杀害无辜的人,所以享受国家不能长久,希望陛下以此为戒。“寇彦卿因此获免,所以人们称佑暗中有德行。
继以用兵岭表,迁移知襄州。湖湘平定,移知潭州。召回,代理兼吏部铨。当时左司员外郎公登上从扬州回来,再判铨,佑判门下省,提升所拟定,佑多驳正。卢多逊和上好,根据诉的提升,陆逊向来厌恶佑不比许多自己,于是出来并为镇国军行军司马。
太平兴国开始,移到河中府。入朝任左司员外郎,任中书舍人,充史馆修撰。不久,知开封府,因病请假。太宗对佑文章、清节兼备,特别任命兵部侍郎。一个多月去世,年六十四。
当初,佑掌管诰,与卢多逊为学士,阴倾赵普,多谦逊多次暗示枯比自己,羊祜不同意。一天,任命宇文融排张说事情劝他,多谦逊更不高兴。当普再次进入,多谦逊果然失败,与宇文融事很像,有见识的人佩服他的先见。
佑子三人:为懿,说天,说旭日。一旦自己有传。当初,王佑知贡举,多提拔寒俊,毕士安、烧成事务都是可取的。后来和他儿子早晨一同进入两制,在中书省。懿字文德,立志为学,考中进士,曾任袁州知州,有政绩,死亡,时年四十九岁。
7.(《宋史·张焘传》)的译文
张焘字景元。举为进士,任单州通判。州中兵卒图谋作乱,预订了日期,张焘得到告发的人,慢慢地到营房捕捉首恶,依法惩处他们。任沂、潍两州知州。沂州产布,潍州产绢,而有关官吏向民间收税却轻重相反,张焘开始加以改革。潍州多有专供祭祀的田亩,大抵计亩收绢,而免除治河的劳役,张焘不肯奉行旧规,废除税法而恢复劳役,收入比过去少了五分之四,并且命令手下官吏说:“我只知道坚守我自己的主张,不妨碍后来的人,你们不要(把我的措施)定为法令。”
提点河北刑狱,暂代澶州知州,七天而商胡决口。张焘拯救被淹的人,救济饥饿的百姓,所救活的人有十余万人,但仍因此(河决堤)被免官。过了两年,又提点河东、陕西、京西刑狱,任盐铁判官、淮南转运使、江淮发运副使。泗州水灾,城墙将毁坏,张焘尽力修筑保护,皇帝下诏奖励他的功劳。入朝为户部副使。京城在酒税中加酒曲税,按人定量,不问是否售出,有人甚至倾家荡产来偿还税钱。张焘请求取消每年规定的数额,严格禁令,根据各户所用多少发售,从此课税日益增加。官方修筑睦亲宅,商议征用民居,张焘说:“芳林园中有空余的地方,宗室足以安居,不用动用民居。”朝廷听从他的建议。孝严殿落成,张涛要求绘制乾兴以来的文武大臣的画像于殿壁上。
升为天章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蒲津浮桥坏了,桥上的铁牛陷在水中,张焘设计在岸上排列大木来做杠杆,在木头的一端挂着石块,把铁牛牵引出来,使桥恢复原状。保安有两个土豪善于骑射,为边民所忌惮,他们故意放好马让边民掠取,然后用汉人法律来强加给边民。张焘查访到事实,就让这两个人都入了军籍(加以约束)。加为龙图阁直学士、成都府知府。蜀人以盗贼多为苦,张焘严格实行保伍制度,使(盗贼)不能躲藏,并且他还申明了捕贼的期限。南蛮侵犯黎州、雅州,张焘讨伐使他们退走,并撤回磨刀崖戍守的士兵。改任瀛洲知州。
遭母丧服丧完毕。按照旧例,对执政大臣用诏书通知复职,近臣则以堂贴通知;神宗特地命令对张焘赐以诏书。担任太常寺通判,由给事中改为通议大夫。去世时,享年七十岁。
张焘才智敏捷,曾跟随范仲淹出使河东。到汾州,有百姓几百人拦路上诉,范仲淹把这些事都交给张焘办理。张焘正在和客人下棋,一局未下完,事情已处理完毕。英宗时,三司在皇帝前奏事,皇帝问铸钱的本末,三司官员无法回答,张焘把全部情况论述无所隐瞒。皇帝认为他正确,叫左右的人记下他的姓名,后来想任用他为观察使镇守边境,说:“这是你家世代的事。”张焘回答说:“臣的叔父张亢有大才,臣却愚笨难以继承他。”就此作罢。
8.《宋史.张所传》翻译
满意请采纳。
张所,青州人。考|中进士,历guān至监察御史。高宗即帝位,派张所巡视寝陵,回朝后,上疏说:“河东、河北,是天下的根本。以前误用jiān|臣之计,开始gē去三镇,接着gē去两河,造成民|怨深入骨髓,到现在还无不扼腕痛惜。如果利|用民心,就可借以为守;不然两河bīng民,失去系望,陛下大事就无fǎ成功。”并且议论还回京|城有五利,认为囯|家的安危,在于jun|队的强弱、将相的贤与不肖,不在于迁不迁|都。又上疏具列两河利害。皇上打算把他的建议之事交付他办|理,正好张所议论黄潜善jiānxié不可用,恐怕他有害新zhèng。于是bà去张所的御史职务,改任bīng部郎中。不久贬任张所为凤州团练副使,安置在jiāng州。
后来李纲入朝任相,打算推荐张所经略两河,又因为他曾经指责攻击潜善的缘故,感到为难。一天,与潜善从容商量说“:现在河北没有人,只有一个张所可用,却又因为狂言抵zuì。不得已先试用他,让他任招抚,冒sǐ立功以赎过,不是很好吗?”黄潜善同意了,于是任命张所为直龙图阁,充河北招抚使。赐给他内府钱数百万缗,发给他空白名告一千多道;以京西士卒三千|人为卫队,将佐属guān,允许他自行任用,一切可以见机行|事。张所入宫晋见,上疏条陈利害。皇上赐给他五品guān服送行,任命直秘阁王圭为宣抚司参谋guān辅佐他。
河北转运副使张益谦依附黄潜善心意,奏称张所在北|京开府不对;又说自从设置招抚,河北盗zéi越来越多,不如停设,把其职泉交付帅司。李纲说:“张所现在留在京|城,招集将佐,还未出发,益谦从哪里知道他的扰动地方?朝|廷因为河北百|姓无所归向,聚结为盗,所以设置招抚司,因民力而用之,怎会是因为置司才出盗zéi呢?现在京东、京西群盗公开横行,攻掠郡县,也难道是招抚司的zuì过吗?现在正是艰危时期,朝|廷正要有所作为,益谦是下等臣子,竟然以非理阻抑,这一定有指使他的人。”皇上于是下令治益谦的zuì,命令下到枢密院,汪伯彦还用益谦的奏疏责问招抚司。李纲与汪伯彦在皇上面前争论,汪伯彦语塞。
张所正招集豪杰,任命王彦为都统制,岳飞为准备将,而李纲已被bà相。朝|廷任命王圭替代他,张所被贬任为直龙图阁,安置在岭南。在贬所去世。他的儿子张宗本,因为岳飞的奏请而补guān。
9.宋史 张观传 翻译
原文: 张观,字思正,绛州绛县人。
少谨愿好学,有乡曲名。中服勤辞学科,擢为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解州。
会盐池吏以赃败,坐失举劾,降监河中府税。复通判果州,改秘书省秘书郎。
仁宗即位,迁太常丞,出知杭州。还判国子监,以给事中权御史中丞。
时星流,地震,雷发正月,诏求直言。观谓 :“承平日久,政宽法慢,用度渐侈,风俗渐薄,以致灾异。”
河北大雨水,条七事,曰:“导积水以广播种,缓催欠以省禁锢,宽刑罚以振淹狱,收逃田以募归复,罢工役以先急务,止配率以阜民财,通商旅以济艰食。”复知审官院,遂拜同知枢密院事。
康定中,西兵失利,因议点乡兵,久之不决,遂与王鬷,陈执中俱罢,徙澶州。河坏孙陈埽及浮梁,州人大恐,或请趋北原以避水患。
观曰:“太守独去,如州民何!”乃躬率卒徒增筑之,堤完,水亦退。 徙郓州。
旧法,京东通安邑盐,而濒海之地禁私煮。观上言 :“利之所在,百姓趋之,虽日杀于市,恐不能止,请弛禁以便民。”
岁免黥配者不可胜计。 以父居业高年多病,请便郡,以观文殿学士知许州。
月余,拜左丞。丁父忧,哀毁过人,既练而卒。
赠吏部尚书,谥文孝。 观性至孝。
居业尝过洛,嘉其山川风物,曰 : “吾得老于此足矣。”观于是买田宅,营林榭,以适其意。
早起奉药、膳,然后出视事,未尝一日废也。趣尚恬旷,持廉少欲,平生书必为楷字,无一行草,类其为人。
仁宗飞白书“清”字赐观,以赏其节。然于吏事非所长,知开封府,民犯夜禁,观诘之曰: “有人见否?” 众传以为笑。
译文; 张观字思正,绛州绛县人。年少时诚实好学, 闻名乡里。
考中服勤辞学科,被选拔为第一,任 命为将作监丞、通判解除州。适逢盐池吏因贪赃 败露,张观犯了有失检举揭发罪,降职为监河中 府税。
又任果州通判,改任秘书省秘书郎。 仁宗即位后,张观升任太常丞,出朝任杭州 知州。
返回朝廷后主管国子监,凭给事中的身份 代理御史中丞。 当时流星、地震、雷鸣发生在正月,诏令征 求直言进谏。
张观说: “天下太平已久, 政令宽松, 法度松懈,开销逐渐增多,风俗逐渐浅薄,因而 招致灾异。 ”河北下大雨成灾,逐条上奏七件事, 说: “疏导积水来扩大播种面积,缓催拖欠来减少 禁锢,宽松刑罚来清理积案,收回逃田来募民回归,取消工役来解当务之急,停止配税来使民财富足,开通商旅来接济粮食匮乏。”
张观又掌管审官院,于是授职同知枢密院事。 康定年间,西部用兵失利,由于议论派乡兵很长时间不能决定,于是和王鬷、陈执中都被罢免,调到澶州任职。
黄河冲坏了孙陈埽和浮梁,州人极为慌恐,有人请求他逃到北原以躲避水害。张观说:“太守独自逃离,州民该怎么办?”于是就亲自率领兵众加固抢修,河堤修成,大水也退了。
(张观)被 调到郓州。按照旧制,京东流通安邑盐,可沿海的地方禁止私自煮盐。
张观上奏说:“有利益在,百姓就会争相追逐,即使每天在集市上杀人示众,恐怕也不能禁止,请放松禁令来给百姓提供便利。”每年因此被免除刺面发配的人不计其数。
因为父亲张居业年老多病,张观奏请调到政务清简的州郡任职,凭观文殿学士的身份任职许州。一个多月后,拜官左丞。
遭遇父丧,悲伤损毁身体超过一般人,在其父逝后13个月的祭礼之后去世。被追任为吏部尚书,谥号文孝。
张观性情特别孝顺。张居业曾路过洛地,赞美那里的山川风物,说:“我能在此养老就知足了。”
张观于是置办田宅,营造园林亭榭,来满足他的心意。早上起来侍奉药、膳,然后再出去办公事,未尝有一天停止。
张观志趣崇尚恬淡旷达,坚持廉洁少贪欲,平生写字一定写楷书,没有一个字是行书或草书,就像他的为人。仁宗用飞白体写一个“清”字赐给张观,来赞赏他的节操。
然而对于做官治理并不擅长,担任开封知府时,有个百姓违反夜禁,张观问他说:“有看见你的人没有?”众人当作笑柄传这件事。
10.(《宋史·张焘传》)的译文
《宋史·张焘传》是由总裁与史官三十人集体编撰。
译文:李清臣,字邦直。七岁就会读书,每天读书几千字。
他家有客人从京城来,和他哥哥谈到佛寺遭火灾,李清臣在旁边插嘴说:“这就是所谓灾异,可能是为害人民太甚,老天要惩戒吧?”他的哥哥惊异地说:“他一定会光大我家门户。”治平二年,应秘阁考试,欧阳修说:“若不把李清臣放在第一,就选错人了。”
当时大雨成灾,几次出现灾异,议论此事的人归罪于濮王之议。到朝廷对答之时,有人说:“应该用《五行传》说的‘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一定能擢取上等。”
李清臣说:“我不相信。民间难道没有疾苦可以上奏的吗?善于禳解天地灾异的人,不是去制止灾异本身,而是要解除百姓的疾苦而已。”
对策被选中入等,名声很盛。英宗说:“像李清臣这样的人,公议都认为可用,却因为是亲戚就压抑他,这能行吗?”不久下诏推举馆阁官员,欧阳修举荐李清臣,得以任集贤校理。
绍圣元年,殿试考取进士,李清臣在策问中提问说:“现在恢复了用词赋选用士人的制度但士人并不懂得努力,撤销了常平之官但农民并没有更加富裕,以赏赐土地的办法去柔服远方而异族的患害并未平息。宽缓财利以方便百姓而贸易的路仍不畅通。
可行的就沿袭,不可行的就改革,唯求适中为贵,圣人又哪里会固执呢?”当时鄜延路金明寨主将张舆阵亡,章惇大怒,建议把全军四千人都杀掉。李清臣说:“现在如果把官吏士兵都杀掉,以后出现主将战死的情况必然会全军降敌了。”
于是只杀了牙兵十六人。仆射韩忠彦和他有勾结,专听他的话,排挤范纯礼、张舜民,不让吕希纯、刘安世入朝,都是他的主意。
不久,李清臣被曾布陷害,出朝为大名府知府而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李清臣早年因诗词文章好被神宗所赏识,修建大理寺,修筑都城,都叫他作记,文章简洁厚重而气势宏放,文体自成一家。他为人宽厚,不忌恨害人。
曾经被舒亶弹劾,等他任尚书时,舒亶因贪赃被治罪,李清臣独独为他辩护救他。说:“舒亶的确不检点,但说他贪赃是不可以的。”
他出身贫困,保持节俭以自爱,到富贵仍不改变。但他的志向在于追求利禄,一心想当宰相,所以行为错谬,最终不能如愿而死。
原文:张焘,字子公,饶之德兴人,秘阁修撰根之子也。政和八年进士第三人,尝为辟雍录、秘书省正字。
靖康元年,李纲为亲征行营使,辟焘入幕。纲贬,亲知坐累者十七人,焘亦贬。
吕祉之抚谕淮西也,焘谓张浚日:“祉书生,不更军旅,何可轻付。”浚不从,遂致郦琼之变。
七年,张混特赐进士出身。况,浚兄也,将母至行在,上引对而命之。
焘言:“陛下方与浚图回大业,当以公道革前弊。今首赐混第,何以塞公议?”上念浚功,欲慰其母心,乃命起居郎楼招行下。
焘不自安,与焰皆求去,不许。寻权吏部尚书。
微猷阁待制黎确卒,诏赠官推恩,焘言:“确素号正人,一旦临变,失臣节,北面邦昌之庭,且为将命止勤王之师。今曲加赠恤,何以示天下?”诏追夺职名。
金使张通古、萧哲至行在,朝议欲上拜金诏焘既力诋拜诏之议秦桧患之焘亦自知得罪托疾在告桧使楼焰谕之日北扉阙人欲以公为真院焘大骇日:“果有此言,愈不敢出矣。”桧不能夺,乃止。
成都谋帅,上谕桧日:“张焘可,第道远,恐其惮行。”桧以谕焘,焘日:“君命也,焉敢辞。”
在蜀四年,戢贪吏,薄租赋;抚雅州荞部,西边不惊;岁旱则发粟,民得不饥。屡以衰疾乞骸。
三十年,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寻迁太中大夫。三十一年八月,复知建康府。
时金人窥江,建业民惊徙过半,闻焘至,人情稍安。孝宗受禅,除同知枢密院,遗子延入辞。
诏肩舆至宫,给扶上殿,首问为治之要,言内治乃可外攘。隆兴元年,迁参知政事,以老病不拜,台谏交章留之,除资政殿大学士。
谒告将理,许之。及家,固求致仕。
后二年辛,年七十五,谥忠定。扩展资料史学价值《宋史》的主要史料来源是宋代的国史、实录、日历等宋朝史官的原始记述,而这些史籍如今几乎全部佚失了,在其他书中虽然也有引用,但取舍、详略各不相同。
加上在记载宋朝历史的各种文献中,只有《宋史》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状况,内容广泛而丰富,史料价值相当高。史家普遍认为,《宋史》是保存宋朝官方史料和私人著述最系统全面的一部史书,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
要想了解宋朝历史便不可能脱离《宋史》,后世众多的修订之作,虽然确实各有其长处,但却不能取而代之或者与之并行于世。宋代文治、武功略逊汉唐,然经济的发达、文化的昌明、思想的繁荣则远超汉唐,近代大史学家陈寅恪认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数千年之演变,造极于天水一朝。
而要了解这一光辉灿烂的时代,《宋史》将是一部很好的入门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