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文翻译公不果于诛(李疑者《居通济门外》文言文翻译)

    1.李疑者《居通济门外》文言文翻译

    宋濂【文宪集~李疑传】原文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疑许诺,延就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原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在见好就收囊,志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以号。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解,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逾月,始辞支去,不取其报。

    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见疑者皆曰: “善士,善士!”疑读书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然其行最著。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宋濂【文宪集~李疑传】译文

    李疑,居住在通济门外,同乡的年轻人去他家接受学业,他得到一些粮食来生活,本来自己十分贫困,但特别喜欢周济别人的急难。金华人范景淳在吏部当差,得了病,没有别的亲人。人们对他很冷漠,不收留他。范景淳拄着拐杖走到李疑门口,告诉李疑说:“我不幸患病,人们不收留我。听说您品德很高尚,希望能借给我一张床养病。”李疑答应了他,邀请他就座,打扫房间,安置了床褥炉灶,让他在里面休息。李疑找来医生给他把脉,亲自给他煮粥熬药。从早到晚拉着他的手,问他的痛苦。不久范景淳病情加重,不能起床,屎尿弄脏了床被,又脏又臭让人难以接近。李疑每天给他擦洗,没有一点厌恶的神情。范景淳流着眼泪说:“我连累你了。我恐怕活不下去了,没有办法报答您的大恩,行囊中有黄金白银四十多两,在过去住过的旅店里,希望你自己取来。”李疑说:“患难中互相救助,人情事理上应该如此,还要回报干什么?”范景淳说:“如果你不去取,我死后,恐怕被他人取走,这有什么好处呢?”李疑于是请邻人一起去,提着回来了。李疑当面打开行囊,记下数目封存起来作了标记。几天后范景淳最终死了,李疑拿自己的钱买棺材,把范景淳埋在城南聚宝山。将所有封存好的装有财物的行囊,存放到了他的邻人家里。李疑写信让他两个儿子来。等他的两个儿子来了,李疑取出行囊按帐册归还给他们。他们用米馈赠他,李疑推辞不接受,反而用财物送给他们,让他们回去了。

    平阳的耿子廉被抓捕的人用兵刃架着押解到了京城。此时,他的老婆怀孕即将生产,亲友却都关上大门不肯收容。他的妻子卧在草中大声哭泣。李疑见到了这一幕,问清楚了原委后,回到家中对妻子说:“没有人能随身带着自家的房子四处行走,谁没有个困难的时候呢?况且人命关天,如果在生育的时候受到了风寒,就很容易造成母子丧命。我宁可冒着连坐的风险收留他们,也不忍心眼看着她们母子死去。”于是,李疑让妻子将耿子廉的老婆带回家中,结果顺利地产下一个男婴。李疑让妻子照顾耿子廉的老婆就像疑自己范景淳一样。过了一个多月,耿子廉的老婆才拜别他家。他不要耿子廉老婆的任何报酬。

    因为这些事,大家都称赞李疑,名士大夫都喜欢与疑结交。凡是认识疑的人都称道:“好人啊,好人!”。李疑读了一些书籍,文章也写的很好。李疑曾经凭借很好的儒学造诣中举却推辞不去做官。然而高尚的品行最为人们所称道。 宋学士说:“我和李疑有交往,了解他的为人。李疑没有魁伟雄壮的外表。可是他所做的事,却有真挚纯朴的仁义之风。《论语》上说:整个社会污浊,清廉的君子才显现出来。我为贪财好利的流俗而痛心,记载他的事迹来规劝世人。”

    景公饮酒文言文翻译,景公出猎文言文翻译,齐景公好弋文言文翻译

    2.《司马光砸缸》文言文翻译

    白话译文: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稳重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手里放不下书本,甚至到了忘记了饥渴,冷热的程度。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元末·阿鲁图《宋史》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 “光”。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字君实,陕川夏县人。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

    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司马光介绍: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百科-司马光砸缸

    文言文,翻译,不果

    3.岳正大胆 文言文翻译

    (十八) 岳正大胆

    岳正,字季方,为翰林修撰。英庙甚重之,尝曰:“好个岳正,只是大胆。”后谪戍召还,自题其像曰:“好个岳正,只是大胆。从今以后,再敢不敢!”公性不能容人,或谓公曰:“不闻宰相腹中撑舟乎?”曰:“顺撑来可容,使纵横来,安容得邪?”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后谪戍召还 ( )

    (2)自题其像曰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或谓公曰:“不闻宰相腹中撑舟乎?”

    3、“使纵横来”中的“纵横”在文中的意思是

    4、岳正是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回(朝廷)(2)题字,写字

    2、有人对他说:“没听说过宰相肚里能撑船吗?”

    3、不守法纪,无法无天

    4、秉公执法、嫉恶如仇、不计个人得失

    不好意思,没有翻译,只有部分习题,能用的拿去用吧……

    4.求一篇文言文翻译《廉吏轩輗》

    都御史轩輗,天生性格廉洁正直。轩輗刚刚成为进士,向江淮地区送粮,当时正值寒冬,轩輗坐船时忽然落水,众人立即把他救了上来,他的衣服已经全都湿了,拿来一条棉被把他裹了起来不能出门。有关官员急忙为他制作了一件衣服,轩輗拒绝了,直到自己的衣服干了。

    后来轩輗成为御史,独独呼喊铲除佞臣之声,因为当权者的推荐,被任命为浙江按察使。前任按察使林实在任时,他的富足可以和王公贵族相比拟,他所用的衣食用具都极其精巧。自从轩輗上任,一切供给都停止了,除俸禄之外轩輗丝毫不多取。他自己不管春夏秋冬都穿着一件青色布袍,破了就自己缝补。吃饭不挑剔,中午只是吃一个烧饼而已。轩輗和他的下僚们约定,每三天用官米买一斤肉,家里人口多的也一样,很多官吏都不能忍受,如果有回乡或故交游历而经过的,轩輗就会留他们吃一顿饭,最丰厚的就是杀一只鸡,他的下属见了就会非常惊讶,因为这种举动是不多见的。

    轩輗(有一天)忽然听到丧报,第二天就要动身,即使是他的下属也有不知道的。等到他再次复任为官,有一点因为清廉而自负,他又喜欢喝酒,有时摆官筵,有时和同僚们互相饮酒为乐,一定会直到大醉,喝酒骂人,士大夫们因此而贬低他。

    等到他官居台宪,管理南京粮食储备,他清廉的操守更加坚定,张都宪摆席宴请诸位官员,只有轩輗不赴宴。张都宪已经把酒食馈赠给他,他也不接受,大家都认为他性格怪癖。大概古代忠正之人,虽然有时过于狂妄,但仍对贪婪之风不满。唉,在当今的官场之中,向他这样的人真是像鸟中的凤凰一样少之又少。

    这是我自己的翻译,大致应该是对的,仅供参考

    5.文言文《陈策传》翻译

    吕南公有一篇文章所写的都是建吕南城人。一个叫陈策,曾经买骡子,买到一头不能加鞍使用的,不忍心把它转移给别人,让人在野外的草房里养着,等着它自己死掉。陈策的儿子与狡猾的经纪人商量,趁着经过这里的官人死了马,就磨破了骡子脊背,来炫耀这骡子能驮东西而卖它,骡子已经卖出去了,陈策听说了,亲自去追上了那个官人,把骡子不能加鞍使用的事告诉他,那个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卖这个骡子,就把骡子关起来,不让陈策看见。陈策请求用鞍子试一试,骡子的脊骨高高的,一整天都不能加上鞍子,官人这才感谢而退回了骡子。有一个人到陈策这里来买银器和罗绮(疏薄有花纹的丝织品),陈策不拿给他罗绮,那个人说:“先前还看见你的库房里有罗绮,现在为什么吝啬不卖呢?”陈策说:“是这样,有个人拿罗绮抵押借钱后死了,这罗绮放置的时间很久了,丝力碎脆不耐用,听说您想用罗绮作女儿的陪嫁,怎么能够用这种东西使您忧虑呢!”陈策拿来应当给他的银器,放进很旺的炭火中,他说:“我恐怕抵押这个东西的人或许得到的不是真的银器,所以为您验一验它。”

    6.翻译文言文

    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儿子是人人所偏爱的。钜子能克制私心(杀死犯罪的儿子)来行大义之事,可以称为(处事)公正。

    来源:《吕氏春秋•孟春纪第一•去私》

    墨者有钜子腹,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不可不行墨子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7.文言文翻译

    1.失民心而立功名者,未之曾有也

    失去民心还能成就功名的人,从来没有出现过

    2.则汤达乎鬼神之化,人事之传也

    然而汤达到鬼斧神工这类的,是后人的误传罢了

    3.文王非恶千里之地,以为民请炮烙之刑,必欲得民心也

    文王不是不喜欢这千里的土地,把为人民请除炮烙的刑法,一定是想要得到民心

    4.越王苦会ji之耻,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吴

    越王把会嵇的耻辱当作是苦难的经历。如果想要得到民心,必须将吴国置于死地

    5.宣仁太后问可为台谏于吕公著,公著以安世对

    宣仁太后问可否让吕公制订台谏,公制订的可以让世人安定

    6.讽使者过安世,协使自裁

    讥讽使者 协定让他自己制裁自己

    7.少居山,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载喜

    年少的时候居住在山里面,很少与人交往,有说他过错的人,他夜会高兴的

    文言文翻译公不果于诛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