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快的古诗句(绝句这诗突出明快的什么)
1.绝句这诗突出明快的什么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突出明快的动态美
赏析
这组诗一开始写草堂的春色,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此诗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两两对杖,写法非常精致考究,读起来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雕琢,十分自然流畅。把读者由眼前景观引向广远的空间和悠长的时间之中,引入对历史和人生的哲思理趣之中。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黄鹂、翠柳显出活泼的气氛,白鹭、青天给人以平静、安适的感觉。“鸣”字表现了鸟儿的怡然自得。“上”字表现出白鹭的悠然飘逸。黄、翠、白、青,色泽交错,展示了春天的明媚景色,也传达出诗人欢快自在的心情。诗句有声有色,意境优美,对仗工整。一个“含”字,表明诗人是凭窗远眺,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心情的舒畅和喜悦。“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东吴”,三国时孙权在今江苏南京定都建国,国号为吴,也称东吴。这里借指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千秋雪”言时间之久,“万里船”言空间之广。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何等开阔!这两句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境界开阔,情志高远。在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拓宽了广度,使得全诗的立意一下子卓尔不群,既有杜诗一贯的深沉厚重,又舒畅开阔,实为千古名句。
2.关于友谊的古诗诗句有回答得吗急求啊!!!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①杜少府:作者的一位朋友。
少府是对县尉的称呼。之任:赴任。
蜀川:今四川崇庆县。 ②城阙:城郭宫阙。
阙是宫门前两边的望楼。三秦:项羽曾分秦地为三,这里泛指秦地(今陕西关中一带)。
辅:京城附近地区。这里是说长安以三秦为辅。
③五津:四川岷江上的五个渡口,是杜少府赴任去的地方。 ④宦游:在外做官。
⑤海内:四海之内,指中国。存:有。
⑥天涯:天边,指相距遥远。 若:如同,好像。
比邻:近邻。 ⑦无为:不要。
歧路:岔路。这两句是说,不要像儿女那样,在分别时哭泣。
[解说] 这首诗是作者在长安送朋友到远处做官时写的。诗的前四句概括了两地相距之远,抒发了两人离别时的共同感慨。
后四句说明了两人友情的深重,并且相互勉励,不要为分别而过分感伤。 作者简介:王勃,字子安。
绛州龙门人。初唐诗人。
字子安。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号称“初唐四杰”。
淮上与友人别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注释〕 ①淮(huái):淮河。 ②扬子江:长江在江苏镇江、扬州一带的干流,古称扬子江。
③离亭: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 ④潇湘(xiāo xiāng):潇水和湘水,流经今湖南境内。
秦:今陕西境内。 〔解说〕 潇湘在南,秦在西,诗人与朋友从此分别,谁知何时再能相会?暮春的杨花,更增添了诗人的愁思。
作者简介:郑谷,唐代诗人,字守愚,袁州人。光启三年擢第,官右拾遗,历都官郎中。
幼即能诗,名盛唐末。有《云台编》三卷,《宜阳集》三卷,《外集》三卷,今编诗四卷。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1。芙容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
辛渐:作者的一位朋友。 2。
寒雨连江:润州在长江边。 这句是说,夜里长江上下了寒雨。
吴:春秋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3。
平明:清晨。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 山。
4。洛阳:今河南洛阳,是辛渐所去的地方。
5。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解说] 一夜寒雨过后,诗人在芙蓉楼与友人话别,这时只有晨光映照着远处的山峦。
他嘱咐朋友,如果远方的亲友问起我,请把我清廉下直的心意传达给他们。 作者简介:王昌龄(689-约757),字少伯,长安人。
开元十五年(七二七)进士,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安史之乱后,回到故乡,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他与诗人王之涣、高适、岑参、王维、李白等都有交往。 王昌龄以擅长七绝而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
他善于把错综复杂的事件或深挚婉曲的感情,加以提炼和集中,使绝句体制短小的特点变成优点:言少意多,更耐吟咏和思索。他的边塞诗充满了积极昂扬的精神,乡思和送别之诗,节奏明快,而抒情风格更以诚挚深厚见长。
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1。
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2。
使:出使。 3。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4。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5。
朝雨:早晨下的雨。 6。
浥(yì):湿。 7。
客舍:旅店。 8。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
通音乐,工书画。唐代著名诗人。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
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
曛:昏暗。 3。
君:指的是董大。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
3.表达恍然大悟的诗句
表达恍然大悟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赏析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腊月酿制的酒。豚,是猪。足鸡豚,意谓鸡猪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所以钱钟书说“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题无剩义’”(《宋诗选注》)。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何在?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人们读后,都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此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下一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这个节日来源很古,《周礼》里就有记载。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到宋代还很盛行。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跃然纸上。
4.
1《山行〉这首古诗描绘了由寒山( 石径)(枫林 )(霜叶 )(房舍 )构成的山林秋色图,从清新明快的诗句中流露出
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
2《风桥夜泊》写的是诗人(在枫桥 )的所见所闻。诗人看到(江枫 )(渔火 )(月落 )(客船 ),听到(乌啼 )(钟声 ),勾画出一幅意境优美的秋江夜泊图。
3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在解释加点的词: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停下车来在山间缓缓漫步,是因为太爱这深秋傍晚的枫树林,瞧,悲秋霜打过的枫叶要比春天的花洱海红啊!
坐:---因为 于:---比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半夜时分,月儿沉落了,乌鸦叫起来了,满天的寒气满地的霜。江岸上的枫树,渔船上的灯光,陪伴着因为忧愁而无法入睡的游子。
啼:---鸣叫 对:----陪伴
5.朱熹诗句(速度)快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的《观书有感》中的两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者设问:这“半亩方塘”为什么这么清澈呢?并自答:因为有这源头活水不断地补充进来,才使得它这么清澈。
这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卷,已经令人读后清新明快了,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一看题目,是观书的感想,顿时这美的意境升华,与读书融合了。原来,大学者朱熹在赞美读书有所领悟,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啊
朱熹用这两句诗来说明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用心观察才能发现源头活水,汲取源头活水,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