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秋天特征的古诗句(有关与秋季特点的诗句)

    1.有关与秋季特点的诗句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11.秋丛饶舍似陶家,遍饶篱边日渐斜.

    (元稹)

    10.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11.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

    12.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的:《山居秋暝》)

    描写秋天特征的古诗,描写秋天特征的古诗有哪些,描写秋天季节特征的古诗

    2.表现秋天的有关诗句

    秋风杂秋雨,夜凉添几许。

    飕飕不觉声,落叶悠悠舞。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描写秋天的词: 《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李白——《秋思》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李白《秋思》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

    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

    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

    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

    眺:远望。平楚:平野。

    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

    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

    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

    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

    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

    诗句,秋天,特征

    3.有关与秋季特点的诗句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11.秋丛饶舍似陶家,遍饶篱边日渐斜. (元稹<菊花>) 10.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11.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 12.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的:《山居秋暝》)。

    4.描写秋天特征的古诗句子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可以参考,给个赞吧。

    5.表现秋天的有关诗句

    秋风杂秋雨,夜凉添几许。

    飕飕不觉声,落叶悠悠舞。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描写秋天的词: 《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李白——《秋思》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李白《秋思》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

    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

    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

    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

    眺:远望。平楚:平野。

    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

    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

    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

    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

    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

    6.突出秋天特点的诗句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词>>刘禹锡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 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壑(音同“贺”):山谷。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败荷:残荷。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飞鸿:大雁。 元·白朴《天净沙·秋》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变秋声:江流随着夏去秋来而改变声响。

    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 -------------------------------------------------------------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汉乐府 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11.秋丛饶舍似陶家,遍饶篱边日渐斜. (元稹<菊花>) 10.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11.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 12.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的:《山居秋暝》)。

    7.关于秋天的诗句

    标题】:枫桥夜泊① 【作者】:张继 【格律】:七绝 【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②。

    姑苏城外寒山寺③,夜半钟声到客船④。 【全部注释】 ①.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此诗题一作《夜泊枫桥》。 ②.江枫:水边的枫树。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愁眠:因愁而未能入睡之人。

    后人因此诗而将当地一山名为"愁眠"。 ③.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僧人寒山、拾得住此而得名。

    ④.夜半钟声:当时僧寺有夜半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欧阳修《六一诗话》曾云:"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

    如……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庚溪诗话》于此辨曰:"然余昔官姑苏,每三鼓尽,四鼓初,即诸寺钟皆鸣,想自唐时已然也。

    后观于鹄诗云:'定知别后家中伴,遥听缑山半夜钟。'白乐天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

    '温庭筠云:'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则前人言之,不独张继也。

    "宋人孙觌绝句《过枫桥寺》:"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

    "《诗薮》云:"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谈者纷纷,皆为昔人愚弄。诗流借景立言,唯在声律之调,兴象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无论夜半是非,即钟声闻否,未可知也"。

    《唐诗摘钞》:"夜半钟声,或谓其误,或谓此地故有半夜钟,俱非解人。要之,诗人兴象所至,不可执着。

    必曰执着者,则'晨钟云外湿','钟声和白云','落叶满疏钟'皆不可通矣。" 【鉴赏】 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

    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相衬托,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全诗以一愁字统起。

    《唐诗三集合编》:"全篇诗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说出。"《碛砂唐诗》:"'对愁眠'三字为全章关目。

    明逗一'愁'字,虚写竟夕光景,辗转反侧之意自见。"《古唐诗合解》:"此诗装句法最妙,似连而断,似断而连。

    " 2. 【原文】 秋夜曲 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3. 登高 作者: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登高》赏析 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时所写。夔州在长江之滨。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

    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

    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

    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

    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未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

    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常作客”。

    8.表现秋天的有关诗句

    明月松间照,坐看牵牛织女星。

    试上高楼清入骨。 可怜九月初三夜。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山晓望晴空,遍插茱萸少一人。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清泉石上流。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

    随意春芳歇,数树深红出浅黄,双桥落彩虹,莲动下渔舟,欲作家书意万重,露似珍珠月似弓,心怯空房不忍归。 雨水夹明镜,百年多病独登台,渚清沙白鸟飞回,半江瑟瑟半江红。

    遥知兄弟登高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王孙自可留。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竹喧归浣女。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天气晚来秋。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每逢佳节倍思亲。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总是玉关情。

    《秋词》 【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岂如春色嗾人狂。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

    9.描写秋天 诗句 古诗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描写秋天的诗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出自《九歌·湘夫人》,由屈原创作。

    这句诗描写前日洞庭之景色,意思翻译为: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酬刘柴桑》描写秋天的诗句“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出自《酬刘柴桑》,由陶渊明创作。这句诗的意思是:当门庭前飘落了许多的树叶时,方才慨然叹息,知道秋天已经来到了。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描写秋天的诗句“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出自《戊申岁六月中遇火》,由陶渊明创作。

    “迢迢”,意同遥遥,显出秋夜给人漫长的感觉。“亭亭”,高远的样子,这是作者凝视秋月的印象。

    描写秋天的诗句本文收集整理了大量描写秋天的诗句,描写秋雨的句子,有关于秋天的唐诗,哪些诗歌描写秋天的水,怎么描写秋天的山,描写秋季风景的诗歌总结。

    描写秋天的古诗精选。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出自《燕歌行》,由曹丕创作。这句诗写出了一片深秋的肃杀情景。

    这里的形象有视觉的,有听觉的,有感觉的,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寞、衰落的感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这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出自《秋夜曲》,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女子在天气转凉的初秋月夜衣着单薄、深夜独自弹琴,表现她独守空房、思念丈夫的怨情。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描写秋天的诗句“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出自《子夜秋歌》,由李白创作。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描写秋天的诗句“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出自《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该诗有景有情,情因景而生,情随景而变,铸造了一种清凉的意境。体现出诗人当时处于处于官场失意之中,过着流浪的生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孟浩然)描写秋天的诗句“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出自《秋登兰山寄张五》。

    这句诗描述了,接近黄昏时分,心头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山色却使人逸兴勃发。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描写秋天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登高》,为千古名句,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前人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描写秋天的诗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出自《秋夕》,由杜牧创作。

    这首诗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描写秋天的词句“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出自《中秋月》,由苏轼创作。这篇作品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白居易)描写秋天的诗句“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出自《中秋月》,由白居易创作。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描写秋天的名句“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出自《苏幕遮》,由范仲淹创作。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描写秋天的诗句“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出自《渔家傲》,由范仲淹创作。

    渔家傲·塞下秋来是北宋范仲淹的词曲,这是一首边塞诗,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陆游)描写秋天的诗句“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出自《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由陆游创作。

    秋天,作者来到边城,凭高远望,浮想到了长安南山之景。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程颢)描写秋天的诗句“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出自《秋月》,由程颢创作。诗人借助于秋月下的小溪描写抒写了超脱尘世、闲适自在的情趣,流露了追求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怀。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描写秋天的诗句“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出自《秋风引》,由刘禹锡创作。

    这首诗主要要表达的,其实是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刘禹锡)描写秋天的诗句“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出自《秋词》,由刘禹锡创作。

    这首诗是作者第一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写的,他虽被贬谪,但却不悲观消沉。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白居易)描写秋天的诗句“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出自《秋雨中赠元九》,这两句是说,青苔地上落满红叶,秋天的悲凉气氛,实令人不堪忍受,何。

    关于秋天特征的古诗句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