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艾叶功效的诗句(有没有清明节吃艾果的古诗?)

    1.有没有清明节吃艾果的古诗?

    在古代,清明前一天的寒食节,人们为了追怀与母亲生死相守而被火烧死的介子推,这天不会生火做饭,只吃冷食,青团就是这种可以提前做好不用加热的食品,专门在寒食那天用来充饥。在江南一带,青团还是祭祀祖先的必备食品,在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清明节与寒食节慢慢合并以后,青团自然就成了清明节的代表食物了。

    艾草同样是我国广泛用于制作清明果的原料。艾草,又名香艾、蕲艾、艾蒿,为多年生草本,叶互生,羽状深裂,表面是绿色,叶背则密生白色毛;茎叶均有特殊香气。

    【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现在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

    —食材—

    糯米粉:220g

    焯水后的艾叶(含水):155g

    50°左右的热水:1杯

    红豆沙:按口味(推荐:2勺)

    —步骤—

    ①艾叶洗净,锅内放入水烧开,加入半勺小苏打,然后加入艾叶煮30秒左右即可捞出。

    ② 挤出艾叶中多余的水分。

    ③用料理机打碎,或用刀剁碎。

    ④ 揉面盆中倒入糯米粉,加入艾叶碎。

    ⑤ 一边加水一边揉,水要一点一点地加,一直揉成团直到不粘手就可以了。

    ⑥ 把面团分成15克左右的小圆球。

    ⑦压扁按平后放入红豆馅,然后裹起来。

    ⑧裹好就可以上锅蒸了(刚蒸好的青团有点粘,少凉之后会比较不黏手)。

    ⑨ 一般会在青团下面垫粽叶之类的防粘。

    9

    2.关于端午插艾草习俗的诗句有吗?是关于插艾草习俗的希望您给出的答

    习俗来源:端午节本是纪念屈原的节日。

    至唐黄巾起义时,黄巢义军攻打中原地区,时值端午。当地官员于是放出风声:“黄巢隔山摇刀,人头落地!”动员民众逃离家园,是为"走黄巢"。

    实际是使义军无法与民众接触,以制义军不断扩大之势。 中原地区某户人家,男人都外出了,家中只有一妇人与二个小孩,一小孩为亲生,一小孩是她嫂子的遗孤。

    亲生的小孩刚能行走,她嫂子的遗孤大她自己的小孩一岁。妇人一人带二小孩逃难,背着她嫂子的遗孤,却让自己刚能行走的小孩步行,但却落在后头。

    走不多远,遇一黄衣人,问:“嫂嫂为何不让大小孩走路,而让小的小孩走路?”妇人如实相告,黄衣人听后甚为感动,道:“你危难之中行忠义之事,已破黄巢之刀,黄巢已无法取你人头,其实你只需在家门口插上艾草,表示你家是忠义之家,黄巢便无奈你何。 ”言罢竟忽不见。

    妇人认为是仙人指点,于是回家依言而作,并沿途叫逃难之人插艾草可破黄巢之刀云云。因此妇人平时善良,多行善事,诸多民众都相信,依言在家门口插上艾草不用“走黄巢”,在家中过端午节。

    果然,义军过境,见家中插艾草的人家,无人打扰,随军的医生还为民众看病,问疾苦。 一时妇人遇仙人指点之事在各地传开,平民之家,不再“走黄巢”,纷纷插艾草过端午,并效妇人行忠义之事。

    其实,黄衣人是黄巢义军的前锋谋士,武艺高强。义军所到之处,都是无人村,义军无人支援,成了孤军。

    谋士知有蹊跷,化成便衣,独自寻找原因,遇是了妇人。 忽然不见,只是纵身跳上大树隐藏起来了。

    谋士小施一计,不仅破了官府的:“黄巢隔山摇刀,人头落地!”谣言,为义军获得民众支持,又使民众积德行善成风,世人于是将此传统继承下来,成为今天端午节“插艾草”的风俗。 陆河人为客家人,多为中原迁移到陆河。

    是以大都保持了“走黄巢”“插艾草”的习俗。 注:黄巢(?~884) 唐末农民战争领袖。

    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稍通书记,屡举进士不第,以贩私盐为业。

    家富于财,善击剑骑射。 关于艾草的诗: 七律 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还有些散碎的句子和对联: 门高无碍齐公子,海阔难寻楚大夫。 菖蒲驱恶迎喜庆,艾叶避邪保平安。

    蒲剑冲天皇斗观,艾旗拂地神鬼惊。 松大夫招来百福,竹君子扫去千灾。

    思无邪正心诚意,虑有德履泰临丰。 端阳艾叶如旗招百福,午日菖蒲似剑斩千妖。

    盛世本无邪,寰宇长昭天子镜;德门原有庆,端阳亦镇赤灵符。 胜地纪中天,象取白芳占汇吉;翔风符正午,薰来引竹报平安。

    诗句,功效

    3.艾叶的功效有哪些?

    【抗菌】 1、艾叶在体外对炭疽杆菌、α-溶血链球菌、B-溶血链球菌、白喉杆菌、假白喉杆菌、肺类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葡球菌、枯草杆菌等10种革兰氏阳性嗜气菌皆有抗菌作用。

    艾叶油410(-3)浓度(试管法),对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等有抑菌作用。 以野艾叶、艾条或艾绒烟熏,可用于室内消毒,与苍术或与菖蒲及雄黄或与苍术、雄黄、白芷等混合烟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白喉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产碱杆菌以及结核杆菌(人型H37RV)均有杀灭或抑制作用。

    艾条烟熏尚能减少烧伤创面的细菌。豚鼠结核经艾灸治疗后,疾病进展较慢,病变较轻,尤以病程后期更明显;此外还能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反应,但所增强的程度不如动物获得免疫性时那样显著;豚鼠网状内皮系细胞的吞噬机能与内脏的结核病变是一致的,当肝、脾受到疾病的损害时,吞噬机能即下降。

    2、以小野艾叶烟熏,对于多种致病真菌也有抑菌作用。小野艾水浸剂及煎剂,在试管内对多种致病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野艾的水煎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抗真菌】 艾叶煎液对皮癣真菌的抑菌作用最为微弱(与 黄连、黄芩等煎液相比较),在15%浓度时堇色毛癣菌,开始呈抑制,30%浓度时除絮状表皮癣菌、足跖毛癣菌及白色念珠菌依然发育外,其它为许兰氏黄癣菌、许兰氏黄癣菌蒙古变种、狗山芽胞癣菌、同心性毛癣菌、红色毛癣菌、铁锈色毛癣菌、堇色毛癣菌等均停止发育。

    曹红烈等亦证明艾叶的水浸剂(1:4),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红色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同时,孙迅又测定艾叶烟熏法对许兰氏黄癣菌、许兰氏黄癣菌蒙古变种、同心性毛癣菌、堇色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足跖毛癣菌、趾间毛癣菌、狗小芽胞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申克氏胞于丝菌、斐氏酿母菌等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抗菌作用。

    4.艾草的功效有哪些?

    艾草,草本植物,芳香且有益健 。

    在我国,采艾治病迄今已有31000多 的历史。艾,性温,无毒。

    据《本草 目》载:“服之则走三阴,逐一切寒 ,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 之人为康泰。”如皋艾草久负盛名,被认为是驱邪、病、延年益寿的神草。

    艾草生长在广袤山野之间,生命力极强,在长寿之乡如 遍地栽种。 坊间,特别是端午节前后, 口皋多有鲜艾出售,人们买回家去,呈放 供神的中堂两边,或房间妆台之旁,奇 可数月不减,蚊蜗嗅之即逃。

    传说东汉方士费长房在海边眺望远方,发现江海之滨的风水宝地如皋有恶鬼 魔作祟,即指派徒儿桓景带上驱邪之 一一艾草前往,为江海大地的子民消 降福,延年益寿。 桓景身背神剑乘仙鹤来到如皋,把艾草分送给那里的渔民、农 民,人们拿到药草,果然治好了各种各样 的疾病。

    史载,以返老还童而闻名的古代仙人 老莱子平常就很喜欢艾草的香味,所以他 的小屋中经常放有艾草,地上也铺满晒干 的艾草。他是一位非常孝顺和顽劣的仙 人,即使已经70岁了,还会穿上小孩子 的花衣服来取悦父母,有时就躺在地上, 模仿小婴儿啼哭的样子。

    传说老莱子就是 因为常常把艾草用水煎来服用,才慢慢出 现返老还童迹象的,所以艾草也被叫做仙 人草。艾草中含有丰富的促人长寿物质。

    每 100克艾草中含有72毫克的胡萝卜素,它被 认为具有抗癌、防止老化的作用。除了胡 萝卜素外,艾草还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 Bk维生素C和8%的蛋白质,同时铁元素和纤维素含量也很丰富。

    艾草中所含的叶绿素成分,除了可以 预防癌症外,还具有净血、杀菌、畅通血 路的功效。而艾草中所含的腺嘌呤,可以 使心脏强壮,防止功能退化,对预防脑部 疾病等有很强的效果=艾草很早就走进人们的生活。

    早在 《诗经》时代,艾草即被用于灸术。因为 艾草性温、味苦、无毒,能通十二经、理 气血、逐湿寒、止血下痢,所以人们一般 是把艾草点燃之后去薰、烫穴道,使穴道 受热而经络疏通。

    现在台湾流行的“药草 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做药材。如皋民间 常用艾草枯叶卷成长条,点燃轻薰关节, 治疗筋内关节疼痛。

    早年间妇女生产,必 用艾草煮汤煎服,排淤血和补中气。艾叶熏脚。

    此法能使患者获得满意 疗效。具体方法为:艾叶30~50克,放入 约5100毫升的沸水中煎约5分钟,捞去艾 叶,将煎出的药液倒入小的脚盆中。

    趁热 将双脚置于盆沿上接受熏蒸。为避免药气一下蒸发掉,可在双脚蒙上一块稍大于月 盆的布。

    待水温稍低双脚能够忍受时, 直接将双脚置于盆内浸泡。此法每晚进冇 一次(以临睡前为佳),每次5~20分钟, 一般连续3~5次即能治愈咳嗽。

    艾叶性温,归脾肾经,能温祛寒邪,使肺气得宣, 能很快治愈咳嗽。 艾草除了被用作药材外,还可以做各种美味食物,吃了让人延年益寿。

    在 寿之乡如皋,赋闲在家的老人们喜欢以: 草为原料,做成各种传统的长寿食物。 用艾草的方法很多,最简单的是将艾草€ 嫩芽摘下来,直接放入口中咀嚼,或者将艾草的嫩芽做成糕点,也可以跟蔬菜- 起煮成艾草汤。

    5.艾叶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

    艾叶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被我国的人民拿来当作内服药的一种使用,而现在,现代技术也让艾叶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艾叶牙膏、艾叶沐浴露、艾叶香油、保健腰带等等多种产品让人们目不暇接,以艾叶为主要原料的香烟不含尼古丁,已经渐渐成为许多人的香烟替代品。此外,艾叶还能被制成艾叶糍粑,在重阳节供人们食用,有缓解身体紧张的功效。

    而说到艾叶的药理作用,我们发现艾叶还含有鞣质、黄酮、醇、多糖等等有机成分,这些微量元素能有效地对人体的需求量进行调节。此外,艾叶还能抗菌、抗病毒、平喘止咳等等。

    不少人因为食用了艾叶而增强了免疫力。

    6.艾蒿的功效有哪些

    艾灸引气血下行 艾蒿是中医传统的灸法所用的艾条和艾炷的原料。

    做艾灸要用好几年的陈艾才好,新鲜的艾火气太大,是不能用的。艾性温热,遇火之后热性倍增,能通十二经络。

    艾的热性可以直达血脉,促使气血流动起来,打通经络的淤阻,特别是可以把人体的气血往下引,温暖下焦。 艾蒿泡澡祛除下焦湿寒 艾是纯阳之药,它的药性专入人体的足三阴,即肝经、脾经和肾经,这三条经络都走人体的下肢。

    艾的药性可以祛除足三阴经的一切湿寒。湿气是一种很顽固的病邪,许多疑难杂症都是因它而起。

    有以上症状的人,经常用艾蒿泡澡作为辅助治疗,对于治病会很有帮助。方法非常简单:取一大把晾干的陈艾,冲洗干净,加水煮,水开后再煮五分钟。

    趁热把水倒出来,待温度适中时泡澡。只要腰以下部位泡到就可以了,水位最高不要超过心脏的位置。

    最好是用一个大木桶来泡,这样可以在泡澡的同时进行熏蒸,效果更明显。

    7.形容艾叶的句子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提起端午,很多人自然而然地会想起屈原。那个“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诗人,那踽踽独行的峨冠博带的清瘦身影,那声声沉重的叹息和天问,在太史公那如椽大笔的记述中定格。

    屈原22岁时就已官居三闾大夫。很受楚怀王器重的他,却遭到贵族子弟和奸佞小人的嫉妒和诋毁。

    楚怀王被骗死在秦国后,屈原悲愤欲绝,上书请求顷襄王为怀王报仇。但顷襄王宠信奸佞小人,反将屈原贬至南方荒蛮之地,三年不复相见。

    秦国一看时机成熟,出兵攻下楚国的郢都。“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可是这沧浪之水永远也洗不去诗人内心的痛苦。

    有国不能报、有家不能归,大厦将倾、民生多艰,无法再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梦了。在极度忧愤悲恸的心境下,诗人走上了生命的祭坛,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五日抱石纵身跃入波涛汹涌的汨罗江。

    这一跃,写下了中国文化史最黑暗而沉重的一笔;这一跃,凝固成了一尊不朽的灵魂,让华夏子孙顶礼膜拜了2000多年。诗人余光中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屈原的风采人生,成了一种永远歌唱的主题。人们借助于端午节“春去夏至”的美好时光,歌吟美好的人文理想、操守意识和民族气节。

    8.描写艾草的句子

    1、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地远离了故乡,但我与那平凡而神奇的艾草却藕断丝连,每逢端午之际,我都会去药店买些艾草条,不为驱蚊,也不为避邪,只是喜欢那种苦香味,似蒿草,像野菊。

    2、有时在工作之余,我会把艾草条点燃,放在百会、三足里、神厥、关元等穴位进行热灸,任凭自己被那浓烈的香味和烟雾所包围,清苦的香味就像我蕴藏的心事,在五月的田野里弥漫开来。

    3、下班后,我和妻子带着孩子,去梨园里割艾草,尽管这时候的艾草长得不算太高,但那淡淡的清香味,却时刻弥漫在梨园得最深处,闻着那艾草的香味,我觉得是那样的芬芳、亲切与可爱,我似乎闻到了家乡的味道,闻到了母亲包的粽子的香味,也唤起了我心底那份对美好时光的回忆。

    4、艾草阴干压制成艾条、艾柱,能治病驱蚊;艾草煮的鸡蛋,也酥香可口,有清火消炎的功效。

    5、母亲把割来的艾草,挂在房子的门框上,苍郁的艾草叶给农家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

    6、艾草的生命力极强,割去一茬,新的一茬很快又会长出来,即便是秋后秆叶枯萎,到了来年的春天,它又会顽强地冒出一片新绿,并且疯狂地长成一片蓬勃的葱郁。

    7、在我的家乡,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房前屋后,随处都能见到艾草苍绿色的身影。

    9.又没人知道"艾草"的传说

    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

    在 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做为主要成分 ,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 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日鸡未鸣 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

    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 户上,可禳毒气。」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

    台湾民间也有在端午时贴〃午时联〃,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有些午时联上有下列的句子「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榕枝在民间的意义可使身体矫健「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

    也有地方习 俗是挂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虫毒;山丹方剂治颠狂,榴花悬门 避黄巢, 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石榴皮为一常见的中药。

    而石榴花和黄巢的关系,还有一段故事。黄巢之乱的时候,有一次黄巢经过逼个村落,正好看到一个妇女背上背著一个较大的孩子,手上牵著一个年纪较小的,黄巢非常好奇,就询问原因。

    那位妇人不认识黄巢,所以就直接说因为黄巢来了,杀了叔叔全家,只剩下这个唯一的命脉,所以万一无法兼顾的时候,只好牺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黄巢听了大受感动,并且告诉妇人只要门上悬挂石榴花,就可以避黄巢之祸。

    关于艾叶功效的诗句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