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腊月忙碌的诗句(古诗腊月忙年)

    1.古诗腊月忙年

    以下就是:

    茅舍春回事事欢,屋尘收拾号除残。太平甲子非容易,新历颁来仔细看。”这是清代文人蔡云描写腊月二十四扫尘的风俗;

    “一盏清茶一缕烟,灶神老爷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为道文章不值钱。”这是晚清诗人罗昭隐描写祭灶的风俗;

    “穷冬欲去尚徘徊,独坐频斟守岁杯。一夜腊寒随漏尽,十分春色破朝来。”这是宋代诗人朱淑真描写除夕守岁的风俗.

    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地满阶红。纷纷灿烂如星陨, 喧逐似火攻。”这是元代诗人赵孟 描写“岁旦”燃放爆竹焰火于庭前的风俗。

    杨巨元的“一片彩霞迎曙日,万条红烛动春天”.

    孙一元的“元日狂歌倒竹樽,东风昨夜到柴门”

    “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陆游),

    春来更有好花枝”(陈献章)

    2.古诗腊月忙年

    腊月忙年:农历正月初一是传统节日春节,这百是中国最盛大的节日。

    为了过春节,人们早早就做准备,一般从上一年的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一直忙到除夕。人们要为过年准备食品、衣服,要祭祖、要拜神,要贴对联,要准备鞭炮等等。

    那么度从腊月二十三到除夕这大概一周的时间,为春节所做的准备称为忙年。忙年歌为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的传统民间儿童歌谣。

    又称其为过年谣。忙年歌通过童谣的方式,完整的描绘了各地民间的春节习俗:二十三,烙火烧;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敲锣鼓;二十六,看娘舅;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贴嘎嘎;二十九,打烧内酒;年三十,包饺子。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剃傻瓜;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儿,贴门神捏鼻儿容;大年初一,撅屁股作揖腊八粥过几天,哩哩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烀猪肘,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腊月,诗句,忙碌

    3.腊月忙小学作文(400字)

    寒冬腊月里的一个早晨,我漫步在大街上,感到很冷.前几天,市里下令,要把大街上粘贴的广告宣传单统统都清除干净.由于这个原因,市里的清洁工都在为这事忙着.我看着一个个清洁工忙碌着.无意中,发现对面有一个年老的清洁工正在小心翼翼地撕着那些纸,看来,那些纸很难撕干净,那位女清洁工便用醮了水的刷子刷了刷,然后便用手细心地撕.她很认真,当她又走到另一张纸前,她的右手举了起来,却停留在半空中,似乎定格了,见她身子往前靠了靠.接着,她又摇了摇头走开了.寒风吹着我的脸,我不禁打了个哆嗦.怎么了?怎么不清除它?难道她忘了市里的规定吗?那好吧,我倒要去看个究竟.我正要起步,另一个瘦小的清洁工也走近了那张纸.她的举动竟和那个老清洁工一样,举起手,定格在半空中,微微摇了摇头,专心看了看,缓缓离开了.走过了马路,来到那堵墙前面,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张寻人启示,上面写着:***,女,14岁…… 凝窦冰释,我终于明白了一切.寒风又凛冽地刮了起来,但我不再觉得冷了.正如春天一般……。

    4.形容腊月的句子

    【第1句】顺着四季的年轮走来,于宠辱不惊中飘然而行。腊月,淡妆素裹牵住了我们的手!离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渴望亲近成悠长的思念。让心情去追逐片片清纯素洁的雪花,灿灿然然,便多了一份腊月的精致,竟成冷艳的美,绝世的雅。腊月,我们有太多的故事归于心灵,在清冷寒簌的风中,阳光游移在迷濛与晶莹之上。冰封的日子,一切都赋予大自然神奇的画章,笔笔写下千姿百态,于无声处静静地绽放,在孤独嫣然。

    【第2句】我的故乡在西北乡下一个偏僻的小山沟,每逢腊月,远近的房舍如同蒙上了恬静的面纱,在朦胧的光线中,太阳喷薄出无限生机,将隐没在山间的一个个村落显露出来,使得整个山乡沉静在一片寂静祥和的氛围之中。山村的早晨,蒸腾的雾气铺天盖地,将高耸的山峰、低流的小河、稀疏的院落包裹得严严实实;沉浸在腊月早晨朦胧之中的雄鸡,拍打着美丽金边的翅膀,站在稻垛垒高的篱墙上引颈高歌;慵懒的小狗还在草堆里酣睡,偶尔传出几声寂寥的狗叫声;吱呀、咣当,已有几户人家早早推开木门,在灶房内生火做饭,灶膛内炭火烧得通红,将女子勤劳灵巧的身影映照在土墙上。

    【第3句】腊月里浓浓的思乡情愫,被北疆漫天飞舞的雪花携带着,一次一次赶来搅得的我心神不宁、归心似箭。我这颗不安的心早已飞越千山万水,回到了那个魂牵梦绕的故乡。

    【第4句】年终,岁末,收尾的腊月舞着雪花如期而至。腊月,是一曲古老的歌谣,吟唱着忙碌、红火和喜悦,给新春的狂欢点起熊熊的炉火,把年味烹浓,将幸福酿造,让踏歌而来的新春佳节充满了特殊的温暖情调。

    5.腊月二十三小年诗句

    《小年》

    宋·文天祥

    燕朔逢穷腊,江南拜小年。

    岁时生处乐,身世死为缘。

    鸦噪千山雪,鸿飞万里天。

    出门意寥廓,四顾但茫然。

    《二十四日》

    宋-文天祥

    壮心负光岳,病质落幽燕。

    春节前三日,江乡正小年。

    岁时如有水,风俗不同天。

    家庙荒苔滑,谁人烧纸钱。

    《行都钱岁》

    宋·孙嵩

    插架馀残历,挑灯忆故乡。

    年光蛇赴壑,羁旅雁随阳。

    禁阙迎傩鼓,邻街祭灶香。

    英雄须自力,容易鬓毛苍。

    《山居苦》

    宋·赵庚夫

    栽松成曲径,洗石出秋屏。

    米价占新月,更筹认曙星。

    买牛邻共契,祭灶妇看经。

    不觉成头白,频看烧地青。

    20首小年诗词,正是人间祭灶忙

    小年最主要的习俗就是祭灶。

    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

    灶王爷都要上天向

    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

    让玉皇大帝赏罚。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

    涂在灶王爷的嘴上。

    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

    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祭灶诗》

    宋·吕蒙正

    一碗清汤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

    6.求与“忙年”、“新春”、“拜年”等有关的谚语、俗语

    进入腊月以后,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挣些银子过年。

    祭灶之后,新春联渐次粘挂,千家万户,焕然一新。有的人家用朱笺,有的用红纸,只有内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纸,镶以红边蓝边,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腊月将梅束起放在一个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于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让地微微有些温暖,梅花就回渐渐放白,用纸笼之,到市上去卖,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繁盛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

    妇女儿童争相购买,以为乐。 腊月初一,大街上卖粥果者排成市场。

    更有卖核桃、柿饼、枣、栗、干菱角米者,肩挑筐贮,叫而卖之。其次则肥野鸡、关东鱼、野猫、野鹜、腌腊肉、铁雀儿、馓架果罩、大佛花、斗光千张、楼子庄元宝。

    初十以后则卖卫画、门神、挂钱、金银箔、锞子黄钱、销金倒酉、马子烧纸、玻璃镜、窗户眼。

    钱店银号兑换压岁金银??小梅花海棠元宝。

    廿日之后则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关东糖。糟草抄豆,是廿三日送灶时供给神马用的。

    又有卖窑器者,铜银换瓷碗,京城之香炉烛台;闷葫芦,小儿籍以存钱;支锅瓦,灶口用为助爨。至廿五日以后则卖芝麻秸、松柏枝、南苍术以供“煨岁”之用。

    腊月诸物价钱都比平日贵些,所以才有“腊月水土贵三分”的谚语。老年人到了这时,总要劝后辈谨慎花钱,于是又有“二十七八,平取品抓”之谚。

    腊月八日为王侯腊,家家煮果粥。都在前一日备好米和豆,以百果雕作人物像生花式。

    三更煮粥成,全家聚食,馈送亲邻,为腊八粥。腊八粥,是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塘、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挂元,用则伤味。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洗净器皿,终夜经营,到天明时粥熟。

    除祀祖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并用红枣、核桃等制成狮子、小儿等类,以见巧思。

    腊八日御河起冰窖,通河运水贮内窑,太液池起冰贮雪池冰窑,开门运之,夏日出用甚便。 廿三日更尽时,家家祀灶,院内立杆,悬挂天灯。

    祭品则羹汤灶饭、糖瓜糖饼,饲神马以香糟炒豆水盂。男子罗拜,祝以遏恶扬善之词。

    妇女于内室,扫除炉灶,以净泥涂饰,燃香默拜。 每至十二月,于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四日之内,由钦天监选择吉期,照例封印,颁示天下,全体执行放公假。

    此后,梨园戏馆择日封台,八班合演,至来岁元旦则赐福开戏。上学的儿童,在“封印”之后熟师也让放假,谓之“放学年”。

    廿五日至除夕传说为“乱岁日”。“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

    岁暮,将一年吃剩的药,抛弃在门外,并将所收集的药方,放一起烧掉,这叫“丢百病”。 在炉内烧松枝、柏叶、南苍术、吉祥丹,名曰:“煨岁”。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除夕一大堆老理儿 除夕,人们蟒袍补褂四出拜访亲友,谓之“辞岁”。家人叩拜尊长,也叫:“辞岁”。

    新婚的夫妇必须要到拨岳家辞岁,否则为不恭。 除夕自户庭以至大门,凡是行走之外要撒上芝麻秸,这叫“踩岁”。

    除夕,夜子初交,门外宝炬争辉,爆竹竞响。肩舆簇簇,车马辚辚。

    百官到朝,祝贺元旦。此时爆竹声如击浪轰雷,传遍朝野,彻夜不停。

    更夹杂着拨浪鼓声,卖瓜子解闷声,卖江米白酒冰盏声,卖桂花头油摇唤娇娘声,卖合菜细粉声,与爆竹之声,相为上下,真是好听。“土民之家,新衣冠,肃佩带,祀神祀祖;焚锗帛毕,昧爽家团拜,献椒盘,斟柏酒,阖蒸糕,呷粉羹。

    出门迎喜,参药窗,谒影窗,具柬贺节。”如果路上遇到亲友,则施礼,继而祝曰:“新禧纳福”。

    “至于酬酢之具,则镂花会果为茶,十锦火锅共馔,汤点则鹅油方补,猪肉馒首,江米糕,黄黍;酒肴则腌鸡腊肉,糟鹭凤鱼,野鸡爪,鹿兔脯;果品则松榛莲庆,桃杏瓜仁,栗枣枝圆,楂糕耿饼,青枝葡萄,白子岗榴,秋波梨,苹波果,狮柑凤桔,橙片杨梅。杂以海错山珍,家淆市点。

    纵非亲厚,亦必奉节酒三杯。若至戚忘情,何妨烂醉!”俗说得好“新正拜节,走千家不如坐一家。

    而四马喧哗,欢乐终日,真可以说是极一时之胜”。 年饭用金银米为之,上插松柏枝,缀以金钱、枣、栗、龙眼、香枝、破五之后方能撤去。

    (谓之“年饭”)取松柏枝中较大的,插在瓶中,缀以古钱、元宝、石榴花等就是“摇钱树”。 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

    尊长给小孩的,也叫“压岁钱”,钱肆取钱用的“贴”叫“票子”。每届岁除,凡是富贵之家以银换钱的,都用彩笺书写,是为“红票儿”。

    取华美吉祥之意。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扭一扭,大年初一拱拱手”——— 一年一度的春节就要到了,每年的春节是民间最热闹最受百姓重视的节日。

    除夕之夜,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满怀喜悦从四面八方奔进心里的温馨港湾———家。这时家里家外都已装饰一新,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丰盛的年夜饭,聊着永远也说不完。

    关于腊月忙碌的诗句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