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于好吃的诗句(形容美味的诗句有哪些?)

    1.形容美味的诗句有哪些?

    1、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初到黄州》宋代: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释义:

    自己都感到好笑,一生都为谋生糊口到处奔忙,等老了发现这一生的事业很荒唐。长江环抱城郭,深知江鱼味美,茂竹漫山遍野,只觉阵阵笋香。贬逐的人,当然不妨员外安置,诗人惯例,都要做做水曹郎。惭愧的是我劝政事已毫无补益,还要耗费官府岸禄,领取压酒囊。

    2、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猪肉颂》宋代:苏轼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释义:

    洗干净锅,放少许水,燃上柴木、杂草,抑制火势,用不冒火苗的虚火来煨炖。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会滋味极美。黄州有这样好的猪肉,价钱却贱得像泥土一样;富贵人家不肯吃,贫困人家又不会煮。我早上起来打上两碗,自己吃饱了您莫要理会。

    3、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其二》唐代:杜甫

    百顷风潭上,千章夏木清。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

    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翻疑柁楼底,晚饭越中行。

    释义:

    百顷水潭上春风荡漾,夏天里树木千重,郁郁青青。树上水果压枝低,树叶相连,隐蔽着莺巢。把活鲜的鲫鱼切成银丝煲脍,用碧水涧傍的香芹熬成香羹。这分明是在越中吃晚饭啊,哪里是在陕西的柁楼底下用餐呢?

    4、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赠卫八处士》唐代: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释义:

    人生别离不能常相见,就像西方的参星和东方的商星你起我落。今夜是什么日子如此幸运,竟然能与你挑灯共叙衷情?青春壮健年少岁月能有多少,转瞬间你我都已经两鬓如霜。打听昔日朋友大半都已逝去,我内心激荡不得不连声哀叹。真没想到阔别二十年之后,还能有机会再次来登门拜访。

    当年分别时你还没有结婚成家,倏忽间你的子女已成帮成行。他们彬彬有礼笑迎父亲挚友,热情地询问我来自什么地方?还来不及讲述完所有的往事,你就催促儿女快把酒菜摆上。冒着夜雨剪来了青鲜的韭菜,端上新煮的黄米饭让我品尝。

    你说难得有这个机会见面,开怀畅饮一连喝干了十几杯。十几杯酒我也难得一醉呵,谢谢你对故友的情深意长。明日分别后又相隔千山万水,茫茫的世事真令人愁绪难断。

    5、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淮上渔者》唐代: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浦浦风 一和:浦江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释义:

    无边淮河白浪滚滚,白发渔翁以船为家。水边轻风阵阵,渔船随处飘流。老渔夫刚刚钓得的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在荻花从中忙着吹火饮食。

    2.形容美味的诗句

    1、苏东坡既是著名的文人学者,也是著名的美食家。

    所以相传与他有直接关系的名馔不少,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如“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玉糁”、“东坡腿”、“东坡芽脍”、“东坡墨鲤”、“东坡饼”、“东坡酥”、“东坡豆花”、“东坡肉”等等。《东坡集》载:“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

    春鸠脍,就是芹菜炒斑鸠胸脯丝。后称东坡春鸠脍。

    苏轼是喜欢羊汤的,为此他写道:“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他还专门写了《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东坡用其情有独钟的竹笋和猪肉一起煮,在一次美食派对上,苏东坡信手写下了一首打油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味美却有毒的河豚也成为了他的常吃常新的美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逍遥自在的七言绝句,更是写了春天的竹笋、肥鸭、野菜、河豚,真可谓是一句一美食。 “秋来霜露满园东,芦菔生儿芥生孙。

    我与何憎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在他看来,这些蔬菜比那鸡鸭鱼肉还要味美。

    丰湖是苏东坡最喜欢野炊的地方,他把这里湖边长生的藤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莼菜:“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 苏东坡吃到了一位老妇人做的环饼,不由得题诗道:“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寥寥28字,勾画出环饼匀细、色鲜、酥脆的特点和形似美人环钏的形象。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苏轼爱好品茗,诗作中也常见对茗茶的赞美,“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形容了杭州城外漫山遍野的茶园景色。“从来佳茗似佳人”更是与另一首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被人们辑成了茶馆茶庄的名联。

    苏东坡的诗词书稿,其中有很多与美食有关的佳文,《菜羹赋》、《食猪肉诗》、《豆粥》、《鲸鱼行》以及著名的《老饕赋》。 2、陆游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还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在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

    “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的句子,这“玉脍”指的就是隋炀帝誉为“东南佳味”的“金齑玉脍”。“脍”是切成薄的鱼片;“齑”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酱菜,也引申为“细碎”。

    “金齑玉脍”就是以霜的后白色的鲈鱼为主料,拌以切细了的色泽金黄的花叶菜。“丝莼”则是用莼花丝做成的莼羹,也是吴地名菜。

    “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即是说自己用葱油做成的面条是天上苏陀(即酥)一样。 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戏作》的序言中记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药、芋、菜菔杂为之,不施醢酱,山庖珍烹也。”

    并诗日:“老住湖边一把茅,时话村酒具山肴。年来传得甜羹法,更为吴酸作解嘲。”

    “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

    “彘”即“猪”,“彘骨”是猪排。排骨用加有橙薤等香料拌和的酸酱烹制或蘸美至极。

    此外在诗中称道了四川的韭黄、粽子、甲鱼羹等食品。 “霜余蔬甲淡中甜,春近录苗嫩不蔹。

    采掇归来便堪煮,半铢盐酪不须添。”他总结了选取用蔬菜不要调味,吃起来也很新鲜。

    “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大如苋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把大如苋实(鸡头肉)的薏米的白、滑、香的特点都写得非常生动。

    《食粥》:“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仙人名)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鲈肥菰脆调羹美,(麦乔)熟油新作饼香。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

    "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猩"。 "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 “祖国山河无限好,家乡父老不患贫。

    淡云出岫删发何日,也味争如乡味醇。” "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士茗浮甘菊" “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独有蟹堪持。”

    3、唐代诗人杜甫虽不是美食家,但他有许多关于美食的诗。 《丽人行》中有"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餍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的诗句,即为"八珍" 。

    "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红鱼入馔来"。 "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

    "无声细下飞碎雪","放箸未觉全盘空"描写唐代厨师加工鱼生的高超刀功和食客们争食的热烈场面。 "春日春盘细生菜" "鲜鲫食丝脍,香芹碧涧羹"。

    问答未及已 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 新炊间黄梁(《赠卫八处士》) 甲第纷纷厌梁肉 广文先生食不足(《醉酒歌》) 饔子左右挥双刀 脍飞金盘白雪高 徐州秃尾不足忆 汉阴槎头远遁逃 鲂鱼肥美知第一 既饱欢娱亦萧瑟(《观打鱼歌》) 4、郑板桥不仅是有名的画家,而且 对吃也有一定的研究。 郑板桥有"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纤手炙鱼头", "扬州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 "惟。

    诗句,好吃

    3.描写美味的诗句有哪些?

    1.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2.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惠州一绝》

    3.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张籍《成都曲》

    4.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丘浚《咏荔枝》

    5.唤起封姨清晚景,更将荔子荐新圆。——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6.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7.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8.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王安石《伤春怨·雨打江南树》

    9.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10.取酒须勤醉,乡关不可思。——司马光《送张寺丞觐知富顺监》

    轶闻:东坡肉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大文学家。他不但对诗文、书法造诣很深,而且堪称我国古代美食家,对烹调菜肴亦很有研究,尤其擅长制作红烧肉追本穷源,苏轼的这种红烧肉最早在徐州的创制,在黄州时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杭州时闻名全国。关于东坡肉名字的由来有很多传说,其中一种传说:

    相传苏东坡在徐州、黄州、杭州三个地方做过“东坡肉”。在任徐州知州时带领百姓抗洪筑堤保城,百姓纷纷杀猪宰羊上府慰劳,东坡推辞不掉,收下后亲自指点家人烧制红烧肉回赠予老百姓。大家食后,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它为“回赠肉”。

    元丰三年(1080)二月一日,苏轼被谪贬到黄州,见黄州市面猪肉价贱,而人们不大吃它,便亲自烹调猪肉。有一次他食得兴起,即兴作了一首打油诗名曰《食猪肉诗》,诗中写道:“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此诗一传十,十传百,人们开始争相仿制,并把这道菜戏称为“东坡肉”。 苏东坡二任杭州知州时,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葑草湮没大半的西湖重新恢复昔日美景,杭州的老百姓非常感谢他,过年时,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东坡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醇香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赞赏称奇,于是“东坡肉”的美名更传遍了全国。

    4.形容好吃的古代诗句,能琅琅上口的,不要形容某个食物的诗句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相传为北宋诗人苏东坡(四川眉山人)所创制。东坡肉的最早发源地,是湖北黄冈。

    1080年苏东坡谪居黄冈,因当地猪多肉贱,才想出这种吃肉的方法。 宋代人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记载:“东坡性喜嗜猪,在黄冈时,尝戏 东坡肉作《食猪肉诗》云:‘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后来,1085年苏东坡从黄州复出,经常州、登州任上返回都城开封,在朝廷里任职,没过多久,受排挤,1089年要求调往杭州任太守,这才将黄州烧肉的经验发展成东坡肉这道菜肴。

    作为汉族佳肴,后流行于江浙。东坡肉据考是为纪念东坡所做,并不是苏东坡本人所创制。

    东坡肉的原型是徐州回赠肉, 为徐州“东坡四珍”之一。 北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秋,黄河决口,七十余日大水未退。

    徐州知州苏轼亲率全城吏民抗洪,终于战胜洪水,并于次年修筑“苏堤”。百姓感谢苏东坡为民造福,纷纷杀猪宰羊,担酒携菜送至州府感谢苏公。

    苏公推辞不掉,将这些肉加工成熟后再回赠百姓。 苏东坡的烹肉之法在其《炖肉歌》中可见奥妙:“慢着火、少着水,柴火罨焰烟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

    “回赠肉”的特点是鲜香醇厚,油而不腻。苏东坡在徐州留下了四道名菜,除回赠肉外还有金蟾戏珠、五关鸡、醉青虾、后人将这四道菜称之为“东坡四珍”。

    如今在徐州街头的各家饭庄,您仍然可领略到东坡肉带给您的回味无穷的满口醇香。“东坡肉”最早在徐州创制,《徐州古今名馔》记载,苏轼任徐州知州时,黄河决口,苏轼身先士卒,和全城百姓筑堤保城。

    徐州人民杀猪宰羊,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便指点家人烧成红烧肉回赠给老百姓,百姓食后,都觉得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便称之为“回赠肉”。苏轼贬谪黄州时,作有煮肉歌:“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人们开始竞相仿制,并戏称为“东坡肉”。苏轼二任杭州知州时,因疏浚西湖有功。

    大家抬酒担肉给他拜年,苏轼便命将猪肉和酒烧好后给民工吃,家人误听为黄酒和猪肉同烧,大家吃后反而觉得更加酥香味美。“东坡肉”美名便慢慢传遍全国。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大文学家。他不但对诗文、书法造诣很深,而且堪称我国古代美食家,对烹调菜肴亦很有研究,尤其擅长制作红烧肉。

    回赠肉便是苏轼在徐州期间创制的红烧肉,宋神宗熙宁十年四月,苏轼赴任徐州知州。七月七日,黄河在澶州曹村埽一带决口,至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围困徐州,水位竟高达二丈八尺。

    苏轼以身卒之,亲荷畚插,率领禁军武卫营,和全城百姓抗洪筑堤保城。经过七十多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保住了徐州城。

    全城百姓无不欢欣鼓舞,他们为感谢这位领导有方,与徐州人民同呼吸、共存亡的好知州,纷纷杀猪宰羊,担酒携菜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收下后亲自指点家人制成红烧肉,又回赠给参加抗洪的百姓。

    百姓食后,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他为“回赠肉”。此后,“回赠肉”就在徐州一带流传,并成徐州传统名菜。

    这在《徐州文史资料》、《徐州风物志》、《徐州古今名馔》中都有记述。 元丰三年二月一日,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

    他自己开荒种地,便把此地号称“东坡居士”。这就是“苏东坡”的由来。

    在黄州期间,他亲自动手烹饪红烧肉并将经验写入《食猪肉诗》中。苏轼在徐州及黄州时烹制的红烧肉,只是在当地有影响,在全国并没有多大名气。

    真正叫得响并闻名全国的红烧肉,是苏轼第二次在杭州时的“东坡肉”。 宋哲宗元(礻右)四年七月三日,苏轼来到阔别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

    元(礻右)五年五、六月间,浙西一带大雨不止,太湖泛滥,庄稼大片被淹。由于苏轼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带的人民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他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谢苏轼做的这件好事,人人都夸他是个贤明的父母官。

    听说他在徐州、黄州时最喜欢吃猪肉,于是到过年的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称奇,把他送来的肉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

    追本穷源,苏轼的这种红烧肉最早在徐州的创制,在黄州时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杭州时闻名全国。扩展资料:现在的东坡肉肉都是非常美味的,肥瘦结合,肥而不腻,软糯合口,入口即化,配上料酒和调料味道妙不可言。

    不过苏东坡当时的东坡肉可不是这么美味的啊,当时的东坡肉也就是煮一下,弄点盐,没有那么多调料搁现在我是肯定吃不下去的,不过对于宋代的时候的那些人来说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东西了。所以真正的由苏东坡做的东坡肉就是市场上贱卖的廉价猪肉,然后用清水煮的。

    有点味道的东坡肉也就是从明代的时候开始的,挑选上等的猪肉,要肥瘦相间,烹饪的时候也加入了很多调料,糖,酱油和料酒,不是寡淡的清水,口味比较重,明代时候的东坡肉才是我能接受的东坡肉。不过,如果没有宋代时候苏东坡解锁了猪肉,猪肉可能现在。

    5.关于好吃的诗句有什么

    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独有蟹堪持。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

    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

    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大如苋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

    鲈肥菰脆调羹美,(麦乔)熟油新作饼香。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

    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竹笋焖猪肉】

    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

    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环饼】

    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八宝粥】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仙人名)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八珍】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餍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竹笋红鱼】

    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红鱼入馔来。

    6.表达美味佳肴的诗句

    1、诗句: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出自:清代·符曾《上元竹枝词》

    释义:香甜的桂花馅料里裹着核桃仁,用井水来淘洗像珍珠一样的江米。

    2、诗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出自 :宋代·范仲淹《江上渔者》

    释义: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3、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出自:宋代·苏轼《惠州一绝 / 食荔枝》

    释义: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4、诗句:茅针香软渐包茸,蓬櫑甘酸半染红。

    出自:宋·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

    释义:藏在绿茎内尖尖的茅草,将要开花白白的花苞清香爽口。饰有饕餮纹的食物盛器被染红了。

    5、诗句: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出自:宋代·苏轼《初到黄州》

    释义:长江环抱城郭,深知江鱼味美,茂竹漫山遍野,只觉阵阵笋香。

    7.形容美味的古诗词有哪些

    1、《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 宋代 · 梅尧臣 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

    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其状已可怪,其毒亦莫加。

    忿腹若封豕,怒目犹吴蛙。庖煎苟失所,入喉为镆铘。

    若此丧躯体,何须资齿牙?持问南方人,党护复矜夸。皆言美无度,谁谓死如麻!我语不能屈,自思空咄嗟。

    退之来潮阳,始惮飧笼蛇。子厚居柳州,而甘食虾蟆。

    二物虽可憎,性命无舛差。斯味曾不比,中藏祸无涯。

    甚美恶亦称,此言诚可嘉。 2、《上元竹枝词》· 清代 · 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3、《鱼丽》· 先秦 · 佚名 鱼丽于罶,鲿鲨。

    君子有酒,旨且多。鱼丽于罶,鲂鳢。

    君子有酒,多且旨。鱼丽于罶,鰋鲤。

    君子有酒,旨且有。物其多矣,维其嘉矣!物其旨矣,维其偕矣!物其有矣,维其时矣! 4、《品令·茶词》· 宋代 · 黄庭坚 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5、《惠州一绝 / 食荔枝》· 宋代 · 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有关于好吃的诗句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