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豇豆的诗句缸豆(描写“豆角”的诗句有哪些?)

    1.描写“豆角”的诗句有哪些?

    1、《观万堂村饮戏成》

    年代: 宋 作者: 舒岳祥

    芋魁豆角乌槠子,不用山翁举箸肥。

    闻道细鳞长九寸,夜来溪火急成围。

    2、《乐神曲》

    年代: 宋 作者: 舒岳祥

    污田稻子输官粮,高田豆角初上场。

    枫林沉沉谁打鼓,农家报本兼祈禳。

    打鼓打鼓急打鼓,大巫邀神小巫舞。

    绛衫绣帔朱冠裳,手持铃剑道神语。

    前年军过鸡栅空,今年一母生十雄。

    甽东种秫获颇厚,大甑炊糍翁成酒。

    家机白布阔且长,翁媪制作新衣裳。

    再拜奠神重酌酒,男耕女桑十倍强。

    大妇小妇别有祝,生养好男房计足。

    巫公巫公告尔神,产谷不如多产银。

    驴载马驮车碌碌,免斫柘条行箠扑。

    3、《咏豆蔻花》

    年代: 宋 作者: 舒岳祥

    舌吐梅仁颗,心含豆角花。

    折来无处著,留取爱名嘉。

    4、《万安道中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赵蕃

    篱落未经霜,林园尚吐芳。

    豆花连豆角,榴朵映榴房。

    摇落虽兹候,敷荣未尔妨。

    我怀收柿栗,物色自凄凉。

    5、、《吴中秋日》

    年代: 宋 作者: 周文璞

    郊原落叶已离离,尚有孤花闯短篱。

    小醉不成怜病后,苦吟未了说愁时。

    斗鸡走狗爰丝喜,临水登山宋玉悲。

    豆角已收无别事,待同野老赴襟期。

    2.形容“豆角”的句子

    1. 扁豆角宽宽的,像弯弯翠绿色的小月牙。

    2. 扁豆角非常扁,像一把尺子。

    3. 花骨朵儿渐渐褪去,变成了可爱的小豆角,一厘米,两厘米,十五厘米,二十厘米. . . . . .豆角终于长大了,它裹着紫色的外衣,挺着鼓鼓的肚子,在藤上荡着秋千。

    4. 又过了半个月,豆角开了紫色的小花,一朵,两朵,三朵. . . . . .像空中飞舞的彩蝶,争奇斗妍,靠近它用鼻子一闻,还有淡淡的香味呢!

    5. 猫耳豆角长得又大又厚,三个一堆五个一伙地挂在架子上,好像正在等着我们去采摘。

    又细又长的黄瓜身上长满了小刺,头顶着一朵小黄花。

    6. 菜园里,韭菜吐芽,菠菜努嘴,黄瓜秧分叶,豆角苗破土,畦畦朝气勃勃。

    7. 我仔细一看,噢原来豆角长在玉米秆上,豆角的茎缠绕在玉米秆上,好像给玉米穿上了一件绿色的衣裳。

    8. 比赛开始了,我仔细地找豆角,豆角好像在和我玩捉迷藏,让我去找它,叶子密密麻麻的,看不见豆角在哪里。

    9.我家的门前就是一块小菜地,东边种着绿油油的小豆角,因为叶子挡住了炎热的阳光,温暖的阳光就从叶子的缝隙里均匀的洒在豆角的果实上了。

    10.田野上,鼓胀的豆角懒散地躺在地里,一片片金黄色的稻谷随风起舞,绿油油小白菜在摆手撒娇,落叶在秋风中飘舞,色彩斑斓的野花在秋日照射下更显得绚丽多姿,起起落落雀跃的小鸟,收获的大人们,嬉戏的小孩,共同构成一幅美丽、热闹的画面。

    11.春天变成了夏天,我家菜园里的蔬菜也都长大了,黄瓜顶着黄花,豆角戴着粉色的花串,灯笼似的辣椒结了出来,香菜也变成了绿色的小扇子,红绿相间的西红柿缀满了秧……看着红牡丹映衬下的各种蔬菜,充满了生机,邻里们感到很惊奇,我们家人感到很高兴,我也感受到了劳动和收获的快乐。

    12.菜园里,韭菜吐芽,菠菜努嘴,黄瓜秧分叶,豆角苗破土,畦畦朝气勃勃。

    13.豆角一棵棵长得挺拨翠绿,又细又长的叶子有四五寸高,底部细白的根须密密交错着。

    14.嫩一嫩的豆角逐渐长成大豆角,有弯弯的,也有长长的,中间是圆柱形,两头尖尖的。

    15.我家菜园里的蔬菜也都长大了,黄瓜顶着黄花,豆角戴着粉色的花串,灯笼似的辣椒结了出来,香菜也变成了绿色的小扇子,红绿相间的西红柿缀满了秧…

    豇豆,诗句

    3.缸豆的营养

    豆科(Leguminosae)豇豆属豇豆种中能形成长形豆荚的栽培种,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

    学名 squipedalis(L。)Verd。

    别名豆角、长豆角、带豆、裙带豆。染色体数2n=2x=22。

    每100g嫩豆荚含水分85-89g,蛋白质2。9-3。

    5g,碳水化合物5-9g,还含有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嫩豆荚肉质肥厚,炒食脆嫩,也可烫后凉拌或腌泡。

    干种子含水分13。4-15。

    5g,蛋白质约24g,碳水化合物50。3-54。

    5g,纤维素3。8-4。

    7g,还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干豆粒与米共煮可作主食,也可作豆沙和糕点馅料等。

    起源与传播:长豇豆是豇豆的一个亚种。豇豆的起源地,苏联瓦维洛夫提出非洲东北部和印度为第一起源中心,中国为第二起源中心。

    目前,多数人则认为非洲埃塞俄比亚为起源中心。维尔德科特(Yerdcourt 1970)认为Vigna unguiculata有5个亚种,其中 kindtiana是非洲热带草原区和埃塞俄比亚的野生种。

    nsensis为非洲森林区的野生种。普通豇豆(ssp。

    unguiculata W。, nensis)是由 kindtiana在非洲驯化而成。

    约于公元前1500-前1000年传入亚洲,并演化出矮豇豆( lindrica, jang)和长豇豆( squipedalis, nensis squipedalis),这两个亚种从印度传到南亚和远东,再传入欧洲。 中国各地广泛栽培。

    植物学性状:根系较发达,主根深达50-80cm,主要分布于15-18cm的土层中,根的再生能力弱,有根瘤共生。茎分矮生、半蔓生和蔓生,右旋性缠绕生长。

    发芽时子叶出土,初生真叶两枚,单叶、对生。以后真叶为三出复叶,中间小叶片较大,卵状菱形,长5-15cm,宽3-5cm,小叶全缘,无毛。

    总状花序,腋生,具长花序柄,每花序有4-8枚花蕾,通常成对互生于花序近顶部。蝶形花,萼浅绿色,花冠白,黄或紫色。

    龙骨瓣内弯或弓形,非螺旋状。雄蕊二束。

    子房无柄,有胚珠多颗,花柱长。自花授粉。

    每花序一般结荚2-4个,荚果线形,长30-100cm,有浓绿、绿、绿白和紫红等色,每荚含8-20粒种子。 种子无胚乳、肾形、紫红、褐、白、黑色或花斑等,千粒重120-150g。

    类型和品种:长豇豆根据荚果的颜色可分为青荚、白荚和红(紫)荚三个类型,每类各有许多品种。 青荚类型:茎蔓细,叶片较小,叶色浓绿,荚果细长,绿色。

    嫩荚肉较厚,质脆嫩。 能忍受稍低温度,但耐热性稍差,采收期较短,产量较低。

    主要品种有广东的铁线青、细叶青、竹叶青,浙江的青豆角、早青红,山东青岛的青丰、大条青,贵州的朝阳线等。 白荚类型:茎蔓较粗大,叶片较大而薄,绿色。

    荚果较肥大,浅绿或绿白色,肉薄质地较疏松,种子容易显露,而热性较强,产量较高。 主要品种有广东的长身白、金山白,浙江白豆角,湖北的白鳝鱼骨,四川的五叶子,云南白,广西桂林白,陕西罗裙带,以及分布各地的红嘴燕等。

    红荚类型:茎蔓较粗壮,茎蔓和叶柄间有紫红色,叶较大,绿色。荚果紫红色,较粗短,嫩荚肉质中等,容易老化,采收期较短,产量较低。

    主要品种有上海、南京等地的紫豇豆,广东的西圆红,湖北的红鳝鱼骨、紫荚、白露,北京紫豇等。 中国是豇豆的次生起源中心,在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各地分布有独特的优良地方品种,如上海市和江苏省产的盘香豇品种(豆荚卷曲,状如盘香)、四川成都的红嘴燕品种均为地方良种,红嘴燕已被中国很多地区引种成功。

    生长发育与豆荚形成:豇豆自播种至豆荚采收结束约需90-120天。种子萌发对湿度反应比较敏感,湿度过大,种子容易腐烂。

    温度在25-3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上升,发芽加速。一般播后6-8天出现第一真叶。

    在15℃时发芽缓慢,降至10℃时,出土后两周才能抽出第一真叶。 种子萌发至第一对真叶开展为发芽期。

    第一对真叶展开至7-8复叶为幼苗期,约15-20天,在2-3复叶时开始分化花序原基。幼苗期后茎节伸长,转入抽蔓期,约需10-15天。

    此期主蔓迅速伸长,同时在基部节位抽出侧蔓,根系也迅速生长,形成根瘤。 生长适温20-25℃。

    35℃以上或15℃以下,雨水多,土壤湿度大,容易引起根腐病或疫病等。从现蕾开始至采怍结束为开花结荚期,此期长短因品种、栽培季节和栽培条件差别很大,历时45-70天。

    豇豆的单花从花原基开始分化至花器官形成,一般约需25天左右,现蕾至开花约需5-7天,开花至嫩荚长成约9-15天,至豆粒成熟还需4-10天。 早熟种在主蔓第3-5节抽出第一花序,中熟种多在6-8节,晚熟种在第8节以上。

    侧蔓第一花序多发生在第1-2节。每个花序一般有2-3对花蕾,多数只有第1、2对花蕾能开花,而结荚者多为第一对花。

    开花结荚期间,茎叶继续生长,特别是结荚前期和中期茎叶生长旺盛,这期间茎叶的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60%以上。 现蕾前后茎叶生长过旺会延迟开花结荚,应适当控制茎叶生长。

    开花结荚适温20-30℃,以25℃左右最适。20℃以下,花荚分化发育缓慢,30℃左右豆荚和种子虽分化发育迅速,但品质降低。

    豇豆属短日性植物,但多数品种对日照长短的要求不严格,在较长或较短日照下仍能开花结荚。 不宜强光照,但光线不足,也会引起落花落荚。

    栽培技术:豇豆喜温暖,畏霜冻。温带地区主要夏季栽培,热带亚热带地区可春秋两季栽培。

    在中国,长。

    关于豇豆的诗句缸豆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