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路过北京的诗句(描写北京故宫的诗句有哪些?)
1.描写北京故宫的诗句有哪些?
1.《太庙》
年代: 清 作者: 乾隆
左庙遵古制,未遑右社筹。
入京神主奉,于沈故宫留。
别现三官祀,閟堂一律修。
五朝藏册宝,名实正相投。
2.《登凤凰楼再依李白凤凰台韵》
年代: 清 作者: 乾隆
谪仙当日事狂游,槌碎黄鹤夸风流。
有无较版则且置,格高兴逸吞山邱。
故宫登楼名偶似,远眺欲见蓬瀛洲。
陡思我祖开创艰,守成予责增惕愁。
3.《次韵陆友仁吴中览古》
年代: 元 作者: 郯韶
赤阑桥下记停桡,细雨菰蒲响莫潮。
说与行人莫回首,故宫烟柳正萧萧。
4.《踏歌词》
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桃蹊柳陌好经过,
镫下妆成月下歌。
为是襄王故宫地,
至今犹自细腰多。
5.《忆长洲》
年代: 唐 作者: 许浑
香径小船通,菱歌绕故宫。鱼沉秋水静,鸟宿暮山空。
荷叶桥边雨,芦花海上风。归心无处托,高枕画屏中。
6.《山亭宴慢/山亭宴》
年代: 宋 作者: 张先
宴亭永昼喧箫鼓。倚青空、画阑红柱。玉莹紫微人,蔼和气、春融日煦。故宫池馆更楼台,约风月、今宵何处。湖水动鲜衣,竞拾翠、湖边路。落花荡漾愁空树。晓山静、数声杜宇。天意送芳菲,正黯淡、疏烟逗雨。新欢宁似旧欢长,此会散、几时还聚。试为挹飞云,问解寄、相思否。
7.《满江红 登石头城清凉寺翠微亭》
年代: 元 作者: 张野
翠微秋晚,试闲登绝顶,徘徊凝伫。一片清凉兜率界,几度风雷貔虎。钟阜盘空,石城瞰水,形势相吞吐。江山依旧,故宫遗迹何处。遥想霸略雄图,蚁封蜗角,毕竟无人悟。六代兴亡都是梦,一样金陵怀古。宫井朱阑,庭花玉树,偏费骚人句。此情谁会,舻声摇月东去。
8.《齐天乐·碧柯摇曳声何许》
年代: 宋 作者: 陈恕可
碧柯摇曳声何许,阴阴晚凉庭院。露湿身轻,风生翅薄,昨夜绡衣初翦。琴丝宛转。弄几曲新声,几番凄惋。过雨高槐,为渠一洗故宫怨。清虚襟度漫与,向人低诉处,幽思无限。败叶枯形,残阳绝响,消得西风肠断。尘情已倦。任翻鬓云寒,缀貂金浅。蜕羽难留,顿觉仙梦远。
9.《刨冻菜》
年代: 现代 作者: 聂绀弩
白菜隆冬冻出奇,明铛翠羽碧琉璃。
故宫盆景嵌珠宝,元夜花灯下陇畦。
千朵锄刨飞玉屑,一兜手捧吻冰姿。
方思寄与旁人赏,堕地惊成破碗瓷。
10.《秋兴,三叠前韵》
年代: 近代 作者: 宁调元
落日孤城万柳斜,江山无复旧繁华。
故宫真有金人泪,银汉频回帝子槎。
一夜微霜飞木叶,数行清泪咽胡笳。
芙蓉生在秋江上,何事开花又落花。
2.描写北京故宫的诗句
朱门金殿乱人眼, 千回百转终有尽; 万世江山家天下, 只做今人嫁衣裳。
第二首:明故宫赋 丙戌孟夏,予春秋二十有二,游于虎踞龙蟠之乡,珠歌翠舞之地。世如传舍,岁如骐骥。
求如所谓显庆之辂,正始之音者,邈焉不知何逝矣。惟有南唐之流水,与夫东晋之青山,汩汩于白日之下,岳岳于浮云之端。
爰至一地,有残基败址,霾没于茵草之间。度其广轮,似曾可观。
闾巷商贾,通衢衣冠,蹂之而不顾,践之而不怜。或曰:“盖所谓明故宫也。”
嗟乎!千门万户,乃至于是。千乘万骑,亦有此焉?翠华想像,玉殿虚无,可胜喟哉? 惟彼有明之末造,泰山高兮既已颓,梁木坚兮复已坏。
李闯病于内,金虏狙于外。忽一发之解悬,欻土崩而瓦败。
当是时也,南畿士夫遂谓王气复钟,中兴在躬,议推贤王,践祚此宫。嘐嘐焉久而不终,乃使彼四镇武弁,炎炎乎攀日月而附蛟龙。
太阿之柄从斯而倒,带砺之盟从斯而隆。节钺之属从斯而假,兴复之望从斯而空。
下则划阃阈以自守,不复顾中原之遗弓。上则指江流以自固,聊且乐广殿之清风。
玉树之歌闻于宫内,美芹之论弃于尘中。咸阳之流盈于省院,宗李之英为谁而雄?吁!岂不危哉?楚则失矣,秦将得之。
遂问鼎郏鄏,逐鹿河伊。如火如荼,似熊似罴。
化龙已无望,泥马复奚驰?膻腥逼于宫阙,烽烟起于郊圻。墟台城于一炬,遗后世以兴悲。
嗟乎!三百余载,倐焉已去。彼市廛驵侩,街衢士庶,岂复知洪武弘光是何代帝号,铜驼金人是何代所仆?风不为之低回,日不为之少驻。
萧萧者无异,皎皎焉如故。第三首:銮殿未去人已空, 江山不改几何同? 舞衣褪尽金粉色, 桂脂兰墙皆朦胧。
西池花开根已换, 一片繁华尽随风。 须知天下纵五帝, 时过境迁亦落红。
3.戴名世的乙亥北行日记及译文
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第二天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
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主人正在给园子浇肥,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棵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狗相闻。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遗憾比他们差得远呢!
拓展资料:
《乙亥北行日记》是清代文人戴名世创作的一篇散文。逐日地记述作者从南京到北京的旅途中二十几天的见闻感触,内容非常丰富:
有沿途风光和人情风俗的描写,有旅途名胜古迹的记述,有朋友交情的实录,有山川形势的分析,有旅行的疲劳困顿的描摹,有国计民生的忧虑,有奸民猾吏趁机勒索的揭露;好像一轴画卷逐渐展开,最后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广阔的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的图画。
写法上也不拘一格,有扼要的叙述,有细腻的描写;有时抒发感慨,有时勾勒人物;有话则不嫌其详,无话则一笔带过;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表现出作者熟练的写作技巧。
节选的这则日记所展示的生活跟《桃花源记》描绘的图景极为相似,两文都描绘了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生活图景。其中男女老少都生活得安逸自足。甲文中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桑园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这样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怎不令作者向往?
乙文中这家的男人在挑粪浇菜园,女人在井边打水洗衣服。门口有豆棚瓜架,还有几棵树枝叶葱茏茂盛,小孩子在嬉笑玩乐,不时有鸡鸣狗叫声传来。真是一幅闲适安逸的农家乐图景。作者面对这幅图景,情不自禁地感叹道:这一家中,的确有万物各得其所的真谛,很遗憾自己远远不如他们安适。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乙亥北行日记
4.有关故宫的古代诗句
1、桃蹊柳陌好经过,镫下妆成月下歌。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
出自:踏歌词 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桃树下的小路,柳树下面的田间路,都是很好经过的地方。女郎们已经在灯下梳妆完成,来到了月底下唱歌等待。因为是襄王故宫地,到现在还是美女多。
2、石城依旧空江国,故宫春色。
出自:孙光宪《后庭花·石城依旧空江国》
意思是:城池依旧,江水空流陈,后主的宫殿春色依然如故。
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出自: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初春小雨》
意思是: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4、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
出自:杨万里《观雪二首》
意思是:下雪天琼花落尽,天浑然不知珍惜。但单封存那梅蕊、海棠,令其无香。
5、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出自: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初春小雨》
意思是: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5.心有千千结全诗
千秋岁 张先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选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
[译文] 几声鸟叫告知人们,春天的美景已经过去。我惋惜逝去的春光,在花丛中流连,选好的一枝来折。一片细雨,一阵暴风,正是梅子刚熟的时候。如永丰坊中的那棵柳树,尽管无人观看,也终日飘飞着柳絮,就象下着一场大雪。不要拨弦弹琴,那种幽怨的曲调更令人愁肠百结。天因无情天不老,人缘有情情难绝。我的心似双丝结成的网,其中有无数的结,天色渐亮时才把那盏如豆的孤灯吹灭,又是一个孤独难熬的长夜。
6.形容地铁的诗句
人的一生好像乘坐北京地铁一号线:途经国贸,羡慕繁华;途经天安门,幻想权力;途经金融街,梦想发财;经过公主坟,遥想华丽家族;经过玉泉路,依然雄心勃勃这时,有个声音飘然入耳:乘客你好,八宝山快到了。
地铁
地铁的铿锵
承载着
人生的小站
有的上
有的下
忙碌着 各自
忙碌着自己的人生
我也曾
拥有一张自己的车票
握着它
久久地不肯扔掉
因为 那
曾经就是我的全部
而他兜里的钱
我知道
也只能够买一张火车票
许多年
我就这样握着、握着
突然有一天
车票没有了
他说
没用了
那是我曾经的耻辱
丢掉吧
过去的就让他过去
过去不会再来
其实他不懂
不懂一个女孩子
真正的追求
票没了
他也没了
我曾经抱怨过
上车时买票
下车时为什么
不把票收回
我的心跟着票一起丢了
买票、留票
上车、下车许多年
刚刚习惯了
突然第一次坐地铁
乘务员
就要我把票刷过
也就是把票还回去
我才能走出地铁
于是
许久许久
我终于醒悟
买票、弃票
我虽没得到任何的凭据
但我在熙攘的人流中
从一个环境
换到了一个新的环境
终于
我也学会了放弃
懂得了
只有自己珍惜自己
才会得到别人更加珍惜
地铁
行程的转运站
人生的里程碑
在这里被我放弃了的
不仅是车票
更有我成熟的印记
7.描写约束自身言行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约束自身言行的诗句有:
1. 名不可以虚求,贵不可以伪得。——《袁子正书政略》
2. 多行不义必自毖。——《左传》
3. 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晋书》
4.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5. 利令智昏。——《古今格言利害》
6. 官不可以私予人,人不可以私取官。——《晋书》
7.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8. 以细行律身,不可以细行取人。——魏源
9. 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陈弘谋
10. 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诚生信,勤生效。——李惺
代表诗:
《石灰吟》
【明代 】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1. 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
3. 浑:全。
4.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作者简介】
1. 本名:于谦
2. 别称:于忠肃、于肃愍
3. 字号:字廷益 ,号节庵
4. 所处时代:明朝
5. 民族族群:汉族
6. 出生地:杭州钱塘
7. 出生时间:1398年5月13日
8. 去世时间:1457年2月16日
9. 主要作品:《石灰吟》,《节庵诗文稿》
10. 主要成就:组织北京保卫战、改革军制
11. 官职:少保、兵部尚书
12. 追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
13. 谥号:肃愍→忠肃
14. 称号:民族英雄
【创作背景】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于是,12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
【人物影响】
于谦主张兵贵在精,将贵谋勇,用兵贵在临机应变,提倡“将士相习”,“管军者知军士之强弱,为兵者知将帅之号令”。所创团营之制,对明朝兵制影响很大。不仅如此,他的石灰吟也对后人影响很大。
【主要成就】
1.政治
于谦敢于为民请命,严惩作奸犯科权贵,而受到排挤打击。人家当官前呼后拥,尽显官威;于谦当官便服一套,瘦马一匹。同僚并不以其为谦虚清廉,却说他坏了官场规矩。
2.军事
于谦主张兵贵在精,将贵谋勇,用兵贵在临机应变,提倡“将士相习”,“管军者知军士之强弱,为兵者知将帅之号令”。所创团营之制,对明朝兵制影响很大。
3.文学
于谦诗作归隐情怀的表达与慷慨悲凉的风貌预示了诗坛风气的转向。在台阁体流行的高峰期,文人们是忌讳表达激烈的情怀与悲伤的情感的,从而保持了其创作风格的雍容,以便发挥其鸣盛的政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