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登高的诗句是什么意思(杜甫《登高》诗句解释)
1.杜甫《登高》诗句解释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句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首联两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且句中自对,无一虚设。这是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登高而望,江天本来是开阔的,但在诗人笔下,却令人强烈地感受到:风之凄急、猿之哀鸣、鸟之回旋,都受着无形的秋气的控制,仿佛万物都对秋气的来临惶然无主。“风急”,夔州位于长江之滨,三峡之首的瞿塘峡之口,素以水急、风大著称。 “猿啸哀”,巫峡多猿,鸣声凄厉。当地民谣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颔联为千古名句,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
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它的境界非常壮阔,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透过沉郁悲凉的精工对句,显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我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对此秋景,更觉伤悲;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自登临高台。颈联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有顿挫之神。诗人从空间(万里)、时间(百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一联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情景交融,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脉搏。语言极为凝炼,乃千古名句。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我常恨鬓如霜白;浊酒销忧,却怎奈潦倒,以至需要停杯。尾联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与开篇《楚辞》般的天地雄浑之境,形成惨烈的对比。“苦恨”,甚恨,意思是愁恨很深。“潦倒”,犹言困顿衰颓,狼狈失意。 新停浊酒杯:一般解释为戒酒,不妥。
“停”是表示某种动作状态延续途中的一时中断,这一句是说,我一人登台,独饮浊酒,无亲朋相伴,慢慢举起销忧解愁的酒杯,停在嘴边——我的身体已承受不了啦,至今饮酒不断、未曾有过停杯体验的我,不禁为自己身心之衰感到愕然。新,指初次出现。“浊酒”是相对于“清酒”而言,是一种带糟的酒,就像今天的米酒,古时称之为“醪”。
拓展资料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可惜严武不久病逝,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呆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
这首诗就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那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
2.关于登高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登高望远的诗句 1、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
(以上并见《海录碎事》。)——李贺《句》 2、登高临旧国,怀古对穷秋。
落日鸿雁度,寒城砧杵愁。昔贤不复有,行矣莫淹留。
——高适《宋中十首》 3、登高望远自伤情,柳发花开映古城。全盛已随流水去,黄鹂空啭旧春声。
——武元衡《登阖闾古城》 4、东风河外五城喧,南客征袍满泪痕。愁至独登高处望,蔼然云树重伤魂。
——武元衡《塞上春怀》 5、垂柳鸣黄鹂,关关若求友。春情不可耐,愁杀闺中妇。
日暮登高楼,谁怜小垂手。——张琰《春词二首》 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秋叶风吹黄飒飒,晴云日照白鳞鳞。
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张谔《九日宴》 8、风软景和煦,异香馥林塘。
登高一长望,信美非吾乡。——申欢《兜玄国怀归诗》 9、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
犹胜登高闲望断,孤烟残照马嘶回。——司空图《重阳阻雨》 10、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
下邽田地平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白居易《九日寄行简》 11、登高迎送远,春恨并依依。
不得沧洲信,空看白鹤归。——崔涂《送友人》 12、青山前,青山后,登高望两处,两处今何有。
烟景满川原,离人堪白首。——皇甫冉《登山歌》 13、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
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李嘉佑《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1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15、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未收长安)》 16、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王缙《九日作》 17、簪萸泛菊俯平阡,饮过三杯却惘然。
十岁此辰同醉友,登高各处已三年。——欧阳詹《九日广陵登高怀邵二先辈》 18、登高可羡少年场,白菊堆边鬓似霜。
益算更希沾上药,今朝第七十重阳。——司空图《白菊三首》 19、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
(以上并见《海录碎事》。——李贺《句》 2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21、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22、已是人间寂寞花,解怜寂寞傍贫家。
老来不得登高看,更甚残春惜岁华。——司空图《九月八日》 23、怀王独与佞人谋,闻道忠臣入乱流。
今日登高望不见,楚云湘水各悠悠。——戴叔伦《湘川野望》 24、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
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孟浩然《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25、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未收长安)》 26、岩磴列云旗,吾君访道时。
乾行万物睹,日驭六龙迟。()望远回天顾,登高动睿词。
愿因山作寿,长保会昌期。——孙逖《奉和登会昌山应制》 27、崔国辅《九日》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
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28、欲强登高无力也,篱边黄菊为谁开。
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秦系《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29、簪茱泛菊俯平阡,饮过三杯却惘然。
十岁此辰同醉友,登高各处已三年。——郑絪《九日登高怀邵二》 30、登高何处见琼枝,白露黄花自绕篱。
惟有楼中好山色,稻畦残水入秋池。——羊士谔《寄裴校书》 3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年十七)》 32、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
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张说《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33、三日欢游辞曲水,二年愁卧在长沙。
每登高处长相忆,何况兹楼属庾家。——白居易《三月三日登庾楼寄庾三十二》 34、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王之涣《九日送别》 35、欲从携手登高去,一到门前意已无。
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朱放《九日与杨凝、崔淑期登江上山会有故不得往因赠之》。
3.登高的诗句是什么
1、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唐代 岑参 释义:宝塔宛如平地涌出,孤高巍峨耸入天宫。 2、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唐代 岑参释义:下看飞鸟屈指可数,俯听山风呼啸迅猛。 3、崧高维岳,骏极于天。
——《崧高》先秦 佚名 释义:巍峨四岳是大山,高高耸峙入云天。 4、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
——《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五代 李煜 释义:红红的太阳已经升到最高处了,透过帘幕照进宫内,可从昨夜便开始的舞乐狂欢还没结束,宫女们鱼贯而入,挨个儿将金炉里快要燃尽的檀香,重新添加上。 5、高松来好月,空谷宜清秋。
——《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唐代 李白 释义:高松上挂着佼好的月亮,空空的山谷里一派清秋肃穆。
4.有关登高的诗句有哪些
1.《燕歌行》
年代: 明 作者: 刘基
霜飞动地燕草凋,沙飞石走天萧条。
江河倒影陵谷摇,白日惨淡昼为宵。
美人迢迢隔云霄,青冥无梯海无桥。
鱼枯雁死星芒消,沉沉思君不自憀。
愁如惊风鼓春潮,岁云暮矣山寂寥,梧桐叶落空干条。
昆仑层城阻且辽,苍梧九疑烟雾遥。
琼田瑶草芟芃荛,江蓠泽兰成艾萧。
登高望远肝肺焦,安得羽翼抟长飚?
2.《次陆放翁韵》
年代: 宋 作者: 苏泂
登高望远不可无,不可一日不读书。
予方自委下湿地,君乃独占高明居。
杨云傥许客载酒,杜陵安得钱买驴。
徐行过君就书读,颇幸借屋今连闾。
3.《登石阁吟》
年代: 宋 作者: 邵雍
一般情意恶难羁,长怕登高望远时。
今日凭栏异常日,几回将下又迟迟。
4.《代书寄北海赵充道太博》
年代: 宋 作者: 邵雍
自从终鲜罢吟哦,聊为临风一浩歌。
别易会难情不已,登高望远兴如何。
百年可惜无时再,千里相思事更多。
今日樽罍真北海,况君雅重风不过。
5.《登阖闾古城》
年代: 唐 作者: 武元衡
登高望远自伤情,柳发花开映古城。全盛已随流水去,黄鹂空啭旧春声。
5.《登高》(杜甫)的诗句是什么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烦双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赏析 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时所写。
夔州在长江之滨。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
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
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
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
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
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
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未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沈德潜因有 “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
“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
“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
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
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徘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
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人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
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现在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
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诗薮》)。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象“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
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 “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
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