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五经里关于舍小家顾大家的诗句(关于四书五经短句)

    1.关于四书五经短句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12.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13.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公孙丑上》 14.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15.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公孙丑下》 16.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17.孟子曰:“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孟子·离娄上》 18.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19.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20.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21.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2.四书五经中的赞美相思之苦的诗词

    四书五经里面赞美相思的,范围真窄。

    你直接说诗经里面的不就得了。其他尚书、论语、孟子、春秋、易经又不是诗词著作。

    诗经*蒹葭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游从之,道阻且长

    卷儿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月出 月出皎兮,交人僚兮,淑瑶佼兮,劳心悄兮。(这个其实很有名,看过天龙八部原书的就知道,段誉用这首泡妹子啊啊啊啊)

    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其实是些古代戍边出征人的诗句,现在好像被用在表现相思的比较多,反正我是不懂啦)

    君子于役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还是思念出征人的,看来周朝人民对征发什么的恶念慢慢啊)

    3.四书五经名句

    四书五经名句《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第一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第二章)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第三章)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

    (第十一章)《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第一章)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

    (第六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第二十章)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第二十二章)《论语》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学而》贫而无谄,富贵无骄。

    (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君子务本。(学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勾结),小人比而不周。

    (为政)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里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公冶长》不迁怒,不贰过。《雍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雍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述而)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子罕)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颜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可与人言而不言,失人(错过人才);不可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卫灵公)躬自厚而薄责人,则远怨矣。(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卫灵公)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损矣。(季氏)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微子)大德不逾闲(遮拦阻隔之物),小德出入可也。(子张)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论语.子张》《孟子》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梁惠王上)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梁惠王下)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充足)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公孙丑上)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公孙丑上)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滕文公上)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离娄上)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离娄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所所欲,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告子上)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使内心震动,坚韧本性),曾(增)益其所不能。

    (告子下)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子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尽心上)养心莫善于寡欲。

    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尽心下)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尚书》静言庸违,象恭滔天。《尚书.尧典》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尚书.旅獒》以公灭私,民其允(信)怀(归向)。《尚书.周官》《礼记》爱而知其恶,憎。

    4.摘自《四书》《五经》中的格言警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不学礼,无以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四书五经中关于国之和平安定的句子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译文:天下和国家是可以平定治理的,爵位和俸禄是可以推辞的,明晃晃的快刀是可以踩踏的,但中庸之道却是很难做到的。 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译文:喜欢向别人请教,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近的话语;消除消极的东西,而宣扬人们的善行;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恰当的做法施行于人民。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译文: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

    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四书五经里关于舍小家顾大家的诗句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