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信而不立的古诗句(人无信不立的下句是什么)
1.人无信不立的下句是什么
1、“人无信则不立”后面一句是:业无信则不兴
意思:人没有诚信就不能生存,做事业没有诚信就不能兴旺。
2、出处:《论语》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3、其他关于诚信的名言/俗语:
(1)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孟子•离娄上》第十一章
(2)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3)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 (苏)高尔基
2.人无信不立下一句是什么
人无信不立下一句是“业无信则不兴”。
改编自孔子的《论语》,原文选段如下: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白话文释义: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可以做成什么事。就像大车没有倪(车横木上的关键),小车没有杌(车辕横木上的关键)一样,怎么能走路呢?
引申义:告诫世人不管做任何事都要有基本的信用,这样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扩展资料:
在《论语》中,孔子多次谈到“信”。弟子问孔子如何治国,孔子说要做到三点:要“足食”,有足够的粮食;“足兵”,有足够的军队;“足信”,还要得到百姓的信任。
弟子问,如果不得已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回答:“去兵”。弟子又问,如果还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说:“去食。民无信不立。”可见,在孔子看来,得到百姓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3.写人言而无信的诗词有哪些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韩婴
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宋朝哲学家
多虚不如少实——陈甫,宋朝哲学家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战国思想家
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战国哲学家、教育家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屈原
失信不立。 ——《左传》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言不信者,行不果。
人背信则名不达。
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要诚信.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出自《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指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
4.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商无信不兴 出自哪里
“人无信不立”,出自《论语·颜渊》原句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商无信不兴”,为后人附会。
“民无信不立”,意指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后人由此引申,指出人如果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足之地,十分深刻地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
原文: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
扩展资料:
同类事迹:
立木取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民无信不立
5.“人无信不立”是谁的名言
“人无信不立”是孔子的名言,此句出自《论语》。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①,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 :
子贡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备足粮食,充实军备,老百 姓对政府就信任了。”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在这 三项之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在这两项之中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回答说:“去掉粮食。因为,自古以来谁也免不了一死,没有粮食不过是饿死罢了,但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
关于诚信的名言:
1. 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2. 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列夫·托尔斯泰
3.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契诃夫
4. 人类最不道德订户,是不诚实与懦弱。——高尔基
5. 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6. 善良——这是天才者的伟大品质之一。——安格尔
7.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莎士比亚
8.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卢梭
9.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10. 要我们买他的诚实,这种人出售的是他的名誉。——沃夫格
6.“人无信不立”出自何处
出处:化用自孔子弟子编著的《论语》。
原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释义: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可以呢!就好比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它怎么能够行走呢?
含义:人无信不立,业无信必衰,国无信必危。诚信是人生的命脉,诚信是最大的财富,诚信是一切价值的根源。玉可碎而不可毁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无论前路荆棘丛生,我们都要让诚信伴我而行,使诚信充满身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召周围的人,建立一个诚信的社会。诚信利己利人利国,何乐而不为。
扩展资料
“人而无信”中的儒家思想:
孔子以后,儒家思想在诚信的问题上又有更深一步的发展,把信与诚相连,称“诚信”。孟子说:“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从天道诚信来进一步说明人必须诚信的道理。诚,是实的意思。就是真实、实在,没有虚假。天道,用今天的话说,是自然之道的意思。
天地之间,日月星辰的运行,春夏秋冬的交替,花鸟鱼虫自然万物的生长繁息,都是真实、实在的,没有丝毫虚妄;虚妄的东西,在自然中不能存在。
孔子把忠与信并提,认为忠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论语》中多处讲到这一思想。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就是把忠信作为修养的基本内容,要求每天检查反省,是不是做到了忠信。孔子又说,为政要做到恭、宽、信、敏、惠。他解释“信”时说:“信则人任也。”只有讲信用,人们才会信任你。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人而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