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1.宋代以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掌领禁军,谓之"三衙"。 2.三回。
辞典解释
三衙 sān yá ㄙㄢ ㄧㄚˊ
宋时殿前司、侍卫马军、步军的合称。
《宋史.卷二三.钦宗本纪》:「择武臣得军心 者为同知、签书枢密院,边将有威望者为三衙。」
三回。
元.秦?夫《赵礼让肥.第一折》:「忧愁杀,一日三衙,几度添白发。」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 三衙的读音是:sān yá,三衙的意思:三衙 宋代掌管禁军的机构。有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合称三衙。唐后期,习惯称藩镇的亲兵为牙(衙)兵,五代至宋的皇帝多半是由藩镇而夺得帝位,故相沿称为三衙。三衙的长官分别称为殿帅,马帅,步帅,合称三帅。